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一步一音 > 第84章 新生

第84章 新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一步一音!

皇上心里疑窦重重,可没有证据证明上官恒耀说谎,便道:“虽然有西兆女王的密函,更有你溧阳王的证词,但是涑阳王还未归朝,如何处置他呢?”

上官恒耀道:“涑阳王早有谋逆之心,如今证据确凿,当按叛国罪处置,褫夺爵位,查封王府,归京之日便是拿下他就地正法之时。”

皇上听他说的坚毅果决,丝毫没有一丝念及兄弟之义,审视着他问道:“你当真这么想?”

上官恒耀脸色稍稍缓和,道:“叛国者,不论是谁都不应姑息,儿臣常年征战,最痛恨的就是这样的人。”

皇上点点头,道:“溧阳王为国为民,但朕以为,应先将涑阳王关押候审,待查清所有真相之后再行定夺,若仓促处决,恐落人口实,有损皇家威严。”

上官恒耀无奈的微微点头,道:“一切听从父皇旨意。”

皇上道:“好了,你也累了,回王府休息吧。”

上官恒耀道:“是,儿臣告退。”转身大步离开文渊殿。

回到溧阳王府,全府上下早已聚集大门等候,身为王妃的凌书暖虽然即将临盆,仍是驮着笨重的身子出来迎接,璞玉在身旁伺候着,目光炯炯,脸上的欢喜之色压抑着。

当上官恒耀的身影出现在王府大门口时,众人齐声道:“参见王爷,恭迎王爷回府。”

上官恒耀盯了一眼院里的众人,看到凌书暖的样子,心中感叹,时间过的可真快,不知不觉快到十月了,但又觉得时间过的不够快,最想要的日子还没来临,目无表情的走到凌书暖面前,责怪道:“你这快要生产之人,可不用出来迎接。”

凌书暖见他满脸严肃,一丝不苟,似乎真的令他不高兴,尴尬的笑道:“王爷平安归来,臣妾怎能不亲自相迎。”

上官恒耀闭上嘴,不想再说下去,似乎多说一句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忽然瞥见她身旁的璞玉,愣了一下,盯着璞玉道:“你怎么在这里?”

璞玉被问,心里暗喜,终于被他发现自己的存在,低头恭顺的道:“回禀王爷,奴婢早就被皇贵妃娘娘指定留在王府,令奴婢好生伺候王爷和王妃。”

上官恒耀还不知具体原因,对她最多的还是防备,淡淡的道:“既然是母妃指定的人,那就留在王府里吧。”大步向自己寝殿走去。

璞玉微微颔首,轻声应道:“是。”她缓缓抬起头来,心里怦怦直跳,目光紧紧追随着上官恒耀渐行渐远的背影,双颊竟如熟透的苹果一般,泛起了两片娇艳欲滴的绯红。

她明白,上官恒耀刚才的举动无疑是默许了让她继续留在他的身旁,这种被认可和接纳的感觉,令她既激动又欢喜,也终于落定心神,背叛郗卓音得到的会更多,是明智之举。

凌书暖见她脸上那羞涩而又兴奋的神情尽收眼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奈的叹息,道:“璞玉,送我回房间吧。”

璞玉被喊,回过身来看了眼凌书暖,道:“是。”心里却一点不把凌书暖当主子看,不情不愿的搀扶着她回到房间里。

东宫,太子得知溧阳王先回京城,而涑阳王还未有消息,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心惊肉跳的在宫里踱步,在一阵慌神后转身看向宫门,大门外吹起一股凉风,想叫人,却发现,身边已经没人可叫。

太子妃带着身孕薨逝,他身为太子却至今无后,朝臣们肯定早就在议论纷纷,夏太尉对他已无之前那般热情,凌丞相因为凌宴一事遭受百姓怨愤,朝臣大多不满,已经连着几天抱病未曾上朝,凌宴死罪虽免活罪难逃,撤职是必然,皮肉之苦也得受着,已经没有了出入东宫资格。

太子整日忧心忡忡,心神恍惚,总觉得身边的人都要害他,整日整夜手握一柄长剑护身,没几日便如行尸走肉一般在东宫里游荡。

这日,溧阳王犹如一道祥瑞之光,将喜讯传入皇宫,溧阳王府喜得嫡长子,一时间,全国上下,皆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

然而,这消息却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直直地刺进了东宫太子的心脏,仿佛是一道催命的符咒,紧紧地贴在他的心头。

太子仰头望向苍天,心中满是苦涩与无奈,他不禁感叹,这或许就是命运的安排吧,一切都是命,命中无子,命中当不了皇帝。

如今,他已然认命,那如潮水般汹涌的恨意,却在苦涩的胸口压抑着,久久无法平息。

就在这一刻,太子像是中了邪一般,毫不犹豫地举起手中的长剑,朝着自己的脖颈狠狠一抹。

刹那间,眼前一片漆黑,双眼紧闭,他那充满遗憾的一生,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夜央殿里,皇上、皇贵妃及众妃嫔坐于殿中,溧阳王带着新生孩儿坐在下首,满心欢喜,殿内一片欢喜之气,皇宫里终于有了喜庆之事,皇室也终于有了长孙。

席间,酒过三巡,皇贵妃道:“如今耀儿也是当父王的人了,孩子尚在襁褓之中,皇上,以臣妾之意,往后让耀儿留在京城,朝中文臣武将那么多,不一定非要耀儿亲临战场呀。”

皇上微微沉吟,看向上官恒耀道:“溧阳王意下如何?”

上官恒耀恭敬起身,怀中抱着幼子,朗声道:“儿臣愿听从父皇与母妃安排,只是儿臣听闻南边叛贼复起,心里担心。”

皇上摆了摆手,道:“边境之事,朕自会另派人手,如今京城局势复杂,你留下也好稳定大局。”

上官恒耀应声坐下,嘴角上扬,众人围着孩子谈笑风生,气氛融洽而温馨。

然而,就在这一片祥和之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一名太监一路跌跌撞撞,直至跑到众人面前才勉强止住脚步,但仍因过度惊恐而浑身颤抖不止,面色惨白如纸,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眼中满是绝望与悲伤,带着哭腔的声音高声喊道:“启禀皇上,大事不好了!”

原本轻松愉悦的氛围瞬间凝固,所有人都被他的突然一声怔愣住,皇上怒目圆睁,瞪着那名太监,厉声呵斥道:“何事如此慌张,成何体统?”

太监闻言,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身体不停地颤抖着,抬头直视皇上的目光,回答道:“皇上,太子殿下……殿下他……他薨了!”

此言一出,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在场之人无不震惊得瞠目结舌。

皇上则呆立原地,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整个人像是失去了灵魂一般,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回过神来,踉跄着后退几步,险些跌倒在地,一旁的侍从见状,连忙上前扶住他。

上官恒耀惊疑的道:“怎么回事?好端端的,怎么会。。。?”

太监带着哭腔道:“殿下近日精神恍惚,时常觉得有人要害他,所以日夜手里提着一柄长剑,就算睡觉也要放在枕头边,就在刚刚,原本在后花园舞剑,忽然不知怎么回事,殿下竟然提剑抹了自己脖子,旁人吓得赶紧上前查看,殿下已经血流如注,急忙去请了太医,已经无力回天,小人急忙前来禀报皇上。”

皇上摸了摸额头,只觉得天旋地转,抬头望向屋顶,脑袋里晕成一团,双腿乏力,再次倒了下去。

皇贵妃见状,立即起身主持大局道:“快,送皇上回寝殿休息。”侍从得令,将皇上抬回寝殿。

接着皇贵妃与上个恒耀对视一眼,嘴角一抽,难掩心里的喜悦,眉宇间透着淡漠神情。

上官恒耀心念一动,道:“来人,立马将太子薨逝的消息布告天下。”

太监见他脸上并未有半分悲痛之色,已知其意,道:“是。”

上官恒耀道:“来人。”

一名身材魁梧、英姿飒爽的皇宫禁卫军步伐稳健地走上前来,抱拳行礼后高声问道:“王爷,有何吩咐?”

上官恒耀微微眯起双眸,目光如炬,透露出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道:“传本王命令,即刻封锁各处宫门!无论是谁,都不许擅自出入。若有人胆敢强行闯关,哪怕对方是位高权重的丞相或是手握重兵的太尉,也一概当作忤逆之罪论处!”

禁卫军领命道:“是。”转身去调兵遣将,固守四大宫门。

太子薨逝的消息很快传到每个北兆人的耳朵里,首先惊慌的便是夏太尉,急忙正装入宫,可不曾想宫门紧闭,被隔绝在大外,大怒之下却无可奈何,那些禁卫军就似一根石头桩子般挡在大门前,充耳不闻的举着长矛,一副视死如归模样。

紧接着,朝中大臣纷纷赶来,要求立刻面见皇上,却依旧被隔绝在外,不得进宫。

郗承亭多问了一句,是谁下的命令,当得知是溧阳王时整个人都麻了,要变天了,急忙转身离开皇宫。

此时的涑阳王府上,郗卓音与李妃正坐在大厅之中,愁容满面,李妃道:“王妃,太子怎么就薨逝了?”

郗卓音只觉得脑门疼,道:“也许是强压之下精神崩溃了吧。”

此时只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外走近,抬头看去,是父亲郗承亭,两人脸色极为难看。

郗卓音起身道:“父亲。”李妃起身见礼道:“郗大人。”

郗承亭道:“都坐吧,老夫长话短说,太子薨逝的消息都知道了吧?”

两人点头。

郗承亭道:“刚刚我本想进宫面见皇上,不曾想宫门紧闭,下令关闭宫门的正是溧阳王,溧阳王此举大有深意,恐怕朝堂局势即将大变。我们必须早做打算。”

郗卓音心中一惊,问道:“父亲,那我们该怎么办?”

郗承亭道:“刚刚我先回了一趟府中,之前你一直在打探涑阳王的下落,卓文也一直在尽心尽力,昨日已经有了消息,得知他已经在巫山一带,我已经令卓文前去接应。”

郗卓音和李妃顿时欣喜,道:“恒逸要回来了?”

郗承亭蹙眉摇头道:“太子薨逝,宫门紧闭,皇上不知如何了,宫里的藩王只有溧阳王一人,可能宫里的禁卫军早已被他掌控,所以,涑阳王想要回京,只怕很难,溧阳王肯定也早有提防,不然怎会他先回到京城?”

郗卓音道:“那。。。那我们该怎么办?”

郗承亭一脸凝重地说道:“就在卓文即将启程之前,我曾千叮万嘱于他,如果在与王爷成功会合之后,得到了溧阳王已然登基称帝这一消息,务必当机立断改变行进路线,避开京城直接朝着秋岷城进军。要知道,在秋岷城中,尚有云琮尚所统领的足足二十万雄师劲旅。所以,我希望王爷能够以天下大势为重,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保存实力、伺机而动,待到时机成熟之时,必定可以重新杀回京城!”

听到这里,郗卓音只觉得心中猛地一空,仿佛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一般。

她不禁暗自思忖着,也不知道这两个人究竟何时才能够再次相见呢?或许是一年半载,又或许会更久……想到此处,郗卓音的眉头紧紧皱起,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郗承亭看出她的心思,道:“溧阳王当上皇帝,第一个要杀的便是王爷。”

郗卓音点点头道:“我知道,我都知道,明白父亲这样的决定是对的,所以更加担心他的安危。”

李妃道:“那这么说,王府也要面临一场浩劫了。”

郗承亭低眉沉思,道:“政局变更是必然,溧阳王现在还来不及顾及处置王府事宜,事不宜迟,你们立刻收拾行李,也去秋岷城,寻求云大将军的庇护。”

郗卓音道:“那父亲您呢?”

郗承亭道:“我是朝中重臣,不可轻易离京。我需留下来观察溧阳王的动向,必要时在朝中周旋一二,争取为你们赢得更多时间。”

郗卓音摇头道:“不,您和母亲都在京城,我不能丢下你们。”

李妃也态度决然的道:“我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京城半步,王府是我的家,我要等王爷回来,无论如何,我都不可能离开。”说完心念定下,任谁也说不动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