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抗战:八百无限战魂助我! > 第165章 百姓的震撼

第165章 百姓的震撼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抗战:八百无限战魂助我!!

第165章 百姓的震撼

杨文远听到这里之后,顿时若有所思。

齐辉自然知道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另外一个时空的长期实践早就证明了这一点。

光靠在内部循环是很难解决百姓吃饭问题的。

必须搞外贸。

而搞外贸,就必须要大力向外扩张,守护住自己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才是根本。

一味闭关锁国,绝对解决不了吃饭问题。

即便靠着分地,一时解决,但几代下去,照样会出现,有的人吃不上饭,有的人吃不饱的问题。

土地还是会发生兼并。

毕竟人与人的智力是不同的,努力程度也是不同的。

对这一点,齐辉是非常明白的。

聪明人即便靠合法手段也能富有起来,进而收购穷人的土地。

最后还是会出现土地等生产资料的集中。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让穷人和笨蛋,都有工作的地方和能力。

而当杨文远仔细想清楚后,越琢磨齐辉司令的话,他越是感到震动。

因为关于百姓与土地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问题,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

这是一个死死纠缠龙汉两千年封建历史的问题。

能够解决这方面问题的人,一个都没有。

多少将才,多少文人,都不行。

能够看明白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更多的是像前大总同那样,根本就视而不见。

只知道拉壮丁,讨好友邦,巩固地位,压根不考虑百姓的死活。

而如今的齐辉,却提出了一个真正行之有效的大方略。

于是杨文远感慨道:“司令说的太好了,越想越是这个道理。”

“只是具体过程该怎么做,还需要好好考虑考虑。”

齐辉笑笑道:“我随后会给你们发表一篇文章。”

“只要解决了这个吃饭问题,咱们龙汉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是啊,如果百姓人人都有饭吃,组织起来就很方便了。”杨文远非常认可这一点。

齐辉很明白,解决龙汉问题的根本,就在于解决龙汉百姓吃饭的问题。

因为龙汉百姓占了80%以上。

于是关于龙汉百姓吃饭的问题,一篇真正雄文出现了。

“救救龙汉的百姓!”

“如何才能拯救龙汉,如何让民众吃饱饭?”

“只有工业化才是拯救民众的唯一办法。”

“具体的措施,就是发动百姓,教育百姓,组织百姓,建立一个有力的皲队。”

“通过皲队的力量,保护并且建立工厂。”

“靠着不怕死的敢死精神,逼迫洋人让步,打退洋人的侵略。”

“这是核心的一步,没有这一步,其他的都是空中楼阁。”

“有了这一点,才能得到自主决定关税。”

“有了关税保护,才能巩固自己的市场。”

“接着就是建立工厂,生产产品出口给世界其他各国……”

……

“而深入的一步,就是从其他各国换来丰富的农产品,以这些农产品,为货币基础,雇佣百姓,把多余的百姓从土地上雇佣出来。”

“只要原有的土地上,百姓不再靠土地吃饭。”

“百姓能够靠工厂出口产品,来换取农产品,来吃饱饭。”

“就会逼迫地主来减少地租。”

“地主们拥有的土地再多,霸占再多,也是毫无用处。”

“因为大家不需要在他们那里,累死累活地干活。”

“举个例子,原本一个村里有1000亩地,有个大地主把1000亩地全部占了。”

“这个村里上千人,没有别的出路,不能打工,也没有地方讨生活。”

“他们必须靠这1000亩地生存,于是他们必须廉价出卖自己劳动力,去竞争这些土地的租赁权。”

“而这个时候地主就可以待价而沽。”

“地主想租多少,就租多少,百姓们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

“但是现在不同了。”

“我们在这里建大工厂,生产玩具,生产衣服,这些东西都可以出口给外面。”

“比如说出口给麦国,然后从麦国进口来粮食,我们支付给百姓以粮食为抵押的货币。”

“我们发行的钱,就可以平价买到粮食,粮食价格保持恒定。”

“整个经济循环之中,地主就被排除在外。”

“地主想要参与到这个循环中,他就必须降低土地出租成本。”

“从而雇佣到百姓。”

“原本他们能收8成,现在只能收5成,5成没人来,还不行,就只能收3成。”

“三成的话,百姓一核算,种地还亏本,还不如打工。”

“那他们继续去打工,不去种地。”

“地主就只能收一成,甚至最后只能收到半成的地租,如此一来,地主与百姓的根本矛盾,绵延五千年的恩怨,就在工业和贸易化体系中,彻底解决了……”

这篇文章一出,顿时震动全国!

各处大报纷纷刊登。

要知道这里面的道理,听起来简单,但总结出来,给别人说明白,没有人在之前做得到。

之前的办法,都是要么彼此妥协,要么就斗起来。

唯独齐辉给了一个彻底解决的办法。

齐辉所论述的“如何拯救龙汉,如何解决百姓吃饭问题”,直接给龙汉人来了一个彻底的震撼。

他在这一篇文中,将未来100年的经济循环,从上到下,从内到外,说了个清清楚楚。

……

某处地方。

看完最新的报纸后,赵刚这个名牌大学生,大吃一惊。

赵刚看了之后,真真正正,感到内心非常的震撼。

“真是没有想到,”他坐在凳子上,不由叹息,

“我一直想着救国救国,原来真正的路子,是在这里啊。”

“齐辉司令,已经将路说明了,而且正在这样做。”

“他就是靠着敢死队,不怕死的精神,将百姓团结起来,逼迫洋人都让步,将鬼子都给击退。”

他这话说的很对。

因为,只要团结起来不怕死,没有一个殖民者能够回本。

而亏本的殖民是进行不下去的。

这也是另外一个时空殖民体系大崩溃的根本:当地百姓的觉醒,不怕死地起来反抗。

一波接着一波。

殖民者再厉害,也会感到亏本。

有人会说,为什么不赶尽杀绝?

赶尽杀绝,只能对部落形态的土人,他们不团结,能够各个击破,甚至与殖民者合伙起来,打自己人。

而只要有了皿煮和势力形态,就能大范围团结起来。

就能进行大范围周旋,保存住自己。

殖民者就不能够各个击破,他们最后就会失败。

这时,有人反对道:

“这齐辉司令说的再好,如果麦国人不出口给咱粮食,那不是把脖子系在别人身上吗?”

赵刚笑笑道:“所以你没有看全这篇文章,上面都说了。”

“靠外贸起来后,解决了地主的土地问题,就是将土地廉价收购起来。”

“因为土地在地主手中,是亏本的。”

“如此一来大规模集中土地,建造农场,建造水利设施。”

“就能兴建我们发达的农业,农业发达了,自然就能解决粮食问题。”

“而且农业因为实现了工业化,百姓不靠土地吃饭,是靠打工来吃饭,就不用被地租绑架。”

那人无话可说。

而在这时。

赵刚又指着文章中的重点,说道:“还有,这里才是关键。”

“齐辉司令说了,我们龙汉皲队必须走出去。”

“龙汉必须要建设自己的海军和空军。”

“要用强大的海军在海外建立军事基地,但目的不是为了侵略别人,而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进出口通道,不被别人掐死。”

“只有保证通畅的海上贸易,我们才能避免重新滑落到土地与百姓的矛盾怪圈中。”

“从这一点推广开来,在世界大战中,谁掌握了制海权和制空权,谁才能最后掌握胜利。”

“仅仅掌握陆军,那是绝对会失败的,这篇文章就完全解释清楚了。”

“只有源源不断从海外进口粮食,同时将自己的工业品出口给海外,才能够保证国内百姓生活的稳定,保证土地的矛盾不会激化。”

……

齐辉写出这一篇文章之后,它立刻就将齐辉地位再次拔高。

原本很多人认为齐辉虽然能打,但不过是另外一个老系。

只是会嘴皮子功夫,只会鼓动敢死队。

但是当齐辉写出这样的文章之后,说出来这一番经济循环理论,他可以说,彻彻底底,奠定了新的地位。

关键是,它为龙汉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建立海军,建立空军,巩固陆军,保护自己的外贸通道,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利用工业化,来解决土地矛盾……

无论是在南洋,还是龙汉本土,当龙汉人看过这个文章后,他们这才明白“为什么只有工业化,才能救龙汉”。

以前只是听过这个概念,却不明白细节。

看过这个文章之后,他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汉斯拼命要挑战嘤国的海上霸权。

因为汉斯人要保证自己的世界贸易,要确保自己的世界市场,还有原料产地。

而这些都被嘤国人掌握在手中。

汉斯人的工作、进口,都被嘤国人时刻威胁着。

这对汉斯人来说,是不可忍受的。

小国能忍受,但汉斯是列强,是忍耐不了太久的。

……

户城,一处茶馆中。

众人一边喝茶,一边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看来,我们龙汉也要加入到这场海上霸权的争夺之中。”有人忍不住道。

又有人反驳道:“可那样,我们不成了和鬼子一样的侵略者吗?”

“什么是侵略?”

“我们只是保证和他们友好公平地进行贸易,并不会像鬼子一样杀人,那不就行了?”又有人反驳道。

一位中年汉子说道:“说的对,看完齐辉司令的文章,爷们算是彻底明白了,如果龙汉不建设海军,不进行工业化,那就永远解决不了龙汉百姓吃饭的问题。”

“因为最后地主还是会将土地集中到手里面,人越来越多,剥削越来越严重。”

“没错,只有依靠贸易,海外大规模贸易,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关于齐辉文章的讨论,一时之间,遍布龙汉各地。

整个龙汉上下,许许多多的才子、文人、教授,看完之后,顿时非常震撼。

他们之所以震撼,是因为头一次看到有人能把那么麻烦的问题说清楚。

要知道另外一个时空,这个问题,正是通过海外贸易解决的。

而那已经是五十多年后的事。

很多人原本虽然尊敬齐辉,但他们只是尊敬齐辉的战斗力。

而现在,他们却是发自内心的服气。

因为齐辉,彻底扫清了他们脑海中的迷雾。

这让他们知道该怎么救龙汉,该向哪个地方使劲。

“原来如此,难怪前大总同会失败,他搞的工业化根本就是买办工业。”有人因此恍然大悟,

“他只喜欢进口外国人的货物,出口矿产农产品等原料,却不发展自己的工业,那就不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不能将百姓从土地中解救出来。”

“他就解决不了百姓吃饭的问题。”

可以说,齐辉这篇文章,从逻辑到现实,那都是无懈可击的。

这时又有一个老汉,边喝茶,边说道:

“这话太实在了。”

“就像我们村大王村,就在户城边上。”

“我们村有个地主,不能说太坏,不能说太好。”

“他家的租子,都是六到七成。”

“你想租,还得送礼,还得免费给他们家干活。”

“但是自从齐辉司令,在户城大建工厂,大量招工。”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都去了齐司令的工厂,人纷纷离开后,那地主又开始求我们。”

“地租从八成降临到五成,又降到四成,再降到三成,还是没人租。”

“地主只好自己带着全家开始种,他一个人种不了啊,只好去买拖拉机,买牲口,雇佣长工,短工,给的工钱,比工厂里只低三成。”

众人纷纷点头。

“看来还是齐司令厉害,古今中外,多少人都想不明白的问题,齐司令这一说,就让我们都想明白了。”

“是啊,必须开工厂,搞贸易,提供就业岗位。”

“再用海军,空军,保障我们的贸易通道,不被别人掐断!”

众人越说越振奋。

几十年的迷茫,在齐辉司令的一篇雄文之下,扫荡干净。

大家心底都多出了一股精气神,不再像以前那样,走到哪儿算哪儿,走一步看两步,退三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