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查作业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成皇帝就得从后宫起步!
想着前世的那个歌星老薛,刘载均看着这位许之谦恭敬地向自己行了一礼,声音清朗又带着十足谨慎地说道:
“陛下,今呈于陛下的,便是前两日太后所批诸事。臣这便为陛下细细诵读,还望陛下明察。”
言罢,他微微侧身,将手中案牍轻轻展开。
目光落在第一页,清了清嗓子,开始念道:
“其一,应天府有商户联名上书,城中绸缎行新入一商家,以极低价格倾销绸缎。他们恳请官府出面,以保行业公平。太后御批,令应天府尹详查此事,权衡商家利益与市场秩序,务必处置妥当……”
呃……工商业纠纷啊,太后处理也还算妥当吧。
刘载均认真的听着,许之谦继续念道:
“其二,扬州府有呈文称,当地手工艺人行会与新入行学徒起了纷争。行会中诸般手艺,皆经多年传承,规矩严苛。近日,数位新学徒欲学习多项技艺,行会则以防止技艺外传为由,坚拒新学徒所求。双方僵持不下,甚至发生言语冲突。官府介入调解,但难以平衡,遂上报朝廷。太后御批,着扬州府再邀相关人士商议,务必寻得折中之法,既保障行业传承有序,又给予新学徒上进之路,不可让矛盾激化……”
呃……这事儿在这时代背景下倒是……嗯……,还真不好说,毕竟是手艺人吃饭的技术,这……
这太后的处理也确实没什么问题。
见皇帝认真听着,好似在思考什么却又没有出声,许之谦看了看首辅大人,林首辅也用眼神示意他继续,只听许之谦继续念到:
“其三,苏州府有呈文称,苏州府盛泽镇官营作坊凭借朝廷支持,大量购入优质生丝,致使生丝价格飙升,民营工坊成本骤增,联名请求官府调控价格,限制官营作坊采购。
阁臣商议后,建议设定生丝采购配额,官营、民营按比例分配。司礼监太监审阅票拟后,附上意见呈给太后。太后权衡利弊,采纳阁臣建议,责令地方官府迅速执行,确保政策平稳落地。”
……
大约听了七八条,刘载均此时的脑子是真的发晕了,这里甚至还有询问陛下日常功课如何的折子,也递上去让太后批复。
他看了看林朝宗,却见林朝宗面露敬仰之色,说道:“陛下,太后处理政务之勤勉高效,实乃我大明之幸。平日里臣等呈上去的建议,太后总是迅速审阅,极少驳回。但凡经太后之手批复的事务,都能妥善解决,既不拖延耽搁,也不会刻意刁难各方,真真是一心为了朝廷和百姓着想。”
许之谦也跟着附和:“林首辅所言极是。所呈之事无论大小,太后总是在短时间内给出妥当的处理办法,让下面办事的官员有章可循,百姓也能尽快平息纷争,日子重回正轨。”
看样子这太后确有两把刷子,刘载均心里竟突然有点不平衡起来。心想劳资这几千年的文化储备,还能让你一个古人给拿捏了?
“再念!”
许之谦倒也干脆,舔了舔嘴唇继续念了起来:“松江府有匠人呈上改良织布机的设计图,却遭同行质疑其违背祖制,双方闹到官府。官府不知如何定夺,呈至朝廷。太后批示:祖宗传下的织造规矩与样式,历经多年沿用,自有其道理,不可随意变更,以免扰乱行业传承,坏了多年秩序……”
怎么竟是这些小事儿啊?
“北方蒙古诸部春季南下入侵的防范”呢?
“沿海海防加固”呢?
“江南赋税后续规划”呢?
这些事儿怎么不说啊?刘载均郁闷了。
于是便问向那林首辅,林朝宗竟是一愣,缓了缓说道:
“陛下,这些事情光靠票拟当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朝会讨论,还得和其他官员一起集思广益,这个……这个……”
明白了,大事儿看样子在这文渊阁的“御批案牍”是找不到了,下次还是去早朝吧……
诶?为啥大家没去早朝?
“林首辅,下次早朝是啥时候?”刘载均问道。
林朝宗听闻皇帝此问,先是微微一怔。心想陛下果真年幼,如今竟是还不知早朝时间。真是幸得现在是太后正在理政啊。
但也是恭敬地俯身答道:“陛下,早朝的时辰与频次,本应是由您定夺。但朝中之事暂由太后协理。按照如今太后定下惯例,是十日一朝。下次早朝就在后日。不过,若遇紧急且重大之事,太后娘娘会即刻宣召重臣,前往文华殿商议对策,力求迅速应对,不耽误朝廷要务。不过陛下若有旨意,早朝的频次自是理应由陛下的旨意进行,臣等自当全力筹备,只是……”
“嗯?林爱卿有话不妨说完啊。”刘载均看着这老头一脸的纠结之色。
林朝宗舔了舔嘴唇,稍微伏低了身子对刘载均说道:“只是陛下啊,十日一朝已是极限啦,切不可时日拖得过长,这恐怕会出乱子啊……”
奥,是说这个啊,刘载均明白他的意思了。
这是害怕自己弄个什么一个月一次朝会这种,耽误了朝廷议事。害……这林朝宗倒是想多了,他现在还没过够这皇帝瘾呢,他巴不得先连续来上个几天朝会再说。
林朝宗看着陛下的脸色,看他似乎并没有不高兴,又开口说道:
“陛下啊,这朝会若是时间有变化,陛下您……也确实应该和太后商议商议,毕竟这之前,太后一直按此时间……”
看着他有些忐忑的神色,刘载均明白,这倒也是人之常情了,想着太后确实处理了这么多自己看都不想看的事情,突然觉得这太后也挺可怜。
“行吧,朕知道了,完了朕就去和太后去商议商议。”刘载均喝了一口茶水,
“爱卿不妨先和朕说说,你想怎么处理刚才提到的这三件大事”。
“不瞒陛下,臣却已有了些想法,”刘朝宗也喝了口茶,润了润干燥的喉咙,
“这蒙古诸部,现在虽然还没见其有什么动静,但按照以往的惯例,到了开春时节,应是极可能来犯我边疆。臣以为,当增设堡垒营寨,提前囤积粮草以备不时之用。”
刘载均点了点头,没说话,使劲回忆着前世那些穿越小说的大神们是如何解决这个事儿的,思来想去脑子里却只有“主动出击”四个字。但是现在军事的具体情况也还不了解啊,看来得找个时间参与一下这文华殿的商议才好。
林首辅看皇帝没有做出什么表示,便继续说着:
“沿海海防方面,确实还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这海盗袭扰,每次登陆之地也不固定,现在只能加强沿海地区的巡查力度。若是能再多打造几艘战船,确保水师战力倒是良策,不过这造新船耗费也是不小,现今虽说江南地区税务征收方式已改过一轮,这国库银两却还说不上丰盈……”
说到这,林朝宗站起身来,双腿弯曲缓缓跪地,头深深地低下去,双手交叠伏地,整个身子都透着恭敬与愧疚,
“陛下,臣忝居户部尚书之位,兼理内阁首辅事务,却未能让国库更加充盈。每念及此,臣便夜不能寐。如今江南赋税虽有一定改制,但仍存在诸多可查漏补缺之处,臣定当殚精竭虑,全力整顿,不负陛下所托。”
“爱卿不必如此,”其实看他把这些问题回答的这么清晰明白,就知道这老林也是下了功夫的,也是赶紧起身把他扶起来。一个这么大的朝廷,用钱的地方也确实是多。似乎这古代,除了那么一两个大治的时期,国库就总是缺钱。
还是得加速认识朝廷的情况啊,刘载均想着,自己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发现自己需要恶补的东西实在是多。这皇帝当的,所有东西竟是都得从头开始。
继续开口问道:“你说江南税赋有了一定的改制?是怎么改了的?”
林朝宗讲了一下自己当年改革江南赋税时的内容,官田赋税重,耕种者可用交钱的方式完税;民田赋税轻,耕种者需交粮食就行。运粮损耗费不再全由穷人担,而是按比例分摊,税负更公平,对穷人有利。
刘载均愣了一下,这个他好像听过啊,似乎是明朝才出来的一种税务改制方法吧……这都让“老林”折腾出来了?啧...怪不得人家能当户部尚书。
“行啊,老林,这事儿做的不错啊……奥,我意思是,嗯,林爱卿。”
林朝宗嘴角稍微抽了抽,但是也听出来这是在夸奖他,“陛下如此谬赞,臣实在担当不起。能为陛下分忧,为朝廷效力,是臣毕生之幸。”
“行,你林爱卿做事朕放心,对了,那个老薛啊……”
许之谦差点一头栽倒在地上……“这“老薛”叫的应该是我吧?这……这又是什么称呼,我即不姓薛又不老……”
许之谦脑子里想着,但也是赶紧应道: “陛下,微臣在。”
又听刘载均说道,“你这御批案牍我听了,太后的处置你们照着做就行了,”他觉得这太后的安排各个方面倒是也都挺妥当的。
“只不过,刚才案牍念得最后一个事儿,你再给我念一下?”
许之谦不敢怠慢,一边嘴上答到“臣谨遵陛下吩咐”,一边翻开案牍,开口念到:“松江府有匠人呈上改良织布机的设计图,却遭同行质疑其违背祖制……”
“OK,就这条,”刘载均绕过面前的梨花木长桌,继续开口说道:“驳回太后的批示,令工部与业内行家共同研讨,看这玩意是不是真的有利于织造工艺提升,如果有,当鼓励创新。”
边说边往外走,末了,还回头望向许之谦问道“记住了么?”
许之谦先是一呆,然后默默点头。
刘载均感觉自己总算是装了一下,嗯,心情是愉悦的。
林朝宗看向走出门去的刘载均的后脑勺,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于是赶紧的也跟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