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 > 第137章 风云变幻

第137章 风云变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

第137章 风云变幻

苏锦绣眉头微蹙,听完周伯的汇报,心中已有定计。

";看来季祭大典将是一场硬仗。";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皇宫的飞檐翘角,";不过,敌人的行动也在我们预料之中。周伯,加派人手监视陈海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他与丽妃交接的实证,立刻向我汇报。";

";是,小姐。";周伯恭敬应下,退出房间。

巧儿为苏锦绣斟了杯茶:";娘娘,您今日在朝堂上大获全胜,那些保守派大臣定然不会善罢甘休。奴婢听闻,孔明远回去后立即求见太后,商议对策呢。";

";预料之中。";苏锦绣接过茶杯,轻轻啜饮一口,";太后视我为眼中钉,今日中立派倒向我方,更是刺痛了她的神经。接下来几日,必有大动作。";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王太医匆匆赶来,神色凝重:";娘娘,不好了!礼部尚书孔明远联合十八名大臣,再次上书弹劾您,这次矛头直指农业改革的根本,说您违背祖制,动摇国本!";

苏锦绣冷笑一声:";真是不知疲倦啊。具体内容是什么?";

王太医递上一份密信:";这是刚从朝中传出的消息。他们这次弹劾有备而来,列举了二十三条罪状,每一条都直指农业改革的核心。最严重的是,他们指控您以改革为名,暗中勾结商贾,谋取私利。";

苏锦绣仔细阅读密信,脸色渐渐凝重。这次弹劾确实有备而来,条条针对农业改革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关于改革与传统农法冲突的指责,更是直击要害。

";保守派这次是想置我于死地啊。";她放下密信,轻叹一声,";看来季祭大典之前,我们还要再战一场。";

王太医忧心忡忡:";朝中形势复杂,虽然今日中立派有人倒向我方,但保守势力根深蒂固。若他们联合发难,恐怕不好应对。";

";战场本就在敌营。";苏锦绣神色从容,";不过,敌强我更要强。来人,去请农部尚书赵明远和户部尚书李长林,我有要事相商。";

待二人到来,苏锦绣直入主题:";两位大人,保守派已再次上书弹劾,这次矛头直指农业改革根本。依我之见,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

";娘娘有何良策?";赵明远问道。

苏锦绣展开一幅舆图:";我已命人整理了农业改革在各地的实施情况和成效。北方抗旱作物增产明显,南方改良水稻丰收在即。我建议,在保守派弹劾到达朝堂前,我们先一步请陛下派出钦差,前往各地实地考察改革成效。";

李长林眼前一亮:";此计甚妙!若能得到第一手考察结果,保守派的弹劾便失去了立足点。";

赵明远点头赞同:";确实如此。不过,钦差人选至关重要,必须是公正且有威望的大臣,否则结果难以服人。";

苏锦绣微微一笑:";正因如此,我想请李大人亲任钦差。李大人身为户部尚书,位高权重,向来中立公正,若由您领衔考察,结果必然有说服力。";

李长林顿时明白了苏锦绣的深意。作为曾经的中立派,他若公开支持农业改革,必将对朝局产生重大影响。沉思片刻,李长林点头应允:";娘娘所言极是。此事关系国计民生,老臣愿尽绵薄之力。";

次日清晨,御书房内。

萧承煜正在批阅奏折,忽见李长林求见。

";陛下,臣有要事奏请。";李长林行礼道。

萧承煜放下手中的奏折:";李爱卿请讲。";

李长林道:";臣闻农业改革在各地推行以来,成效显着。然朝中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臣请陛下派钦差前往各地实地考察,以明真相,服众议。";

萧承煜目光一闪,微微颔首:";李爱卿所请甚合朕意。朕正愁农业改革是否确如奏报中所言那般成功。爱卿可有合适人选推荐?";

";臣愿亲往。";李长林坚定地说,";户部主管钱粮,农业丰歉直接关系国库收入。臣愿率领户部官员,配合农部,实地考察农业改革成效,以正视听。";

萧承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道:";李爱卿向来公正严明,若由你亲往考察,结果必然可信。朕准了。";

就在御书房议事的同时,太后宫中也在召开一场秘密会议。

太后端坐在上首,面色阴沉。礼部尚书孔明远、户部侍郎杨崇等保守派大臣分列两侧,气氛凝重。

";诸位爱卿,";太后开口道,";苏氏那农业改革愈演愈烈,已威胁到祖制根本。今日朝议虽不如人意,但我等不可轻言放弃。";

孔明远拱手道:";太后明鉴。臣已联合十八名大臣上书弹劾苏氏,列举二十三条罪状,明日朝议必有一场大辩论。";

太后点头:";好!此次弹劾务必严密,不可给她留半点喘息之机。";

杨崇补充道:";太后放心,这次弹劾我等准备充分,条条有据。关键是要在明日朝议上,让更多大臣认清农业改革的危害。";

正说话间,外面传来急报:皇帝已下旨,命户部尚书李长林为钦差大臣,前往各地考察农业改革成效。

太后闻言大怒:";这苏氏好生狡猾!竟先我等一步,请陛下派钦差考察!";

孔明远脸色大变:";更可怕的是,钦差竟是李长林!他向来中立公正,若他亲眼见证农业改革成效,恐怕会对我方不利。";

太后强压怒火:";事已至此,明日朝议更要据理力争。诸位回去准备,务必在明日朝议上力压苏氏一头。同时,派人暗中跟随李长林,务必将农业改革的不足之处一一记录,以备后用。";

次日,太极殿内。

文武百官列队而立,气氛肃穆。萧承煜高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群臣。

";诸位爱卿,";萧承煜开口道,";朕接到十八名大臣的联名上书,弹劾苏氏违背祖制,动摇国本。今日,朕召开廷议,听取各方意见。";

孔明远立即出列,高声道:";陛下,臣等上书弹劾,是为国家根本着想。苏氏推行的所谓农业改革,处处违背祖制,如改变传统耕作方式,更改四时耕作节律,甚至篡改《农书》内容,此乃大不敬!";

他慷慨陈词,列举了二十三条罪状,言辞激烈,引得保守派大臣纷纷附和。

";陛下,";杨崇补充道,";更有甚者,苏氏以改革为名,暗中勾结商贾,谋取私利。她推广的';新品种';种子,竟需农户出钱购买,这不是趁机敛财吗?";

朝堂一时沸腾,保守派大臣群情激奋,纷纷指责农业改革危害祖制。

苏锦绣站在一旁,神色从容,待议论稍歇,才缓步上前。

";陛下,诸位大人,";她声音清晰有力,";臣妾听了诸位大人的指责,不禁感慨。农业改革推行至今,已惠及数十万百姓,解决了旱灾之苦,增加了粮食产量,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效,难道不值一提吗?";

她从容不迫地反驳了二十三条罪状,特别是关于勾结商贾的指控:";至于杨大人所言';新品种';需要出钱购买,实属误解。农业改革初期,为鼓励农户尝试新品种,我们确实收取少量费用,但这些钱全部用于培育更多种子和研发更好品种,并非谋取私利。如今,随着改良品种的推广,已开始向贫困农户免费发放。";

";废话!";孔明远厉声反驳,";无论如何粉饰,农业改革违背祖制是不争的事实!祖宗之法不可变,这是千百年来的铁律!";

正当争论白热化之际,户部尚书李长林出列道:";陛下,朝野争议如此之大,正说明此事关系重大。臣接受陛下圣旨,将亲往各地考察农业改革实况。臣以为,在结果未出之前,不宜轻下结论。";

萧承煜适时道:";李爱卿所言极是。既然李爱卿已奉旨考察,朕意,待其归来复命后,再做定论。";

保守派见势不妙,孔明远急忙道:";陛下,农业改革涉及祖制根本,岂能等闲视之?若李大人考察期间,苏氏继续推行改革,恐怕后果难料!";

萧承煜目光一冷:";孔爱卿此言差矣。农业改革关系国计民生,岂能朝令夕改?朕意已决,改革暂且继续,待李爱卿考察归来,再行裁决。";

皇帝一锤定音,保守派不甘心但也无可奈何。朝议暂告一段落,却是一次重要的转折。

退朝后,苏锦绣被萧承煜单独留下。

";你这次应对得当。";萧承煜难得露出一丝笑意,";先发制人,请李长林考察,确实高明。";

苏锦绣福身行礼:";陛下过奖。臣妾不过是想让事实说话罢了。";

萧承煜点头:";李长林向来公正,若他亲眼见证农业改革成效,必能说服更多中立派大臣。不过,保守派不会善罢甘休,你要多加小心。";

";臣妾明白。";苏锦绣感激道,";多谢陛下信任与支持。";

萧承煜望着她坚定的眼神,忽然道:";朕一直好奇,你为何如此执着于农业改革?即便面对重重阻挠,也从不退缩。";

苏锦绣微微一笑:";因为农为国本,民以食为天。农业兴则国兴,农业衰则国衰。臣妾所求,不过是让百姓免于饥饿,让国家更加富强罢了。";

萧承煜深深看了她一眼,轻声道:";朕明白了。去吧,朕会继续支持你的改革。";

离开御书房,苏锦绣径直前往农部,与赵明远商议李长林考察一事。

";娘娘此计甚妙!";赵明远兴奋地说,";李大人亲往考察,必能亲眼见证改革成效。臣已准备详尽的考察路线,重点展示北方抗旱作物和南方改良水稻的成果。";

苏锦绣点头:";很好。但要注意,不可刻意回避问题,要实事求是。农业改革确实存在不足,我们应当坦诚面对,并积极改进。";

赵明远恍然大悟:";娘娘深谋远虑。如此一来,反而更能赢得李大人的信任。";

正说话间,巧儿匆匆赶来:";娘娘,刚收到消息,太后密令丽妃联系盐帮,准备在李大人考察期间搞破坏!";

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果然如此。他们输不起,只能使用这种下作手段。";

她转向赵明远:";请大人务必安排可靠人手,暗中保护李大人安全,同时加强各地试验田的防卫。若发现盐帮人手活动,立即汇报,但不要轻举妄动。";

赵明远点头应下:";臣明白。此次考察至关重要,决不能让他们得逞。";

送走赵明远,苏锦绣召来周伯:";加派人手监视盐帮动向,尤其是陈海的行踪。同时,暗中收集丽妃与盐帮勾结的证据,一旦确凿,立即向我汇报。";

周伯点头:";小姐放心,老奴已派最可靠的人手盯着。盐帮若有异动,定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夜深人静,苏锦绣独自站在窗前,望着满天星斗,不禁陷入沉思。

今日朝议,虽然暂时化解了危机,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保守派势力根深蒂固,绝不会轻易放弃。而李长林的考察结果,将直接关系到农业改革的成败。

更令人担忧的是,丽妃勾结盐帮,暗中破坏的行动。若让她得逞,不仅农业改革会遭受重创,李长林的安全也将受到威胁。

";风雨欲来啊。";苏锦绣轻声自语,";不过,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没有退缩的余地。";

她坚定地握紧拳头,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这场关乎国本民生的改革之战,她必须赢。而下一步,就是确保李长林考察顺利进行,让事实说话,彻底扭转朝局态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