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苟道:诸天助我成神 > 第163章 饿殍遍地

第163章 饿殍遍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苟道:诸天助我成神!

顾阳回到家中,将办理居住证明的经过简要叙述了一番,随后又提及每月收益按五五分润的打算,明确表示大伯和三叔家各分一两。起初,两家人说什么都不肯接受。能获得民籍,他们已然觉得如同做梦一般,不敢再有更多奢望。最终,在顾阳父母加入劝说后,大伯和三叔才勉强应下。

有了这稳定的收入,一家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如今顾阳有了大本事,结识了城里有权有势之人,这样的人情自然要充分利用。毕竟世事无常,谁也说不准这人情日后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不得不说,老王家的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深知不能总是依赖他人,只有把好处实实在在地攥在自己手里,那才算是真正的好处。即便有了保底收入,大家也并未放松对家具生意的经营。

这几日去集市摆摊,生意还算不错,不仅有售卖收入,还能接到一些修理家具的活儿。虽说每次收入不过几文到十几文钱,但众人都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日子可不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慢慢过起来的嘛。

除了每日按时喝药水调养身体,以及正常出工外,顾阳每天还会前往限购粮店购买粮食。当下限购规定每人每日限购一斤,即便如此,粮店门口依旧人满为患。谁也不清楚这粮食供应还能维持多久,说不定哪天就不卖了。

所以,手头有点积蓄的人都争分夺秒地把银子换成粮食,以求安心。

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滋补,家人们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只要继续坚持喝药水,身体就能进一步调养好,亏空得以补全后,接下来便能着手强身健体。一家人有了好身体,起码能远离疾病,不至于过早折损寿命。

再加上城里的生意不算太累人,如此下去,过上小康生活指日可待。

第二天,证明文书准时送达,全家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接下来,大家便将心思放在存钱和买房上。倘若附近有合适的房子出租,先租下来过渡一段时间也未尝不可,毕竟长期住在老二家,总归不是长久之计。

大伯和三叔一家也因此有了新的奋斗目标。至于乡下的田地,如今一亩地能值多少钱呢?不过几两到十几两银子罢了,与城里的房子和户籍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没有民籍,根本无法在城里做生意,只能一辈子困在乡下当农民。如此一来,那些田地舍弃也就舍弃了。

况且在户籍转换之后,按照规定,那些田地会自动收归朝廷名下,即便想卖都不可能。这次能顺利转换户籍,全靠顾阳在城里的人脉关系,否则衙门哪会这么轻易地办理相关手续。对普通人而言,想要转换户籍,简直难如登天。且不说拿不出孝敬的银子,单是后续繁琐的手续费用,就能让人望而却步。

冬日的气温愈发寒冷,虽未见雪花飘落,但空气干燥得厉害,寒意刺骨。没有厚实保暖的衣物,根本不敢轻易出门。顾阳也是头一回体验到这种干冷的滋味,感觉仿佛要被冻透了一般。

从高处俯瞰城中,家家户户都燃起了炉火,烟囱中升腾起袅袅炊烟。

顾阳见状,也在自家堂屋的墙壁上开了个口子,用青石精心垒砌了一个类似壁炉的“大肚灶台”。这灶台比普通灶台小巧许多,肚子部分用来放置柴火,分上下两层,上层用于添加柴火,下层则用来承接燃烧后的碳灰。灶台开口处装了个小铁门,铁门上还设有一个小孔,通过调节小孔的开合程度,能够控制火势大小。

灶台上方放置着一块厚实的青石,四周用粘性极强的泥巴密封严实,防止透气。在青石上放置水壶,便能烧水。此外,还专门设置了烟囱,用于排放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以免家人中毒。

虽说这个年代的人对一氧化碳一无所知,但顾阳知道啊!这可是关乎全家人性命安全的重要细节。

有了这个“大肚灶台”,一家人围坐在堂屋内,暖意融融,无需再穿得过于厚重。

大家围坐在桌子旁,一边悠闲地喝着茶,一边畅所欲言,日子就这样平静而温馨地过着。

到了冬季末,天气依旧寒冷,丝毫没有转暖的迹象。

城门已经紧闭,所有卖粮的店铺也都关门歇业。城外时不时能看到成群的流民,他们裹着破旧的被褥,身上层层叠叠地穿着许多衣物,看上去十分臃肿。这些流民们有气无力地或坐或躺,城外俨然成了一片凄惨的景象。他们用草垛、木头搭建起简易的棚子,狭小的棚子里,往往挤着七八个人,相互依偎着取暖。

时不时就能听闻哪里有人死去,不是被寒冷夺去生命,就是被饥饿折磨致死。

到后来,人们对此都麻木了,一旦有人死去,其他人便会迅速上前扒光死者的衣物,抢占其原本的位置。

城墙上的守卫将这些情况一一告知城中百姓,百姓们听闻后,心中不免有些慌乱,更多的却是庆幸,幸好城门及时关闭,否则一旦让这些流民涌入城中,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被逼得走投无路,化身强盗,烧杀抢掠,到那时,城中必将陷入混乱。

这天,顾阳披上一件厚实的兽皮大衣,出门前往杨老头家。

很快,他便来到一座大门紧闭的宅院前。这座宅院院墙高耸,墙头之上插满了铁钉,还缠绕着许多带刺的藤蔓,看上去戒备森严。顾阳看到这一幕,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暗自思忖:这杨老头还真听进去我的建议了! 事实上,这些防范措施正是顾阳出的主意。

如今这世道,看似城中还算安全,但谁也说不准那些缺粮的人会做出什么极端的事情来。虽说有衙门维持秩序,可到了晚上,衙门的人也不会时刻盯着每一处角落。万一遭遇不测,被抢劫甚至杀害,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顾阳自己家的院墙之上,同样插满了铁钉,挂着带刺的藤蔓,以防万一。

顾阳抬手敲响了院门,很快,里面便传来了回应。 “是我,王阳。”顾阳高声说道。

“嘿,你小子!快进来!”杨老头那熟悉的声音传来,语气中透着几分热情。

只见杨老头身披一件厚厚的大衣,满脸笑意地打开了门。“你小子这办法可太靠谱了!现在我家堂屋暖和得很,哈哈!”杨老头大笑着说道。

上次他去顾阳家做客,正巧看到顾阳在打造壁炉,顾阳当时还信誓旦旦地说,有了这东西,冬天绝对不怕冷。果不其然,第二天杨老头就迫不及待地让顾阳也帮自己家弄一个。

顾阳走进堂屋,发现里面人还真不少。杨老头的老伴儿坐在一旁,他的三儿子也在,另外还有两个侄子。这两个侄子家不在城里,平日里便常住在杨老头家中。

老太身后站着两个丫鬟,随时听候吩咐。众人见顾阳进来,纷纷笑着打招呼。他们可没少听杨老头夸赞这个小伙子,说他神秘得很,还想出了壁炉这么个绝妙的法子。

不得不说,这壁炉确实好用,比起以往只能提着一个小炉子取暖,简直强太多了,屋里始终暖烘烘的。

“阳娃,来找我有啥事呀?”杨老头热情地招呼着丫鬟给顾阳倒茶,随后开口问道。

顾阳大大咧咧地坐下,将身上的大衣脱下放好,笑着说道:“没啥事儿,在家闲着无聊,这不,来找您老唠唠嗑呗。”

“哈哈,也就你小子,这么冷的天还敢到处乱跑。”杨老头笑着回应道,接着又说道,“我们家现在都在喝你给的药水,这可真是滋补身子的好东西啊!老夫感觉自己的身体都硬朗了不少。”

“那效果还不错吧。坚持喝,活个七八十岁绝对没问题。不过,您老可千万得记住,别把这事儿说出去。”顾阳认真地叮嘱道。

杨老头心领神会,给了顾阳一个安心的眼神,说道:“放心吧,我老伴儿、儿子,还有两个侄子,都不是多嘴的人,丫鬟更是签了死契,绝对不会外传。”

顾阳点了点头,他心里清楚,这杨老头精明得很,对他还是比较放心的。只要杨老头能健健康康地多活几年,他们一家在城里就多了一份保障。

至于杨老头的三个儿子,以后会不会念着这份情,现在还不好说。

所以,从长远来看,杨老头活得越久,对顾阳一家就越有利。在这个世道,人情世故可是至关重要的,

若不是为了这点,顾阳才不会轻易拿出药水的方子呢。虽说他手中还有许多比这更好的方子。

“杨老头,您也看到城外的情况了吧。您觉得这局面还能持续多久呢?”顾阳突然话题一转,神色凝重地问道。

杨老头闻言,沉思了片刻,缓缓说道:“这世道啊,老天爷都不给人活路。依我看,明年怕是悬。今年一冬都没下雪,井水都快干涸了。你小子之前说的没错,照这情形下去,明年庄稼恐怕要绝收。前段时间我让侄子出城看过,河水见底,全是泥浆,就连山那边的大河都一样。开春想要播种基本不可能。那土啊,都干的发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