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 > 第137章 朝堂角力

第137章 朝堂角力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

第137章 朝堂角力

晨光初现,苏锦绣刚踏入皇宫,便有宫女匆匆跑来:";娘娘,陛下召您立即入宫议事!朝中几位大臣联名上书,弹劾您滥用职权,煽动民乱!";

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昨夜平息民变,今晨便有弹劾,时机如此凑巧,显然是有备而来。

";知道是哪几位大臣吗?";她沉声问道。

";礼部尚书孔明远、户部侍郎杨崇、太常寺卿赵廷玉,还有几位御史。";宫女低声回答。

苏锦绣冷笑一声:";果然是太后的人。";她转向巧儿,";去准备朝服,我立刻入宫。";

不到片刻,苏锦绣便换好朝服,神色从容地向太极殿走去。路上,王太医匆匆赶来:";娘娘,情况不妙!听说保守派联合上书,说您昨夜调动皇家侍卫,超越职权,意图挑起民变!";

";真是颠倒黑白。";苏锦绣冷静地说,";他们这是将计就计,借机发难。";

王太医忧心忡忡:";可朝中大臣多数只听一面之词,若不解释清楚,恐怕对农医改革不利。";

";无妨,";苏锦绣微微一笑,";昨夜我已命人将所有证据整理妥当。东宫余党煽动民变的证人证物俱在,真相自会大白。";

两人说话间,已到太极殿外。殿内传来激烈的争论声,显然朝议已经开始。苏锦绣深吸一口气,挺直腰背走了进去。

殿内群臣分列两侧,气氛剑拔弩张。孔明远正慷慨陈词:";陛下,苏氏身为女眷,不守妇道,擅自干预朝政,甚至调动皇家侍卫,此乃僭越之罪!更有甚者,她那所谓的';农业改革';,处处违背祖制,引得民怨沸腾,昨夜之乱便是明证!";

";没错!";杨崇附和道,";臣调查得知,那些所谓的';新农法';,竟敢改动祖传耕作方式,此乃大不敬!祖宗之法不可变,否则天下大乱!";

站在龙椅之上的萧承煜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见苏锦绣进殿,他微微点头示意。

";陛下,臣妾参见。";苏锦绣行礼道。

";免礼。";萧承煜淡淡说道,";苏爱卿,你可知道朕为何召你?";

苏锦绣直起身:";臣妾已知晓几位大人的弹劾内容。昨夜城南民变,确实与臣妾有关,但并非如几位大人所言,是臣妾挑起事端。";

";哼,狡辩!";孔明远冷笑,";你一个女子,深夜出宫,召集农院学生,调动皇家侍卫,意图何在?难道不是煽动民变,制造混乱吗?";

苏锦绣不卑不亢:";孔大人此言差矣。臣妾昨夜接到情报,有人蓄意破坏试验农庄,危及农业改革大计,这才出宫查看。至于调动皇家侍卫,是因发现幕后主使乃东宫余党魏大人,为保护百姓安全,才请求农部尚书赵明远相助。";

话音刚落,殿下传来赵明远的声音:";陛下,臣可以作证。昨夜确实是东宫余党煽动民变,意图破坏农业改革。若非苏娘娘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一派胡言!";礼部侍郎徐光庭站出,";陛下,微臣走访江南多地,亲眼所见百姓对那';新农法';颇有怨言。苏氏擅改祖传农法,已是大罪;如今又借机调兵遣将,实乃大不敬!";

朝堂顿时分成两派,争论不休。保守派指责苏锦绣违背祖制,越权干政;改革派则力挺农业改革,称其救民于水火。

萧承煜静静听着,目光不经意间在苏锦绣身上停留片刻,随即挥手示意安静:";诸位爱卿,朕已听明白了。不过,事关重大,岂可仅凭一面之词?苏氏,你可有证据证明昨夜之乱确系东宫余党所为?";

苏锦绣微微一笑:";陛下英明。臣妾不仅有证据,更有人证。";她转身向殿外喊道,";带人证上来!";

很快,几名衣着粗陋的男子被带入殿内。他们正是昨夜被抓获的东宫余党死士。

";这几人乃是魏大人手下死士,昨夜假扮农民煽动民变,意图破坏试验农庄。";苏锦绣平静地说,";此外,臣妾还在他们身上搜出了东宫密令和大量银两,足证此事乃有预谋之举。";

死士们跪地认罪,详细交代了魏大人如何指使他们煽动民变,破坏农业改革的经过。证据确凿,保守派一时语塞。

苏锦绣乘胜追击:";至于几位大人所言农业改革违背祖制,引发民怨,恐怕也是以偏概全。自农业改革推行以来,北方抗旱作物增产三成,南方水稻改良成功,百姓收成倍增。如果诸位大人不信,可亲往各地考察,或召见实际使用新农法的农户问询。";

她顿了顿,继续道:";臣妾知道,改革必有阵痛,新事物总会遭遇质疑。但请陛下和诸位大人明察,农业改革的目的,无非是让百姓吃饱饭,让国家更加富强。若因一时质疑而停滞不前,岂不辜负陛下爱民之心?";

萧承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仍板着脸问道:";那昨夜你为何不先奏报朕,擅自出宫处置?";

苏锦绣低头施礼:";臣妾知罪。只因情况紧急,若层层上报,恐延误时机,这才冒昧行事。事后臣妾已命人向陛下复命,请求皇家侍卫支援,并非擅自调动。";

萧承煜点头:";这倒是事实。昨夜朕确实接到报告,才派赵爱卿前往支援。";

保守派眼见局势不利,孔明远再次站出:";陛下,就算昨夜之事另有隐情,但苏氏身为女眷,干预朝政,已是大不敬!祖制有言,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不该插手农政军政!";

站在一旁的户部尚书李长林突然开口:";孔大人此言差矣。自古贤后辅政有之,如长孙皇后助太宗理政,武则天助高宗治国,皆功在社稷。苏娘娘精通农医,此乃国之幸事,若因女子之身而弃之不用,岂非暴殄天物?";

一直保持中立的李长林突然发声,令满堂震惊。作为朝中重臣,他向来谨慎,不轻易表态。如今他公开支持苏锦绣,显然是对农业改革的成效有了充分认可。

见李长林开口,另几位中立派大臣也纷纷发言,肯定农业改革的成果。保守派见势不妙,孔明远急忙改变策略:";陛下,臣并非反对农业改革,只是认为应当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苏氏改革激进,恐引发民变,有损社稷。";

";循序渐进?";苏锦绣微微一笑,";孔大人可知北方正面临旱情?若再迟疑,恐怕百姓将无粮可食。正所谓';救人如救火';,农业改革岂能缓行?";

一直沉默的萧承煜终于开口:";苏爱卿所言极是。朕观农业改革已有成效,百姓受益良多。朕意,继续推行改革,不可中断。";

他转向保守派:";至于几位爱卿的忧虑,朕心领了。农业改革确需稳妥,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诸位若有良策,可随时向朕或农部进言,共商国事。";

皇帝明确表态支持改革,保守派不甘心但也不敢再多言。朝议渐趋平静,萧承煜最后宣布:";此事已明,东宫余党煽动民变,罪当严惩。魏大人等人即刻下狱,严加审问。苏氏虽有越权之嫌,但出于救急,情有可原,免予追究。至于农业改革,应继续推行,但需更加稳妥。退朝!";

朝议结束,群臣鱼贯而出。苏锦绣正欲离去,萧承煜却道:";苏爱卿留步,朕有事单独议论。";

待殿内只剩他们二人,萧承煜才卸下威严,露出一丝笑意:";你倒是胆大,竟敢深夜出宫,亲自平息民变。";

苏锦绣微微一笑:";陛下,臣妾知道冒险,但事关农业改革大计,不得不为。";

萧承煜点头:";朕知你用心良苦。不过,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还是先通报朕为妥。";他顿了顿,";太后那边,恐怕不会轻易罢休。";

";臣妾明白。";苏锦绣神色凝重,";此次东宫余党暴露,太后和丽妃必会有所行动。季祭大典在即,他们很可能会在典礼上做文章。";

萧承煜目光深沉:";你有何打算?";

";臣妾准备在季祭大典上展示农业改革成果,让百官亲眼见证。同时,派人严查盐帮与丽妃的联系,一旦有确凿证据,便可彻底打击敌对势力。";

";善。";萧承煜轻轻点头,";朕会暗中支持你。不过,表面上朕仍需保持中立,以免太后和保守派猜疑。";

苏锦绣明白皇帝的处境,点头道:";臣妾明白。陛下已经做得很好了。今日朝议,中立派开始倒向我方,这是一个重要转折。";

";不错。";萧承煜面露满意,";李长林素来谨慎,他今日公开支持你,说明农业改革的成效已不容忽视。接下来,朝中局势将对你更为有利。";

两人又交谈了一会,商议应对之策。临别时,萧承煜语重心长地说:";朕看好你的农业改革,但也担心你的安全。太后和丽妃不会轻易放弃,你要多加小心。";

苏锦绣心中一暖,郑重点头:";臣妾谨记陛下教诲。";

离开太极殿,苏锦绣回到凤仪宫,发现农部尚书赵明远已在等候。

";娘娘,朝议如何?";赵明远急切地问。

苏锦绣微微一笑:";多亏大人相助,朝议顺利结束。陛下支持继续推行农业改革,中立派也开始倾向我方。";

赵明远松了口气:";那就好。不过,保守派必不会善罢甘休。今日朝议虽胜,但季祭大典才是真正的决战。";

";我明白。";苏锦绣点头,";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加紧准备。请大人务必在季祭大典前,将各地农业改革成果整理成册,尤其是抗旱作物在北方的推广情况,要详尽记录。";

赵明远点头:";已在准备中。此外,南方水稻改良也有喜讯,产量比往年增加四成!这些都将是有力证据。";

";好!";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有了这些数据,保守派再想阻挠改革,就没那么容易了。";

送走赵明远,苏锦绣召来巧儿和周伯,详细讲述了朝议经过,并布置接下来的计划。

";巧儿,你负责监视后宫动向,尤其是太后和丽妃的举动。她们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很可能会在季祭大典上做文章。";

巧儿点头:";奴婢明白。已安排人手监视丽妃宫中,发现她近日频繁与盐帮使者接触。";

苏锦绣转向周伯:";周伯,你密查盐帮与丽妃的联系,尤其是资金往来。抓住把柄,我们就能一举打击敌对势力。";

周伯应下:";已有线索。盐帮帮主陈海近日派心腹入宫,与丽妃密会三次。据可靠消息,他们计划在季祭大典上有所行动。";

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果然如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