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428章 请一道圣旨

第428章 请一道圣旨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唐咸鱼王爷!

李恪并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但他有一种预感,即便后面发生再如何惊心动魄的事,也绝对不会比今日更凶险。

因为今日之事放在整个大唐都可谓惊天动地。

“陛下,今日西市街有人当街刺杀楚王殿下,杜大人已经封禁四门,正在搜查。”

房玄龄今日并未去参加李恪的婚礼,他本就不赞同李恪的搞房地产之事。

所以得到消息后,立马赶来了皇宫。

“此事朕已听闻,听说他没事。”

“你可是查到了什么线索?”

李世民转过头看了看他,面色如常,不带任何风浪。

“回陛下,今日刺杀楚王殿下的都是训练有素的强弓手,他们以为射穿了殿下所乘坐的马车,也就杀死了马车。”

“所以得手之后便立刻散去,臣已经派人去询问杜大人了,想必晚些便有奏报。”

房玄龄的声音显得极为寡淡,好似早就洞悉了一切,所以此刻显得尤为平静。

“强弓手。”

“长安城里能豢养这么多强弓手的,只怕也没几人。”

“你速速查明。”

李世民对弓箭一道钻研颇深,所以这长安城里有几个人能豢养如此之多的强弓手,他岂能不知?

可他却并未点明。

似乎是在给此事留一线回旋的余地。

“陛下,楚王殿下已经与高句丽公主结亲,而今我朝与高句丽开战在即,想必是有人故意在挑起战争。 ”

“太子殿下虽对楚王殿下一直心存觊觎,但他想培养这么多强弓手,只怕不成。”

“晋王而今远在辽东,长安城内毫无根基。”

“偌大长安,能对楚王殿下下手的,恐怕也只有...”

房玄龄话到这里,忽的停住了,目光不着痕迹的在李世民身上轻轻一瞟。

“你的意思是朕下的手?”

李世民闻声,神色如常,脸上仍旧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臣不敢。”

“臣只是觉得此次刺杀来得太过突然,而且也太过凶险。”

“若那些强弓手得到的命令不是刺杀楚王殿下,而是一起参与庆典的太子殿下的话.......”

机智如房玄龄,如何想不到今日之事的凶险之处。

那些埋伏在西市街路口四周的强弓手,战斗力之强远非常人想象。

他们的目标至始至终都只是马车上的李恪,尽管李恪一再阻挡,可马车仍旧被射成了筛子。

由此可见这些强弓手的厉害。

一旦他们的目标不是李恪,而是李承乾,那李承乾还有机会活着离开西市街吗?

“你的话倒是提醒了朕,刺杀之人既然只是想阻止李恪与太子结盟,那此人跟太子说不定有些关系。”

话音落下,李世民的目光幽幽转向房玄龄。

下一瞬,整个御书房内的气氛都为之一降。

只想阻止李恪与太子结盟,但又不想伤及李恪性命的,难道不正是房玄龄么?

“陛下,臣万万不敢如此行事!”

“就算借臣一百个胆子,一千个胆子,臣也绝对不敢对楚王殿下啊下手,还请陛下明鉴!”

房玄龄如何不懂李世民的意思,闻言顿时神色大变,一脸的惶恐。

如果不是他双腿残废,此刻只怕早已跪在地上磕头不止。

“既然不是你,那今日之事可就玄乎了。”

李世民见状,并未继续追问,只微微摆手,示意房玄龄不用惊慌。

“无论如何,你也要查出今日之事的幕后主使。”

“李恪那边...”

“启禀圣上,李恪求见。”

李世民话未说完,王公公的声音便从外面传来。

李世民闻声转头看了看房玄龄,而后淡然抬手,示意请李恪进来。

而房玄龄一瞬之间神色恢复如常,端站在一旁,也没有继续多言。

“儿臣见过陛下。”

“哟,房大人也在?”

李恪进得御书房,正要跪下,却看到房玄龄也在。

“免了吧。”

“说说,今日进宫所为何事。”

李世民抬手示意李恪不必下跪,径直问到。

闻声,李恪将目光从房玄龄脸上转了过来,笑着看向李世民。

“回陛下,臣今日进宫是想劳烦陛下下一道圣旨。”

“什么圣旨?”

李世民眉头微皱的看着他。

“臣想亲自去边境征讨高句丽。”

李恪淡然看着李世民。

两人目光交错的刹那,李恪眼睛里闪过一道异常的光芒,但却转瞬即逝。

而他也注意到李世民的眼睛里隐隐透着一股猜疑。

“你想领兵攻打高句丽?”

李世民的脸色看上去有些疑惑。

“回陛下,今日儿臣在西市街遭到不明人士的刺杀,在西市街差点身死魂消。”

“儿臣以为,这些人多半还是以为臣与高句丽有勾结,既是如此,臣自然要亲上战场,证明给这些人看,臣无愧于大唐!”

李恪的话语掷地有声,铿锵有力,霎时间好似一腔热血翻涌,格外的激昂。

既然有人以为他与高句丽还有勾结,甚至以为他娶了苇名美雪后会更加的威胁到大唐。

那他自然要去证明一番,证明自己的问心无愧。

“殿下,辽东之战,当初我们与陛下已经商议妥当,这一仗既不能不打,但也不能真打。”

“你若是去了前线,这一场岂不是真的要打起来?”

“若是如此,你将陛下置于何地?”

房玄龄看着李恪,面色冷淡,不见喜怒。

这一仗,之前就分析过。

打,就证明李世民恼羞成怒,不分黑白是非。

不打,又会让人以为李世民是怕了高句丽。

所以这一仗既要打,但又不能真打。

可一旦李恪去了边境领兵攻打高句丽,世人会怎么想?

李泰通敌卖国的罪名既然是高句丽诬陷的,当初李世民没察觉出来,现在却让李恪领兵攻打高句丽,这岂不是更加说明了李世民的昏庸和恼羞成怒?

一旦如此,李世民的颜面何存?

别人可以不要颜面,但李世民要。

而且李世民对自己颜面这件事,看得极其重要。

“儿臣听闻李治已调了不少老将前往辽东,想必是已经准备好与高句丽开战。”

“既是如此,与其让李治打响征讨高句丽的第一枪,莫不如让臣来。”

“至少儿臣若是亲征高句丽,既能堵住长安城里的那些对臣有偏见的人,又能给世人一个警示,儿臣是在自证清白,与陛下无关,还能一举震慑住高句丽刚刚兴起的欲战之心。”

“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李恪并未放弃,继续解释自己希望亲征高句丽的理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