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终于下令,设行物司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成极品渣女后她只想洗白!
许久不见的大周朝堂 “打嘴仗”又开始了。
承安帝做足了准备,今晨一早就垫饱了肚子。等朝臣们上禀完各处的事务,他才提出这件事,抛给他们去商议。
以付士文、柳振为首的一群人,自然是高声附和,搬出了“圣上圣明,高瞻远瞩”那套常用的官话。承安帝回以满意的眼神,但并不急着开口,果然,另一群人很快接过了话题。
“圣上,这恐怕不妥。纵然是前朝,也未有另设一司的道理。如今官员冗杂,给国库增添了不少负担,去岁还因为此事商议了许久,好不容易裁撤去几个衙府,总算各部各司数量可控,现在却又要再设新司,这不是等同做了无用之功。”
“哪里是无用之功?”徐平泽站出来反驳道,“去岁裁撤去的都是闲散多余的衙署,并不做多少实事,反倒整日无所事事又领着银钱,白白耗着大周的国库。而将修补一事引入朝堂,是实实在在为国为民的,大周不管对内对外,都正需要这样一柄剑。”
“柳大人所言差矣,楚宁等人归属工部,并不是无名无分,也同样在为国做事。至于朝廷给的尊荣,圣上对他们已足够亲和,该给的赏赐也没有落下,何至于再另外独设一司这么麻烦。”
“独设一司自然是为了更规整,方便日后管理。工部以往没有过修补一行,对这方面的管制也毫无规章可循。他们昼夜辛劳,为我大周立了不少功劳,圣上明德,对有功之臣不吝赞誉和财帛,也保留了何锦书、江明、寒枝三人以往的官阶,对他们而言已是知足。
但是我大周一向是知人善用,圣上也是英明仁厚的明君,将这么一群人不明不白地一直置于工部,不是长久妥善之法。
现在的确是问题不大,可日后,他们的晋升该怎么算,和工部属官们相见,到底该谁向谁行礼,年节上他们又要坐于何处……这些问题模糊不清,谁也不清楚。纵然我工部的属官和秦禹等人不计较这些,以后相互间随性见礼,但时日渐久,难道说我大周礼制还能容许有这等不明晰之处存在?”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展开了一场拉锯战。整个大殿从抛出此事开始,就再也没有安静过。一方话还没说完,另一方就着急驳斥回去,直到讲得嗓子几乎冒烟,也还是没能把对方说服。
承安帝暗暗摸了摸自己肚子,不禁庆幸,幸好他对这班不省心的臣子了解得足够透彻,就知道这个提议定然要吵翻天,足足用了双倍的早膳,这才能放任他们撕扯。他悠然地往后靠了靠,静静地看他们谁先败北。
底下约莫是吵累了,有了片刻的安静,承安帝故作疑惑地抬起头来,关切道,“诶,怎么停下不说了?唔,朕知道,爱卿们都有各自的考虑,说的也都在理。只是时日紧迫,今日必须要有定论。来,继续继续,抓紧商议出一套合理的举措来。”
饥肠辘辘的众臣子:“……”
外面日头愈盛,吵到口干舌燥,眼冒金星的大臣们有些站不稳了,出于各方利益,还是坚挺着,义正辞严地阐述自己的看法。
除去另设新司这件事不提,有人对楚宁涉足外朝极为抗拒,沉了脸色反驳道,“圣上,楚宁毕竟是女子,自古以来,就没有女子在外朝为官的道理。一旦开了这等先例,我大周朝堂岂非成了乱象,男女同朝,简直毫无章纪!”
前朝改革女官制,就曾遇到朝臣们强烈的抵制,当年争执了长达半年之久,才慢慢规整了内宫女官制,为女子为官辟出一片天地。
但也仅限于内宫,外朝之地,女子想要踏足,根本是天方夜谭。
楚宁清楚这个时代对女子的偏见,即使是千年之后的现代,女子在职场上生存尚且会受到不公待遇,更何况是现在的封建王朝。
楚宁其实庆幸,和以往朝代相比,大周对女子已经宽松了许多,不是那等随意磋磨女子的朝代。
况且,要让她每日和程御一样天不亮就摸黑去上朝,她还不乐意呢。这样刚好,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少了不知道多少麻烦。
承安帝回了他们楚宁根本不打算涉足朝堂的想法,那名官员一噎,被这句话堵得脸色一会青一会黑。他又不敢在御前失仪,只能生生憋着。
紧接着又有人提出,在各州府考校修补人才,再送往京都做最后的考核,实在大动干戈。秋闱在即,应当让各地官员专心处理科考之事,也让举国考生安心备考。这时候弄出一个修补的大考,太影响科考,还是等来年时机成熟了再说。
付士文冷笑一声,正欲向前,柳振已经抢先开始了一整段不带喘气的反驳,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他才淡淡地一拂衣袖,回了原位。
朝堂争执进入尾声,承安帝不动声色地又坐直了身体,暗忖终于是吵完了。
嗯,柳卿近来的嘴上功夫好似又强劲了不少,如同炮竹一般,一连把几个臣子都轰得无招架之力。
好啊,也省得他再来浪费唇舌。承安帝以公事公办的语气做了一番简短的总结,安抚了各方人马,并最终拍板定下了这件事,着德顺拟定旨意。
持反对一派的朝臣们也忍不住松了一口气,结束了也好,总算是能下朝了。再扛下去,只怕自己得直接饿晕在大殿上。
设立新司就设立新司吧,只要楚宁作为女子之身,不来和他们同朝争权,其他的好像也就没那么难接受了。
于是,当日午时,一道旨意下发吏部——朝廷今日起专设一司,用以修复,名为“行物司”,隶属工部管辖。官职最高者为行物司“掌令”,官四品,位同工部侍郎,暂无人担任。
郝楠、秦禹、何锦书、江明四人封五品“掌修史”,有上朝朝议的资格。考虑到他们所做之事特殊,有要事相禀时,再递折子入朝就是。
至于寒枝和楚宁,依旧份属内宫。楚宁依然是女官中的最高位,寒枝则次一等。
另外还有一道旨意加急下发各州府——即日选取善修复之人才,一月后送至京都再次择选。
两道旨意一出,顿时引起坊间沸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