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登陆 注册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烽烟四起:逐鹿天下 > 第八十七章 称王一事

第八十七章 称王一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烽烟四起:逐鹿天下!

伪宋亡国,张邺等于拥有了原宋国的八州三十二郡,分别是胥州、秦州、平州、宁州、交州、光州、并州、雍州。

总兵力也达到了五十万。

原本宋王廷搞了全民皆兵,投降张邺的宋兵达到了五十万。

再加上张邺原本就有三十五的兵力,拢共应该有八十五万兵。

但这样的全民皆兵,不得人心。既然张邺收复了八州三十二郡,定然不会保留全民皆兵。

他解散了部分士兵,保证每家每户都有足够的丁壮在家,好安心从事农耕。

这才保留了五十万的常规兵力。

现在鹿中已经在手,这里的意义非凡。

要知道,鹿中这个城池一直来是荆国的京都所在。

它是原来荆国人的京师,是荆国的地标,也是全荆人的精神所在。

既然鹿中在手,那么大荆虎师自然更加要名正言顺。

京城鹿中,王廷宫所。

这里原本是荆国的王宫,后来宋世基建立宋国,鸠占鹊巢,自然也霸占为宋国的王宫。

金銮殿内,张邺直接坐在了龙椅旁的龙梯台阶上。

一众文臣武将也都意气风发地陆续进殿。

白远、郭达、肖导成、陈实、公孙知、严延、范如意等武官系列,他们最先到场,吴罗刚因为在鸭儿关抵御雁国大军,并未到场。

看到王宫气派非凡,雕龙画凤,金碧辉煌,王宫的每一砖一瓦都透露出帝王的威严与奢华。

这些曾经出身底层的武将们,何曾见过这般建筑?

他们见到张邺元帅坐在上面台阶上,虽然有些奇怪,但都只是打完招呼,便由这宫里的管事太监安排站立的位置了。

接着后续进来是白驹异、李轩等文官体系,当然还有些原宋廷部分投诚的文官。

白驹异一张老脸,显得颇为容光焕发,花白的胡须似乎特意修剪过。

他曾官至州府,也来过京师,进过王廷。

只是没想到,今天他以一个文官之首的身份,再次出现在这里。

此时,他已经彻底忘记了自己是南家家臣的身份,他只知道自己是大荆的文官之首,是张邺的第一文臣。

那是什么?那是丞相?三公之首。

见到张邺坐在龙椅之下,白驹异竟然一反常态地道:“张元帅,有椅子不坐,何以坐在台阶?”

他这话一问,武将们也只是单纯地想‘对啊,咋不坐主位椅子’,而文臣们却是一片激动,都明白这是让张元帅称王呢。

张邺也知道白驹异的意思。

不是他不想做,而是他暂时不能做。

毕竟前世的历史,都有教训。

局势不稳的情况下,着急称帝称王的,都会被先砍掉的。

他还没来得及回答,便有一声不合群的话。

“元帅,不可”

说话的人是前宋的仆射王相如,他并未跟随宋世基逃走,这才作为降官之一。

“哼,有何不可?”白驹异老脸一横,道“原荆国晋氏一族已经被宋世基屠杀殆尽了,此时荆国王位理应由张元帅继位,如此才能顺应民意。”

这一观点在文官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毕竟,张元帅如今手握重兵,收复了八州三十二郡,其威望和势力已然无人能及。

若他能继位为王,无疑将为大荆国带来新的希望和活力。

“白老所言极是。”李轩也附和道,“张元帅英勇无敌,仁德兼备,正是我们大荆国所需的明君。若他能继位,定能带领我们走向繁荣富强。”

然而,王相如却持有不同的看法。

他作为前宋的仆射,深知政权更迭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在他看来,张邺虽然功绩卓著,但此时贸然称王,确实存在诸多风险。

“诸位且慢。”王相如站了出来,言辞恳切地说道,“下官理解大家的心情,也认可张元帅的能力和贡献。但称王一事,非同小可,必须慎之又慎。”

众人闻言,纷纷投来疑惑的目光。他们不解地看着王相如,等待他的进一步解释。

“张元帅固然有功于国家,但如今天下局势尚未明朗。”

王相如继续说道,“伪南、明两国依然霸占荆国旧土,对咱们虎视眈眈,天下诸侯的态度也不甚明朗。

此时若贸然称荆王,无异于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上,成为众矢之的。”

白驹异听后,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反驳道:“王大人所言差矣。若不及时确立王位,恐人心涣散,国家难以长治久安。

张元帅称王,乃是众望所归,何来‘贸然’一说?”

“白老误会了下官的意思。”王相如连忙解释道,“下官并非反对张元帅称王,而是认为此时并非最佳时机。

我们应该先稳固当前八州三十二郡的局势,再谋求对外发展。而确立王位的正统性,则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那依王大人之见,我们该如何行事?”李轩问道。

“下官建议,我们应先上奏大乾王朝的夏帝,请求册封张元帅为荆国王位。”王相如缓缓说道,“如此一来,我们既能获得正统之名,又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纷争。”

众人听后,纷纷陷入了沉思。

他们意识到,王相如的建议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在当前的局势下,寻求大乾王朝的支持和册封,无疑是最为稳妥的做法。

“王大人所言不无道理。”白驹异最终开口说道,他的语气中带有一丝妥协和认同,“只是不知张元帅对此有何看法?”

众人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张邺。

此时的张邺,正坐在龙椅旁的台阶上,静静地听着文官们的讨论。

“诸位所言,不无道理。”

张邺缓缓开口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稳固局势固然重要,但我认为,王相如大人的建议更为稳妥。”

听到张邺的话,文官们纷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们知道,张邺是一个明智而果断的领导者,他的决定往往能够赢得最终的胜利。

“多谢张元帅理解和支持。”王相如连忙行礼说道,“我愿亲自前往大乾王朝,为您求得册封。”

“有劳王大人了。”张邺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神色,“此事关系重大,还望王大人一路保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