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赤色脊梁 > 第179章 难为

第179章 难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赤色脊梁!

简阳回到县委后,心中的怒火仍未消减。在这件事上,他深感自责。作为一级政府的首要领导,注重工作方法、团结同志固然没错,但这一切的目的,应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与更理想的工作成果,而非仅仅为了讲究方法而讲究,否则便是严重的舍本逐末。

就拿此次全县农村自来水改善项目来说,简阳明显疏忽了。他仅凭在办公室里听闻许楠她们村饮水困难这一片面信息,未对全县饮水基本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便草率做了决策。而且,他丝毫没有考虑到一项工作的关联性,没有全面思索该决策会产生何种影响、带来怎样的结果,是否会干涉其他工作,干涉程度如何,能否克服,若无法克服,这样做是否值得。

连这些最基本的工作考量都未做到,就下达了关乎全县数十万人民生活的决定,这无疑是工作的失职。一想到那些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去背水的村民,想到他们因财力薄弱,甚至舍不得或花不起水费,自己却还要求他们集资,简阳便冷汗直冒。如此看来,说自己是在犯罪也不为过。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今自己身为党的一级组织代表,手握权力不可谓不大,一举一动都关系着一个县几十万群众的生产生活,这份责任绝非轻易能承担得起的。

所谓“一死以谢天下”,不过是谬论罢了。对天下万千民众而言,若真的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一己之死又怎能弥补?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生死微不足道。当然,即便尽心了,就能无愧于心,安心赴死吗?想想那些仍受自己决策影响生活的人们,死不过是逃避的借口。

简阳想到这些,愈发觉得要当好县委书记绝非易事,自己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或许可以自我宽慰,犯错能改,但这是组织和群众对自己的宽容,自己应懂得珍惜与感恩,而非将其当作解释和开脱的理由。

或许,自己真该认真考虑省委的建议,去党校充电学习一段时间,顺便梳理总结这段时间的工作,仔细思考接下来的工作该如何开展。

简阳思维缜密,逐步分析着此事发生的种种原因与影响,思索着如何总结经验,妥善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一个完整的应对方案也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成型。

最后,他认真思考起一个关键问题:若自己去学习,古川的工作该如何安排?目前各项工作正处于紧要关头,若安排不当,对全县工作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将造成极大危害,这同样是对古川人民的不负责任,与饮水工程的失误本质无异,都是难以推卸的责任。

其实,基于对古川领导班子的了解以及他们各自分工的表现,简阳刚想到这个问题时,心中便已有了大致计划。

旅游产业是今年保证古川财政增长的主要来源。在这方面,无论是上调至市里的仇局长,还是暂时主持工作的古局长,都有足够能力管理好相关事务,古川难有比他们更合适的人选。

按理来说,如此安排工作,大家不应有太大异议。然而,简阳并未盲目乐观。古川在干部任用方面,存在一些由来已久的习惯和规则,绝非他一人在短时间内能够改变。古川地处交通闭塞、信息不畅之地,干部们在排名和职位安排上,习惯以资历深浅和人脉关系作为大家默认的主要依据。

若有干部得到提拔,大家首先会猜测这个干部是某某领导亲自选定,或是有什么特殊背景,总之,必须有一定关系才能坐上重要位置。

当初简阳来古川任职,人还未到,关于他来历的各种调查和传言便已传开。诸如简阳是巩书记亲自点将,是从北京下来锻炼的等等。古川因这位新书记引发的种种波澜和暗潮,在这些消息的影响下迅速平息,众人怀着不同情绪和心态,做好各种准备,等待简阳到来。

说实话,这些传言并非完全无中生有。简阳确实是巩书记向省委推荐的,但关于他与巩书记的关系,却传得有些离谱。什么简阳是巩局长以前在北京读书时老师的儿子,是北京某中央领导的亲属之类……说得有板有眼,若有人不信,他们还会拿“事实”争辩:“你看,为什么简书记敢自行招人,而且一招就是县长、局长等一大批,上面不仅没说什么,反而给了古川干部任用前所未有的权力,还将古川定为公务员改革的定点县,让简书记在人事上拥有县委书记从未有过的高度,这说明了什么?”

再看那位被“双规”的县委书记(指那次调查),居然惊动了省委和国务院,两地都派出不同工作组亲赴古川。若无人关注,怎会如此?什么样的人能让上面如此重视?这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吗?

还有,县委书记简阳有奔驰车,在古川人眼中,一辆奔驰价值百来万,这是何等阔绰。他刚到省城就在省城买房,刚到古川就盖别墅(此处别墅指简阳在县城边上的房子,当时简阳因这是自己亲自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房子,便参考了大量资料,由周歆和在北京的父母从百余种不同风格的别墅中挑选了一种,在被大山环绕的古川,这无疑是一道新奇亮丽的风景,也因此格外引人注目,引得众人对县委书记猜测纷纷)。有人感慨,这完全是太子出行的规格,老一辈人表情深沉,带着一种欲言又止的神秘。

各种真假参半的传言,一度让简阳变得神秘莫测。因此,很多人面对简阳时,既小心又尊敬,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习惯使然。

这些传言虽给简阳带来一定困扰,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帮助”。在古川,简阳触动很多人利益时,遭到的反弹比预计的要小得多。只要是简阳书记说的事,在民众中就颇具号召力。

正因如此,旅游局长这个位置,在仇局长离任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曾经无人问津,被用来安置那些不受重视的编制内公职人员的地方,在简阳来到古川后,摇身一变,成为集全县之力打造的炙手可热的好单位,令无数人眼红。而其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是全县资历最浅的一群人,主要领导基本上都是去年通过公开招考国家公务员考试提拔或录取进来的,与很多单位领导大多是逐级提拔的情况大相径庭,根基相对较浅。因此,在很多人,包括县里一些主要干部心中,对此颇为不满。

他们常常相互抱怨,自己兢兢业业为国家、为古川工作一辈子,如今一个文件就改变了自己的成绩和进步的希望,质疑党的干部组织考察制度何在。

也正因如此,县里部分人和单位对县旅游局或多或少存在抵触和排斥情绪,明里暗里给旅游局设置障碍。即便不参与这些的,对旅游局的工作也是不冷不热,从不主动配合。

以前,在简阳的支持下,仇局长确实干出了不少成绩,加之他为人处世得当,旅游局的处境逐渐好转。另外,大家也明白自己暂时在旅游局人事上难有机会,心中的不满也就渐渐淡了。

如今,仇局长突然上调,这一意外消息让很多人顿时兴奋起来,上下活动频繁,不约而同地展开了对这个“肥差”局长位置的明争暗斗。

简阳在上次常委会上,已感受到来自全县各方面施加的压力。他原本想像当初安排仇局长那样,先让人上任,然后让古丽芬凭借自身能力证明其在旅游局局长位置上的竞争力优于其他竞争者。

但现在的问题是,简阳没有时间做这些安排了。若他一去党校学习,古川必然需要有人代替他主持工作,那么旅游局的人事安排就可能生变,而这种变化是简阳暂时不愿看到的。

要知道,一项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若人员变动,与之相关的各种事情也会随之改变。就像全县饮水工程,因人们对水资源取用方式的改变,导致整个水资源系统也需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而后果可能好坏参半。

在这两件事上,很明显这种变化的后果不容乐观,极有可能给古川带来损失。

因此,若要巩固和加强旅游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现任旅游局领导班子的关注与支持,确保其工作顺利开展。如此,在市里仇局长的关心下,才有望取得理想成果。

但具体该怎么做呢?简阳在心中反复思考、权衡。

然而,无论他怎么考虑,心里始终觉得不踏实。因为郝县长在常委会讨论这个问题时,一直未表态,这让简阳十分担忧。思来想去,简阳觉得还是得找个时间,与郝建国就此事交换意见,争取达成共识。

但即便如此,就能确保自己离开古川去省党校学习后,事情不会生变吗?简阳不敢确定。想到政府那边的诸多事务,从水泥厂购置设备到劳保用品采购等等,简阳心中难免担忧。

简阳双眼紧盯着办公桌桌面,正为这些棘手问题发愁时,不经意间看到桌上的一处,眼睛突然一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