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奇葩王者说 > 2

2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奇葩王者说!

赵恒不是猫控,不吸猫,他是天书召唤者,最爱的是封建迷信,于是大喊:“妖妇!”把李氏打入冷宫了。

这便是著名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其实这故事最真实,也最残酷的是,根本没有什么狸猫,刘娥设计将李氏的孩儿占为己有,并严禁皇宫里的人向孩子说明真相。赵恒深爱刘娥,默许了这一切。)

总之,刘娥告诉赵祯:“本宫就是你亲妈!”

但她不养他。

赵祯从小被杨妃带大,算是养母,他管刘娥叫大娘娘,管杨妃叫小娘娘。杨太妃对赵祯非常好,刘娥管教赵祯非常严厉,这不许干!那也不许干!有一次赵祯生病了,馋海鲜,天天刷朋友圈养生的刘娥说那怎么行!那地球都得炸了!最后还是杨妃偷偷找海鲜来,煮给赵祯吃。

赵祯小鲜肉时期有个初恋,是王家女儿,但妹子家只是有钱,不是权贵。赵祯向太后刘娥提起此事。

刘娥:“此事谈都不要谈。”刘娥的理由是,王家妹子“妖艳太甚,恐不利少主”。

然后刘娥把这位王家女儿许配给了刘美的儿子刘从德。刘美?这名字怎么听着有点耳熟?对啦,就是刘娥前夫啊!

这一许配给了赵祯致命一击,成为他最大的少年阴影。

番外报复故事:多年后,赵祯揪住王家家长的一个小把柄,将其发配岭南,禁止王家妹子以国戚身份进入皇宫,其子孙也不得与皇族联姻。

王家妹子虽然嫁人了,但小皇帝还是得结婚啊!刘娥就给他挑选了几位美少女,其中有已故中书令郭崇的孙女郭氏,已故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

刘娥说:“皇帝,来,你选中谁,谁就是皇后。”

赵祯一眼相中了张妹子。

然后刘

娥主张立了郭妹子做皇后。

赵祯:“存心的存心的!老太婆就是存心和我过不去!”

于是,赵祯长期冷落郭皇后。

要命的是,郭皇后还是骄横自恣的性格。赵祯宠幸后宫,她都非常嫉妒,对其他嫔妃颐指气使,动则呵斥。当时赵祯宠信尚美人,还给她父亲封官,轰动京城。郭皇后那个气啊,直接跟尚美人撕破脸皮了,鬼才要和你做塑料姐妹花!有一天当着赵祯的面,郭皇后就动起粗来,一巴掌扇过去,然后扇偏了,打在赵祯脸上。

赵祯:“你!打!我!你打皇帝!家暴!国暴!”

这还得了,废后废后!离婚离婚!

赵祯下了诏,说皇后无子,甘愿当道姑,特封净妃、玉京冲妙仙师,易名净悟,别居长宁宫。

朝廷大哗。

反对的奏疏几乎淹没了政事堂。

御史台不仅上疏,甚至跑去敲宫门:“陛下您不可以这样做呀!不可以废后哒!”

而且反对的理由大多十分中二,说大臣对于皇帝皇后,就好像儿子事奉父母。父母不和,可以劝谏,但不可以顺从父亲的意志将母亲废黜。

赵祯头都是大的,心想:“一帮智障。”

好在宰相吕夷简全力支持废后。

原因也是郭皇后自己作死。刘娥死后,赵祯清理她的班底,清到一半,郭皇后插嘴:“咦,都是太后班底,吕夷简凭什么就没事啊?”吕夷简因此被罢免,后来才返聘。

到了这会儿,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朕与吕夷简商量,太后既去,其亲信大臣皆当放外。”“官家,好是好。但吕夷简不阿附太后,哪得常为宰相。”

最后给郭皇后安了个“伤害皇帝、九年无子”的罪名,废了。

废完一个月,赵祯生了一场大病,大

家说:“你看吧,陛下就是宠幸尚美人纵欲过度导致的。”

赵祯:“呸,说什么不好咒朕肾虚!”

左右念经的人太多,赵祯就把尚美人打发去做道士了。

打发完,赵祯有点想念郭废后,可能是身边少了个人,不习惯了吧,想把她接回来。这时赵祯听说郭废后病了,就派了太医去看望。但我们知道,自赵匡义那辈起,大宋皇廷就是蜀中唐门,动不动就毒你。所以太医一去看废后,废后就暴亡了。

赵祯感觉太医是凶手,把他流放岭南,半路上就死了。

又过了些年,中宫不能空着啊!赵祯就让人从有教养的家庭中挑选秀女,“当求德门,以正内治。”当时有个茶商的女儿陈妹子,赵祯很喜欢,可旁边人都说:“等等,等等!皇上您不是说要选有家教的女孩子做皇后吗?怎么能自己打自己脸呢?”

赵祯打掉牙合着血往肚里吞,只好立了宋初名将曹彬的孙女选为皇后。

注:曹彬,既“雍熙北伐”的主帅和背锅者。

赵祯对曹皇后也不爱,他爱张美人,聪明伶俐,短短几年内就由才人直升到贵妃,相当于从实习生提拔到副总裁。

可惜她做不了皇后,因为赵匡胤的祖训,士大夫与皇帝治天下。甚至连张贵妃家里人挂个宣徽使的虚职,也要被大臣们猛烈抨击。那天赵祯正准备上朝,张贵妃拉着他的衣袖:“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

赵祯:“宝贝儿,放心!”

结果在殿上,赵祯还没下达命令,一大堆官员站出来长篇大论反对,唾沫星子都溅到赵祯脸上了。

命令没能说出口。

张贵妃挺难过的,不知道是不是给郁闷的,她31岁就红颜消逝了。赵祯好伤心啊,想起当年宫

廷叛乱,是张贵妃挺身而出保护他。天下大旱,张贵妃刺臂出血,写祈雨祷辞。

赵祯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逾矩决定:用皇后之礼为张贵妃发丧。

担心朝野的反对,赵祯干脆再宣布追册贵妃张氏为皇后。

曹皇后满头问号,因为此时此刻她还活着!!

所以,大宋朝出现了“一生一死两皇后”。

旷古未闻。

大臣们当然是拼命上奏,拼命飞唾沫星子。

赵祯这次“勇敢”了一把,不仅置之不理,还辍朝七日,京师禁乐一月。

还好,这事闹过之后,诸位大臣还认赵祯这个皇帝。

赵祯估计也松一口气,因为仁宗朝的名臣还是挺多的。

例如,“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文曲是名侦探包拯,武曲是上阵打仗都要戴面具但并不是兰陵王的狄青。

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例如,欧阳修,还有欧阳修相中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还有韩琦、文彦博等等。

“仁宗嗣统,率多善政,其尤著者,众贤拔茅以进,小范老子(范仲淹)主西事,铁面御史(赵抃)专弹劾,黑王相公(王德用)在枢密,阎罗包老(包拯)任要府,而且郑公(富弼)善北使之职,魏公(韩琦)寒西贼之胆,欧阳(欧阳修)正时文之体,武襄(狄青)成广南之功。”

赵祯同这些大臣(不管有名没名),发生过不少堪比段子的故事。

苏辙在高考语文作文里抨击赵祯,说听路人说皇帝好美色,终日歌舞,纸醉金迷,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同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

阅卷老师觉得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要给苏辙打零分。赵祯却说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

迎敢言之士。然后赐予苏辙功名。

四川一书生献诗成都太守,说“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明目张胆煽动造反,太守直接把书生缚送京城。赵祯知道了,哈哈大笑:“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当当。”就授了参军。

有市井的地方就有柳三变的“柳永”,好不容易通过了科举考试,赵祯说:“我经常听你的歌,很熟悉啊。”

柳永:“甚好,甚好。”

赵祯:“你那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不错,既然你不要浮名,那你就别做官了吧?”

柳永说:“好啊,我奉旨填词。”

就这样,柳永还给赵祯写祝寿词,“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盼望他长命百岁。(给赵祯写祝寿词的词人很多,晏殊也写过。)

之前想帮张贵妃家一把,唾沫都喷到赵祯脸上的大臣是包拯,赵祯唾面自干,仍听包拯的。

……

除了大臣,赵祯对待身边的人,也都是段子。

赵祯晚上加班饿了,想吃宵夜羊肉汤,但一旦要吃,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既折腾又费钱,便宁可饿着。

谏官建议皇宫大裁员,跟了赵祯几十年的梳头太监给自己求情,赵祯不仅不听,还把太监辞退出宫,觉得劝皇帝拒绝谏官忠言的太监不能留在身边。

大臣给赵祯送美女,被谏官知道了,死命地批评。

赵祯眼泪涟涟地给美女们每人300贯钱,打发出宫。说自己虽然是皇帝,但也是个重感情的平常人,美人久留难免情深,要赶紧送走。

赵祯吃饭吃到海鲜蛤蜊,问多少钱?从哪弄来的?

左右回答说一共就28只蛤蜊,多少多少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