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断命天师:将军独宠小命师 > 第111章 边患初显

第111章 边患初显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断命天师:将军独宠小命师!

寒意渐浓的北境长城,巡逻的士兵们发现了异常:远处的草原上,游牧部落的营地不断变换位置,马队来回奔走,仿佛在为什么大事做准备。

\报!\斥候快马赶到明德边塞学堂,\发现大规模部落集结,情况有异!\

学堂的张子谨立即组织学生分析情报。这些年,明德边塞学堂不但培养了大批通晓边务的人才,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边情研判系统。

一个游牧族学生指着地图:\不对劲,现在不是迁徙季节,为什么这么多部落同时移动?\

\而且,\另一个学生补充,\这个方向......\他在地图上画了几道线,\他们是在围成一个包围圈!\

张子谨立即派人将分析结果送往京城。同时,他让学生们继续深入研究:气候、牧草、部落关系,所有可能影响局势的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京城,林月笙正在召开紧急会议。除了传统的军政大臣,还有来自明德学堂的边务专家。

\陛下,\一位老将军说,\历来游牧民族作乱,莫不是趁着天寒地冻南下劫掠。臣建议立即增兵固守。\

\不尽然。\一位明德学堂毕业的官员提出不同意见,\根据边塞学堂的观察,今年草原气候反常,牧草减少,牲畜大量死亡。部落集结,很可能是被生存压力所迫。\

\那你说该怎么办?\老将军不以为然。

\以往的剿抚之策恐怕不管用。\这位官员展开一份详细报告,\我建议从根本解决问题:第一,派遣农牧专家协助改良草场;第二,开放边市贸易,缓解物资短缺;第三,加强文化交流,消除隔阂。\

正说着,叶知秧走进大殿。她虽然已经退居幕后,但在关键时刻还是会出来指点。

\诸位说的都有道理。\她说,\可有谁问过,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出问题?\

众人一愣。林月笙若有所思:\母后的意思是,有人在背后煽动?\

\边报上说,\叶知秧翻开奏章,\部落中出现了一些'商人',四处散布朝廷要取缔边市的谣言。这些人,会是单纯的商人吗?\

大殿内一片沉默。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传旨边塞学堂,\林月笙当即下令,\详查这些商人的来历。同时,派擅长交涉的学生去各部落澄清谣言。\

很快,边塞学堂传回消息:那些\商人\竟然与朝中某些势力有关联。他们故意制造动乱,意在干扰新帝施政。

\好深的算计。\林月笙冷笑,\不过,他们没想到我们在边塞还有一支特殊的力量。\

确实,这些年明德边塞学堂培养的人才发挥了关键作用。精通游牧语言的学生深入部落了解实情;懂得农牧技术的学生帮助改良草场;通晓商贸的学生协助建立互市。

更重要的是,游牧族学生成了沟通的桥梁。他们一方面向部落解释朝廷的善意,一方面向朝廷反映部落的需求。

一个月后,局势出现转机。几个主要部落的首领主动请求会谈。

谈判在边塞学堂举行。学堂里,汉族和游牧族的学生一起担任翻译。这情景本身,就是最好的和平见证。

\我们承认受了蛊惑。\一位部落首领坦诚地说,\但看到你们真诚相助,我们明白了朝廷的诚意。\

另一位首领补充:\特别是这些年,我们的子女在学堂学习,不但掌握了知识,还结交了汉族朋友。这就是最好的保证。\

林月笙欣慰地说:\这正是我们的期望。教育不是要消除差异,而是要增进理解。\

谈判很顺利。双方不但化解了误会,还达成了多项合作:建立定期互市,合作改良牧场,互派学生交流......

\陛下真是高明。\大臣们赞叹,\不费一兵一卒,就化解了边患。\

\这不是朕的功劳。\林月笙说,\是这些年教育改革的成果。如果没有明德学堂培养的人才,如果没有各族学生之间的友谊,我们不可能这么快化解危机。\

危机解除后,林月笙特意去边塞学堂视察。看着汉族学生和游牧族学生一起上课、一起劳动、一起研究边塞问题,他深受触动。

\这里的一切,\他对张子谨说,\都印证了母后的理念:教育的力量,远胜于刀兵。\

张子谨答道:\我们始终记得先生的教诲:教育不是为了改变谁,而是为了让不同的人能够互相理解、和谐共处。\

临走前,林月笙在学堂的墙上题字:\明德至善,四海一家。\

回京途中,叶知秧说:\这次危机,看似是边患,实则是对新政的考验。那些暗中挑动事端的人,是想证明新的施政理念行不通。\

\是啊。\林月笙若有所思,\但他们没想到,正是这场危机,更证明了教育改革的价值。\

\不过,\叶知秧提醒,\这只是开始。随着改革深入,还会遇到更多挑战。关键是要坚持教育的理念,用智慧和耐心化解每一个难题。\

夜色中,边塞学堂的灯火依然明亮。学生们正在讨论如何进一步加强边塞的文化交流。这些年轻人,正在用知识和智慧,编织着一张无形的和平之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