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各怀心思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历尘劫!
然而,事已至此,一切已然无法掩盖。现场的文书详尽地记录下本案审理的前前后后,朱焰以及与他一同参与审理的七位官员,均在记录上郑重地签字画押,以此确保这份实录真实且有效。
为了切实保障朱焰的安全,七皇子特意将他押解至刑部大牢,并安排专人进行严密看押。
当日,这七位官员齐心协力,共同撰写了一份奏陈,而后连同这份审案实录,一并毕恭毕敬地呈送到御书房,满心忐忑地静等皇上裁决。
这一等,便足足过去了七日。
在这漫长如亘古的七天里,皇上竟始终未曾上朝。满朝文武百官,皆对皇上这七日的行踪与心思一无所知。
朝堂之上,被一层神秘且压抑的氛围紧紧笼罩,每个人的心头都仿佛压着一块沉甸甸的巨石,透不过气来。
陆府之中,陆云轩独自一人,坐在水池边。他目光呆滞,神色尽显落寞与疲惫。自他将奏陈呈交上去之后,便如同被抽去了浑身的力气,一直待在家里,再也未曾踏出家门半步。
朱焰的那番话,宛如一团挥之不去的阴云,在他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盘旋回荡。他如梦初醒,惊觉自己竟好似是引发这所有灾祸的导火索。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往昔,倘若当初自己没有贸然插手,或许苏家早已在那场危机中灰飞烟灭。那时,他不过是云州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小同知,根本不会有机会远赴京城,苏家自然也不会举家入京。如此一来,便不会滋生出如今这一连串错综复杂、令人心力交瘁的事情。
可是,他真的做错了吗? 他静静地望着水池中倒映的自己,水面上泛起的层层涟漪,将那模糊的影像搅得支离破碎。恍惚间,这层层涟漪仿佛又将他带回了镇上的书院——那个承载着他求取功名梦想的起点。
在那久远的记忆深处,恍惚间,他记起小时候,曾有一位仿若仙子般的人,笑意盈盈地对他说过:“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善恶皆在一念之间。” 他一直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做善事的心,一心想要济世救人,却万万未曾料到,最终竟引发了这无尽的祸事,因他而死的人竟数以百万计。
陆云轩一桩桩、一件件地回忆着过往的点点滴滴,心情愈发沉重,渐渐消沉下去。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冰窖的最深处,彻骨的寒冷从四面八方侵袭而来,浑身冷得好似结了一层冰。
曾经满怀的踌躇满志,此刻正如同潺潺流淌的鲜血一般,一点一滴地从他心底流逝,慢慢地流干,只留下满心的疲惫与迷茫。
而在平阳山谷,宁王早已倾尽全力,将此地打造成一座固若金汤、坚不可摧的堡垒。此刻,他岳父派来的特使,正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地向他汇报那个朱焰所招供的所有事情,甚至还带来了当时详尽的案审笔录。 宁王神色凝重地接过笔录,全神贯注地细细看着,每一个字都好似重若千钧,他一个字都不肯放过。他反复研读了许多遍,每一个细节都如同深深烙印在他心中一般,挥之不去。
良久,他缓缓放下笔录,暗自庆幸自己当初果断调兵北上,参与北夷战争。正是这场残酷的战争,让他对如今各位皇子的实力有了清晰到近乎残酷的认识,也让他无比清楚自己在这场波谲云诡的夺嫡之争中的胜算几何。
思索许久之后,宁王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对特使低声说道:“告诉楚宰辅,就说我都知道了。明天我便启程回南疆,平阳山谷的移交文书,随后也会送往京城。”
当天晚上,平阳山谷灯火通明,宛如白昼。众人在一片紧张忙碌的氛围中,整整忙碌了一宿。到了第二天下晚,夜幕再次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般缓缓降临之时,只见从山谷中缓缓驶出一辆又一辆的大车,那场面,如同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龙。车辆数量众多,一眼望不到头,浩浩荡荡地向南疆驶去,扬起的尘土在半空中久久不散。
特使回去的第三天,户部收到宁王关于平阳矿产移交户部归属国商署的提告。
另一边,七皇子在这几日里,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尽的沉思漩涡,始终沉浸在深刻的反思之中。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一旦宁王回京,自己必须得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良策来应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此刻的他,虽空顶着辅政王的响亮名头,实际上却如同一个被架空的傀儡,毫无实权可言。他既没有掌控军队的权力,甚至连十二皇子都比不上,更不用提手握一定势力、在朝中颇具影响力的九皇子了。
他唯一能够指望、曾经视为根基的崔州,也因为此次犹如狂风暴雨般的金融危机,被折腾得千疮百孔,只剩下一个徒有其表的空壳。
而且崔州户籍案,还被父皇声色俱厉地点名斥责,责令他务必以身作则,切莫授人以柄。此时的七皇子,就如同一只被拔掉尖牙利爪和威风尾巴的老虎,看似依旧威风凛凛,实则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慑力,仅仅空有余威,却什么实质性的事情也做不了,只能在困境中徒自挣扎。
再看苏家,如今几乎将全部身家性命都孤注一掷地押在了这四个国商的经营之中。除了苏浑之外,其他三个儿子和段苍海,每人各自负责一个国商事务,整日忙得晕头转向,仿佛置身于一场永无休止的风暴之中,焦头烂额。
自从四兄弟各自负责一块事务后,便如同四散的飞鸟,许久没有聚在一起了。好在之前,苏家提前精心规范了整个商业版图的管理规范,如今步云阁、云州商社、银庄等等事务,几乎全由苏老爷一人维持着,倒也没觉得太过吃力,只是偶尔在无人处,会悄悄揉一揉疲惫的额头。
云逸山庄内的库房,曾经堆满财富的地方,如今现银差不多已经被搬得一干二净,只剩下那些平阳铜币,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落寞。
而在北疆,一座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南望城已然拔地而起,傲然屹立于广袤无垠的草原之上。这座城依照九宫八卦的精妙布局而建,方圆达二十里,宛如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自从苏家决定给自己留条后路之后,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便源源不断地从云逸山庄以及全国各地向南望城调运。连同跟随苏家一同北来的商户、护卫及其家属,人数接近五六万之多,这让南望城有点大都市的样子。
由于北夷之地,目前地广人稀,宛如一片寂静的荒原,南望城虽然城建规模很大,犹如一座孤独的巨堡,但周边几乎没有什么生意可做,显得格外冷清。
不过,这反倒给了南望城一个绝佳的跑马圈地的机会,南望城周围方圆百里都荒无人烟,宛如一片死寂的世界。苏家索性顺势而为,将周边的小城也都尽数占据。如此一来,没过多久,苏家竟然以南望城为中心,建立起一个方圆百里的“方国”。 这个“方国”内大大小小的城池多达二十多座,仿佛繁星拱月般环绕在南望城周围。
离南朝最近的城池,距离也只有五十余里,反而和被发配到北疆的十皇子成了邻居,不得不说,命运的轨迹竟是如此奇妙,真是造化弄人。
苏家老爷看着南望城现在的地图,心中不禁思忖,或许现在真的可以将其改名叫南望国了吧。如今这里建设得已初具规模,各项设施逐渐完备,也到了该商定北迁的事宜了。
巧的是,平日里各自忙碌、难得一见的四个儿子,今日却仿佛心有灵犀般不约而同地回到家中,每个人都面色忧愁,仿佛一片沉重的乌云压在心头,大难即将临头。
苏然率先打破沉默,忧心忡忡地说道:“父亲,我们操控平阳铜币的事情,已经败露了。得赶紧早做打算啊。我们兄弟几个商量过,如今我们已经深深被套牢在国商之中,一时动弹不得。现在唯有您老人家还能自由行动。您不若早日动身,前往南望吧。”
其他三个儿子也纷纷将目光投向父亲,眼神中满是忧虑与期待,仿佛在黑暗中寻找一丝希望的曙光,静静地等待着父亲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