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历尘劫 > 第144章 帝王手段

第144章 帝王手段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历尘劫!

苏家老爷看着这几个忧心忡忡的儿子,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却又夹杂着无奈的笑容。他缓缓说道:“自古成王败寇,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我们这局棋,终究还是棋差一着,这也怨不得别人,只能怪我们自己技不如人。

纵然如此,在商界的历史长河中,我们苏家也足以凭借这些跌宕起伏的经历载入史册了。如今北夷南望城已据地百里,坐拥二十余城,即便只是在北夷放牧养羊,凭借我们苏家的商业头脑和积累的财富,也能成为天下第一商。

如今陆云轩推行的新政刚刚初见成效,目前朝廷还离不开我们苏家的支持。所以,即便伪币案事发,想来皇上也不至于绝情到要了我们的命。待这四家国商进入正轨,你们也找机会退出吧,莫要再深陷其中。 ”

兄弟几个听着父亲的分析,虽并不觉得十分在理,但此刻身处如此困境,却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如同溺水之人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一般,寄希望于父亲的判断是正确的。

御书房内,一片静谧。皇上正神色凝重地看着审案笔录和七位大臣的联名奏陈。这已经是他专注于此的第七天了。

朱焰所供述的案件,确实堪称惊天大案,而这些案件此前也的确是悬而未决。但是,时过境迁,现在这些事情都已然成为过去。

这一切的肇始,源于平阳县郑卫国悍然袭杀朝廷命官,陆云轩奉命审案,并查封平阳矿产,这一举措并无过错。而且他自己当时也敏锐地察觉到此事绝不简单,并且还向自己特别陈奏,是自己要求他彻查到底的。

而后,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引出了胡羌,引出了伪币案,又引出了……皇上已然将审案录中一件件事情的先后顺序以及前因后果,都梳理得清清楚楚,如同在心中绘制了一幅详尽的地图。

这一切的一切,陆云轩既是整个事件的主导者,同时也是深受其害的受害者,而且也是灭火者。所以,在这整个事件中,陆云轩没有做错任何事。

朱焰呢?细细想来,似乎他才是这些事件背后那隐藏至深的核心根源。他改良火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而言,并没有错;而他销售火药,在商业交易的层面,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是,错究竟在哪里呢? 错在火药本身!错就错在它拥有毁天灭地的恐怖能力,错在有人将它用错了地方!火药那超乎想象的威力,如同打开了一扇禁忌之门,让一些人看到了之前连奢望都不敢有的东西,仿佛窥见了恶魔的宝藏。

就像酒,人们常说酒壮怂人胆。这火药,同样壮了一些人贪婪与野心的胆,让他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做出了令人发指的恶行。

皇上想到此处,仿佛在一团迷雾中,隐隐约约地想通了一些关键的东西。

错在宁王对他的火药技术觊觎已久。宁王如此急切地想要得到火药,究竟想干什么?是想要攻打南蛮吗?可是宁王已然向南拓地数百里,南蛮诸族早已对他俯首称臣,乖乖归顺,在这种情况下,他还需要动用火器去对付那些已经臣服的部族吗?

那么,答案似乎昭然若揭,他是想凭借火药的威力来抢夺皇位!这次他先斩后奏,擅自派兵北上,据说,虽然仅仅只带了区区二万人,却凭借着新式火器的威力,在战场上势如破竹,可以抵得上千军万马。而他带去的那些新式火器,更是在战场上大杀四方,威力惊人,所到之处,生灵涂炭。

错还错在七皇子,他利用火药发明了流星火炮,在这次战争中,单单是他一人,就凭借这可怕的武器屠尽两城,致使几十万人丧生。而此次战争中,因火药而造成的杀伤人数,更是不下一百多万人。这等惨绝人寰的景象,简直令人发指!

皇上心中暗自思忖,上天有好生之德,此种充满杀戮与毁灭的技术,万不能再留在人间,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铲除之!

皇上想到此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暗自下定了决心。

他又想,京城之乱,起始于京城假币一案。虽然京城假币是苏家在背后操控,但是追根溯源,假币竟是十一皇子私自铸造,当初用于发放军饷、收买人心之物。如此行径,实在是罪大恶极!

如今十一皇子已经战死沙场,姑且可以不再追究,但是苏家,犯下如此不可饶恕之罪,当满门抄斩,诛灭九族,方能平息民愤,彰显国法威严!

但是,皇上又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索。如果陆云轩没有与苏家,北夷就不会南侵了吗?似乎这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也许北夷南侵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试想,如果没有苏家国家垫资,独立支撑三个月,那么这场耗时半年之久的战争,仅仅依靠朝廷,能不能支撑下来?要是无法支撑,现在黄河以北的广袤国土,还能不能守住?恐怕早已沦陷敌手。

如今,北夷隐患,已然如同一个被彻底拔除的脓疮。本来这个隐患还如同深埋地下的种子,尚未萌芽,但是经过一系列事件的“催熟”,迅速爆发出来,然后再被连根除掉。

所以就此事而言,陆云轩功不可没,苏家同样功不可没,可以说陆云轩和苏家都是功大于天!

如此一来,功过相抵,究竟该如何对待苏家呢? 况且,如今本朝推行新政,立商兴国之策,才刚刚拉开帷幕,如同刚刚点燃的希望之火。倘若灭了苏家,就等同于亲手扑灭了这兴国之策的希望之火,将整个国家的商人再次无情地踩到脚下。

一个没有强大财富积累能力的国家,终究是弱小的,难以在风云变幻的天下立足。 兴商为本,这应当是关乎国家百年兴衰的大计。既然如此,苏家就不能轻易动。

但是,苏家犯下如此滔天大罪,再加上昧心赚国难财的罪责,这两项大罪加起来,若不加以惩处,实在难以服众,难以平息民心啊!

作为一代明君,必须时刻谨记:功是功,过是过,必须赏罚分明,以正国法,方能稳坐江山,赢得民心。

如此思索一番之后,皇上心中渐渐有了如何对待此事的办法。

翌日,大朝会如期举行。

金銮殿上,气氛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皆神色恭敬,等待着皇上的旨意。

皇上特意吩咐七皇子,命其去请朱焰上朝。不多时,朱焰在七皇子的带领下,踏入这威严的金銮殿。他身着素衣,在满朝身着官服的大臣中显得格外突兀,却又因即将面临的未知而隐隐透着紧张与忐忑。

就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皇上开始颁布圣旨。第一道圣旨便是颁给朱焰,这一举动让满朝文武皆为之一振。皇上以沉稳而有力的声音宣布:“今任命朱焰为工部侍郎,特新成立工部署,命其专门负责矿山开采、金属冶炼,以及为国设计制造新式器械,诸如农具、兵器、交通工具等等一应事务。”

此令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阵交头接耳之声,随后化作一片交口称赞。从一介毫无功名的白衣之士,直接擢升为三品大员,这般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魄,实在让众人惊叹不已,纷纷感慨皇上用人之英明。

紧接着,皇上颁布第二道圣旨。他神色凝重地说道:“火器与流星火炮,虽在战争中展现出巨大威力,但因其杀伤力过于可怖,实有违上天好生之德这一古训。朕意已决,将其全部销毁。然为防万一,着令工部保留样品,存放于国库之中,并收集制作图纸与工序说明。日后若真遇非常时期,亦可临时制造,以解国家燃眉之急。”

这道圣旨甫一宣布,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尤其是参与过北夷战争的皇子们和将领们,纷纷站出来表达异议。

七皇子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此次北夷之战,若不是火器相助,我军恐难取胜。如今贸然销毁火器,岂不是自断一臂,令国家失去自保之力?这简直相当于让国家重归到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啊!”

其他将领也随声附和,言辞恳切地劝谏皇上收回成命。 然而,皇上心意已决,面色严肃地环顾朝堂,缓缓说道:“朕深知火器之威力,亦明白诸位爱卿的担忧。但此等杀伤性过巨之器,若留存于世,恐引发无尽祸端。朕身为天子,当以天下苍生为念,不能因一时之利,而遗祸后世。此事无需再议,必须落实。”

众臣见皇上态度坚决,虽心中仍有疑虑,却也只能遵旨。直至事后,众臣才渐渐明白皇上非要销毁火器的深意。

随后,皇上话锋一转,目光落在朝堂上苏家兄弟四人身上,开始宣读第三道圣旨。“苏家兄弟听旨!”苏家兄弟四人赶忙跪地,神色紧张。皇上接着说道:“有功须赏,有罪当罚,此乃治国之根本。苏家在操控伪币一案中,险些致使国家金融体系崩塌,此为其罪一;在战争期间,竟昧着良心发国难财,数额不下五千万两,此为其罪二。

但念及苏家对国家亦有诸多功勋,功过相抵,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着令剥夺其封爵,没收其产业,尽数归为国有。”

说到此处,皇上微微一顿,苏家兄弟四人心中皆是一沉。却听皇上又道:“然苏家世代皆为商业奇才,于国商之事颇具才能。故留任尔等现职,官阶不变。但苏家兄弟务必铭记,万不可因私怨而辜负朕之圣恩。

若三年之后,国商隆兴,苏家国债偿清,则将苏家产业尽数归还,并恢复其封号爵位。”

苏家兄弟四人听罢,心中百感交集,皆唏嘘不已。他们不禁想起老父亲之前的分析,对老父亲的先见之明钦佩得五体投地。

大朝会在三道圣旨颁布后,落下帷幕,而这三道圣旨,也将对整个国家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