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商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农门小团宠靠玄学发家致富!
叶大年从地里回来,厨房里冒出浓烟,他走进去一看,张莲正举着锅铲,卖力地在锅中翻炒。
瞥见铁锅中翠绿的一小团,叶大年心有疑惑。
豆芽不是都卖光了吗?
哪来的新鲜绿色蔬菜?
“知秋种出来的,新鲜的蒜苗。”
叶知秋近些时日一直在鼓捣她的大棚,叶大年也随她。
“又种出来了?”
“是呢,你快过去看看,知秋还在大棚那边。”
叶大年快步走过去,叶知秋钻进大棚里,不知道在捣弄什么,叶从站在不远处,远远围观。
“叶叔。”叶从打了声招呼叶大年微微点头,随后朝女儿走去。
“知秋。”
听见父亲的喊声,灰头土脸的叶知秋从大棚里钻出来,虽然脏兮兮的,可小脸上却挂着昂扬的笑。
“爹,你回来了。”
“你又在捣弄什么?”
叶知秋没有回答,只是反手摘了一颗清脆的蒜苗出来,欢欢喜喜地展示给叶大年。
“爹,我刚才还跟娘说,这些剩余的蒜苗我们可以拿出去卖。”
之前豆芽卖了两日就被县令买去方子,这一次蒜苗会不会也……
“爹爹你放心,咱家又不是羊,胡县令不可能只可着咱们一家薅。”
挺大个人竟然还没有四岁的女儿想得长远,叶大年有些羞囧,不由得摸了摸鼻子。
他转过身,见叶从含笑看着这一边,他更窘迫了。
“叶叔,知秋很聪明。”
叶大年附和着点头。
是啊,如果知秋是男儿身就更好了!
叶知秋不知道叶大年和叶从感慨,重新钻进大棚。
在叶大年的帮助下,叶知秋又买来几斤大蒜,栽种进大棚中。
没出几日,一大片欣欣向荣的蒜苗就矗立在叶大年几人面前。
拿出镰刀割下蒜苗,叶大年和叶知秋来到镇里,寻了个位置叫卖。
叶知秋惊奇地发现,豆芽已然成了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家常菜。
抓了个人一问才知,原来胡县令无偿将培养豆芽的方法教给大家。
“胡县令是个好官。”叶大年说,叶知秋跟着点头。
路过一家粮食铺子,前来购买粮食的百姓只多不少,叫喊推搡乱成一团,叶知秋看到店铺边上处着的板子上写着粗粮三十文一斗,细粮五十文一斗。
叶知秋倒吸凉气,竟然贵了这么多。
“这年头日子不好过呀。”叶大年明显也看到粮食的价格。
“知秋咱们就去前边支摊卖吧。”叶大年建议。
叶知秋摇头:“爹爹,我们去钱财主家转转怎么样?”
叶大年无条件相信女儿,他背着担子跟在女儿身后。
问过几个路人,父女俩站在高门大户钱家的院落前。
“爹爹,我过去叫门。”
巧了,来开门的正是钱满城身边的小厮肖四。
“叶小姐,怎么是你?”
叶知秋笑了笑,她抓起一把蒜苗问他:“我有新鲜的蒜苗,你们府里要吗?”
肖四低下头,看到叶知秋手中那一小把翠绿的,还滴着水的新鲜蒜苗,惊得下巴拖到地上。
“你们等着,我这就去通报老爷。”
肖四跑得比兔子还快,谁不知道这大冬天的天寒地冻,百姓们能吃到的绿色蔬菜,也就只有秋日里储藏的白菜萝卜。
即便富庶如钱满城,也买不到别的。
家里的小少爷胃口刁钻,这几日正好吵着闹着要吃新鲜的。
很快叶知秋和叶大年就被下人请了进去。
跟上次见面比起来,钱满城脸色更加憔悴。
叶知秋一问才知,家里的小少爷闹开了,折腾得一大家子人吃不好睡不好。
“叶小姐,你说你有蒜苗,可是真的?”
顶着两颗硕大的黑眼圈,钱满城惊奇地道。
叶知秋努了一下嘴巴,叶大年赶紧掀开盖在筐子上的白布。
带着淡淡蒜香的气息,充盈了整间屋子。
钱满城坐不住了,他一下子跳下方椅,“噔噔噔”走到竹筐前面。
拿起一颗蒜苗递在鼻子下面,细细地闻。
钱满城眼睛睁大,转头就对叶知秋说,“你们还有多少蒜苗,我全都要了。”
钱满城财大气粗,提前预定下竹筐里的四斤蒜苗。
他出手也阔绰,给出一斤蒜苗十两纹银的价格,叶知秋欣然接受。
很快就有下人把框子里的蒜苗拿走。
钱满城捋了一下胡子,看起来容光焕发。
“叶小姐,你可真是我的福星。”
家中小少爷听说有新鲜的炒蒜苗吃,也不哭叫了,安分地坐在房里等着。
听到佣人说小少爷被安抚好了,钱满城实在憋不住,露出一个这些天以来最灿烂的笑。
“叶小姐,你们以后要是再种出新鲜蔬菜,全都送到我这儿来,我高价买进,绝对不让你们吃亏。”
自家种出来的菜不愁销路,叶知秋笑着应了一声好。
明明父女俩一块进来,可叶大年杵在一边就好像一颗石头。
但也没人轻怠他,软糯的点心和温热的茶水一样不少。
离开之前,叶知秋和钱满城商量,想用一部分银钱换些粮食和炭火。
钱满城大手一挥,立马就让底下人去抬一些细粮过来,都挑得最好的。
叶知秋和叶大年连连道谢。
离开全家,父女俩数着兜里的银子,开怀大笑。
只是两人回头望了一眼,堆了满地的炭火和粮食,一时发愁不知道该怎么拿回去。
“爹爹,不然咱们买辆马车?”
叶大年心动了,连忙去询问价钱,一匹马要五十两银子。
叶大年瞬间被劝退,两人退而求其次,选了一辆驴车。
卖家磨破了嘴皮子,叶大年也各种手段都使上了,这才把价钱谈下来,以十五两银子的代价买下一头驴和一辆车。
把来时的白布垫在驴车上,叶知秋坐上去,看着叶大年一趟一趟将东西搬上驴车,虽然累一些,辛苦些,可脸上的笑容却是藏不住的。
驴车进村,招摇过市。
去地里忙活的,说闲话的,扛着锄头的,都朝村口望过来,不知道是谁大喊了一句:“叶大年买驴车了,叶大年发达了。”
大家伙一窝蜂将驴车围住,好像看耍猴戏的,只是一双双眼睛里充斥着羡慕与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