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抗战:八百无限战魂助我! > 第164章 解决百姓吃饭问题

第164章 解决百姓吃饭问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抗战:八百无限战魂助我!!

第164章 解决百姓吃饭问题

他在想,如果自己也能当开飞机就好了,那肯定比拉车有前途。

不过他还是笑一笑,他能在这里骑三轮车,就已经很不错了,想什么飞机呢?

不多久,有人好奇道:“这位师傅,你也会看报啊。”

“是啊,先生,您要坐车吗?”祥子赶紧起身问道。

“哦,坐车,给我顺便说说今天有什么新闻?”那人本来是打算步行的,但一听祥子念的报纸,倒是有了兴趣。

祥子立刻骑上三轮车,一边骑,一边给对方念。

到后来,他干脆将报纸给对方看。

突然间,他有了主意,可以拉车时提供报纸啊。

以前是黄包车,不够稳当。

现在是三轮车,他又骑行得很稳。

果然,那客人很是满意,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不错,不错,这些东洋鬼子,如今得意不起来了!”

“以前这些东洋鬼子,个个骄横,我们的厂子与他们争,根本争不过,现在一个个夹着尾巴了!”

很快,客人就到了地方,给了车费后,又打赏了他十个铜板。

这让祥子找到了新的拉客之法。

次日一早。

他就在三轮车上写上“广告”——“坐车稳当,平安到家,还能看报”。

这年头,广告已经很是流行了。

祥子这样一搞,果然顾客量大增。

只是这也引来了同行的效仿和敌视。

“祥子,就你会玩新花样!”

“还用广告,还用看报来拉客人,这和那什么化妆不一样吗?”

“哈哈哈,祥子你就是个xx……”

祥子很生气,这些人自己不好好拉车想法子,吸引客人,反而仇视自己。

但他又逆来顺受,忍让惯了。

他决定不和这些人计较。

如果是放在以前的世道,祥子如此退让,只会得到悲惨的下场。

旧民国就是这样。

这些人面对软弱善良的人,只会变本加厉,甚至谋害祥子。

但现在不同了,他们只能靠嘴巴说几句,既不能勒索祥子,也不能坑害祥子。

因为如今巡警是管事的,不是以前那样,给点钱就不管了。

如果他们敢做出某些举动,就会被巡警抓去做苦役。

结果就是坐祥子车的人越来越多。

祥子的钱也赚得越来越多。

而报纸上的新闻,越来越好了。

这一天。

又是一则报纸上的新闻:

“龙汉将于面点建造新兴炼油厂,大量招工,前去务工的工人,工资是本地工资的三倍,包吃住。”

“优先提拔,免费夜校培训,考试合格,授予高小学历。”

祥子看得心动不已。

如果不是要与小福子结婚,他就决定过去了。

现在他只能继续骑车。

不过车不能骑一辈子,毕竟人上了年纪就骑不动了。

而在这时,祥子就看到了报纸上的一则广告。

“大昌公司引进嘤国先进技术,推出龙汉第一款摩托三轮车,油耗少,烟气少,速度快,采用先进麦国轮胎,速度快。”

“巡警部门已经将该款三轮车纳入牌照管理,本公司免费帮助上牌,免费年检,现在购买,前100个名额,赠送三年汽油,每年20升。”

“对啊,可以买一款摩托三轮车,那就省力,还能一直开下去了。”祥子惊喜道。

他对拉车情有独钟。

接着他又看了看三轮车的价格,竟然只有一百大洋。

他现在存的钱足够买了。

他想了想决定买上一辆。

以前他就能攒钱买自己的黄包车,现在也愿意买一辆摩托三轮车。

要知道这开车,多是一件美事啊。

能像那些小轿车的司机一样,又体面又好看。

祥子很快骑着三轮车来到了报纸上说的售卖地点。

半道他还拉了两个拼座的客人,也是去买三轮车的。

到了之后,他就看到那里排起了长队。

还有人在试驾。

只是看了之后,他顿时目瞪口呆。

只见那摩托三轮车后面排气的地方,那黑烟一股股的,比人家小汽车的黑烟大得太多了。

“这黑烟也太大了。”祥子忍不住道,“这客人坐上去,还不被熏一路?”

“哦,我们买来是拉货的,你想用来拉人,得去买那一种客用的。”一个买车的人好心道。

“这摩托车还分客用和货用?”祥子拿出报纸,反复去看,却看广告上根本没有写明。

其实就是打着主意,先将人蒙过来再说,如果写明白了,可能该来的人就不来了。

“是啊,我也是刚刚听他们销售人员说的,客用车要烧好汽油,不冒烟,货用车可以烧差汽油,甚至用柴油机,烧柴油,冒烟大。”

“你说他们为什么不提前说好,这不是坑人吗?如果不是真想买车,我就找巡警告他们了!”

祥子点点头,他第一次领教了一点点小小的销售震撼。

广告上只说好的,不说细节。

……

而在这时。

户城司令部。

齐辉正听着总务处长杨文远进行产业汇报。

“司令,今年上半年我方子弹产量35亿发,”

“炮弹产量300万枚。”

“手榴弹2000万个,航空炸弹5万吨……”

齐辉点点头,这些数字比另外一个时空的龙汉,整整超过了十倍。

另外一个时空中,每年子弹产量只有1.1亿发,炮弹数十万发。

这样巨大的提升,来自于自己对工业布局的整合、收回北东地区、大力清理买办、地主、豪绅对工业的摧残。

大力扶持有活力、有志向、硬骨头的民间商人、工厂主。

还有借助国际大局,从嘤国、汉斯、麦国多头通吃,换取来的外贸优惠。

种种有利因素叠加起来,才有这种远远高于另外一个时空的情形。

这才是正常现象。

齐辉可不会认为,在这么多优势之下,他还搞不过另外一个时空。

那他不是白穿越了吗?

“还有司令重点关注的飞机产量,目前年组装数量超过2000架。”

“目前我方工业研究所,已经根据引进的嘤国技术,汉斯技术,研究出一款自己的航空发动机。”

“其马力和燃烧效率等达到平均水平,已经能够实现投产,预计再有两个月,就能大规模生产,到那时,飞机的产量,就能大幅提升。”

“每年生产能超过一万架。”

“另外我方各种运输舰艇、军舰、轮船的制造,也在快速恢复。”

“各地机场建设情况良好,实现了大中城市,海港城市,都有军用机场覆盖,24小时运营,拥有30万人的地面部队驻防。”

齐辉听到这里,不由点点头。

“很好,看来工业恢复的不错。”

“现有资金筹备的情况如何?”

杨文远马上说道:“资金来自于海内外,目前还有大量未动用资金,各处工业收益良好。”

“订单众多,光是嘤国人在一个月内,增加的订单就超过了300%。”

“汉斯人也在向我们增加订单,超过了200%。”

“很多工厂主都说,这样红火的年景,也只有一战时最后那两年才有过。”

“非常好,要好好抓住这个机会,扩大生产,同时也要目光放长远一些,努力挖掘国内市场。”齐辉点头道。

他随后又问到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各地农产品的产量如何?”

杨文远有点为难:“因为地盘太大,各地情况又不一样,农产品统计困难。”

“目前已知,在各地得到了一些丰收。”

“但是欠收的地方还有很多。”

“对于粮食缺口的问题,我们通过进口麦国、还有南美洲、澳洲的粮食,已经基本解决了。”

“而东南亚洲的稻米,因为鬼子的进攻,已经停止出口。”

“好在我们还可以从其他地方,大量进口稻米。”

齐辉点点头。

麦国的农业出口量一直都是世界第一。

原因很简单,他们的人口一直就没有怎么增长,没有什么大范围的突然增加。

他们那里都是机械化生产,生产的粮食总量又和龙汉差不多,人口比龙汉少得多,自然而然,出口的数量就多了。

但实际上麦国的单产并不高,龙汉单产更高。

但是劳动力太多了,导致只能精耕细作。

很显然,龙汉必须要得到更多的土地,大力发展工业化,才能将那些人口给释放出来。

齐辉知道在另外一个时空,百姓们纷纷出去打工。

原因很简单,实际上是家里的土地太少了。

一人只有几亩地,一亩地净利润只有1000块钱,在外面只要打工干一个月怎么也够一亩地赚的钱。

除非一个人拥有50亩以上的地,否则他远远不如出去在外打工赚的钱多。

有的地方土地多了,再加上有国家补贴,百姓这才愿意务农。

因为务农实在是耽误精力太多了,而且受到的影响也很多,

最简单的,多出了三五斗,粮食价格波动范围很大,丰年的时候是便宜。

灾年的时候又昂贵。

以至于国家不得不对粮食进行兜底收购,给一个最低价。

这就可以证明粮食生产的麻烦与风险。

远远不如出去打工。

随后齐辉想了想,给出一个指导意见。

“你们要记住,对农民来说,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大农场大机械化,尽量的将多余的人口释放出来,”

“提升他们的劳动素质,将他们吸收入工厂,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龙汉历年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解决农民吃饭的问题。”

这时候,杨文远皱眉道:

“可是司令,我们如何对付农村的地主?”

“农村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除非使用强有力的措施,否则百姓们不可能得到土地,吃饭问题,大农场化都难以实现。”

齐辉笑了笑:“想要对付地主,并不难。”

杨文远顿时不信,他摇头道:“司令,地主非常顽固,他们是不会将土地让给百姓的,百姓没有土地,又如何吃饭?”

“至于工业化,需要的时间还很长,至少要十年以上。”

在他看来,必须均分土地,才能解决农民与地主的问题。

而均分土地,就得深入农村,推翻地主。

“对付地主,只有一个办法,通过工业化加外贸的手段。”齐辉笑道。

这种手段,只有他才能做到。

因为他开挂了。

有着800战魂,外加知道另外一个时空发生的故事。

指望普通人做到这事,是不可能的。

“司令,这是什么意思?”

“呵呵,我现在问你一个事情,为什么地主收的地租高?”齐辉问道。

杨文远想了想:“那是因为地主占据了大部分土地,百姓不得不去耕种地主的土地。”

“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这自然是任由地主盘剥。”

齐辉点点头:“你说对了一半。”

“另外一半了?”

“那就是咱们的劳动力太过丰富,人太多了,而我们又缺少工厂,缺少工业化,也就是说,农民和百姓一直缺少充分就业的机会。”

杨文远有点迷惑。

“说白了,百姓缺少将自己的劳动力换成粮食,换成各种必需品的机会。”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大力发展外贸。”

杨文远皱眉道:“意思我明白,但靠外贸就能解决吗?洋人动不动就打压我们,倾销我们,我们的外贸很吃亏。”

齐辉笑笑:“那是以前,以后就不一样了。”

“光靠自身,解决百姓就业是非常难的。”

“我们可以从麦国大力进口农产品,然后再以这些农产品为等价物,为依靠,再去发展工厂,将百姓吸收进工厂里面。”

“而我们支付给百姓的货币,其实就是以我们进口来的农产品作为抵押。”

“如此一来,百姓就可以从我们这里拿到农产品,而不必须在被绑死在土地上。”

杨文远听到这里,立刻抓住漏洞。

他摇头道:“可是这有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有钱去麦国进口大量农产品。”

“现在是有不少贷款和援助,但以后战争没了就会消失。”

齐辉笑笑:“所以我们要引进技术,通过工业化,生产世界所需要的工业产品。”

“如此一来,有出口,才有进口,靠进口来解决地主与农民的问题,才是一劳永逸,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