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始皇帝 > 第346章南阳之变(1/2)

第346章南阳之变(1/2)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始皇帝!

就这样,旱灾演化为饥荒,饥荒引发民众暴动,民众暴动又是引发军队叛乱。

南阳地区,发生了叛乱。

很多人以为,有兵就有权。

掌控着军队,就可以轻易镇压叛乱。

况且,造反的是一群无组织,无纪律,散乱不堪的饥民。

然而,却是忘记了,军队也是人组成的,军队的本质上也是民众。当用民众去镇压民众的时刻,可能会出现大问题。

在镇压的饥民的过程当中,军队倒戈,叛乱规模在扩大。

在叛乱的过程当中,叛军杀死了太守,动乱扩大到整个南阳郡。

韩国被震惊了,韩王生气了,派遣着将军韩腾为太守,前往镇压叛乱。

战马在响动。

韩腾坐在战车上,数千士卒跟随,这些士卒穿着铁甲,拿着长短兵器,一个个气息强横,只是眼神当中没有斗志。

“南阳的情况如何?”

韩腾问道。

“父亲,南阳的局势很不好!”韩风开口道:“南阳郡有八万户,人口为四十五万,韩国一半的人口集中在南阳。南阳之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富饶,那里的民众也是不偷不懒。只是那里的贵族太过贪婪,对民众压榨的深刻。

在南阳郡,每亩地产出两石半的粟米,可就是有一石半的粟米上交上去,还有各种杂税等等,每年收获的粮食勉强维持温饱。遇到灾年的时刻,还需要借贷维持生计。”

“这次南阳遭遇旱灾之后,很多权贵看到机会,直接抬高粮价,民众吃不起粮食,只能是选择造反了。很多士卒也是加入其中,现在的南阳已经彻底乱套了。”

韩腾倒是平静道:“说说流民的情况!”

韩风说道:“现在造反的流民有多少,我也不知道,只是混乱不已,在县城有着城墙,还问题不大。可到了荒郊野外,很多流民作乱不断,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有的直接抢劫一波就走。”

“到了现在,那里乱糟糟一片。”

韩腾说道:“那些商人和权贵,可愿意出钱出粮食,帮助赈济灾民!”

韩风说道:“他们不愿意,他们说了,若是无偿散发民众粮食,会让民众养成不劳而获,好逸恶劳。可笑至极,那些权贵那個不是好逸恶劳,不劳而获,可现在却是讽刺民众不劳而获!”

韩腾说道:“他们这是找死!我镇压南阳之乱,若是成功了,留下杀戮民众的恶名,我的前途彻底毁了;若是不能平定流民之乱,我的位置不稳。”

想着这次旅程,韩腾就是感觉进退两难。

前途惨淡。

“我儿,我有一个事情要交给你!”

韩腾说道。

韩风说道:“父亲,有何事?”

韩腾说道:“你可离开车队,快马加鞭,前往咸阳城,去见面秦王,就说我愿意投降大秦,为大秦献上南阳之地。”

韩风惊讶着,只感觉不可思议:“父亲,你可是韩国的公族,与大王未出五服,彼此关系密切。怎么可能投降秦人?”

言语当中,有着惊骇,更是有不解。

在当今的时代,从来不是唯才是举,首先看背景和出生,其次是才能。

韩腾能成为南阳太守,固然是他才能出众,可还有一个前提就是韩国公族出生。

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王党。

韩腾说道:“赵国已经灭亡,秦国已经修生养息三年,国库变得再次充足,民众家中的余粮在增加,武器装备在提升,军队训练在加强。从下面的士卒,到了上层的将领,皆是磨刀霍霍,想要再次东出。”

“下一个目标,必然是韩国。若是秦国三十万大军东出,韩国能坚持多久?”

韩风说道:“可能半年吧。半年后,韩国必然灭!”

韩腾却是冷笑:“半年,你也太高看韩国,最多三个月,甚至是更短的时间。秦国比想象当中还要强大,可韩国却比想象当中还要弱小。既然打不过,为何不加入。现在我投降秦国,秦王必然优待我。”

“若是投降的迟了,可能被捆绑在一起,成为被宰割的鱼肉。”

韩风叹息道:“孩儿明白!”

韩腾说道:“速去速回!”

说着,取出一个绢布递过去,显然投降的念头不是一次两次了,而是思考了很多次。

韩腾在很久之前,就是打算投降秦国。

只是欠缺一个机会。

毕竟,空手前去投降秦国,会被秦人轻视。

可若是带着南阳郡,前去当礼物,投降大秦。那时秦人,必然优待他。

到了夜晚的时刻,韩风告辞离去。

快马在响动,向着秦国而去。

几天之后,韩风到了咸阳城。

前去拜见着右丞相卫缭,说出了目的。

卫缭得知消息后,放下所有的公务,急匆匆的面见秦王。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韩国太守韩腾,带着南阳郡,愿意献给大王作为礼物!”见到秦王后,卫缭立刻恭喜道:“以大秦之力,想要灭亡韩国只需要出动二十万兵马,花费三个月时间。”

“可若是强攻韩国,不仅是时间损耗大,还折损秦军士卒。敌人不战而降,秦国全收南阳为上策!”

赵政听着消息,脸上没有欢喜,反而是淡淡的忧愁:“秦国灭韩国不难,可存在几个问题,一个是秦国仅仅是休养生息三年,还差两年,民众只是缓过一口气,至于过得多好谈不上。第二,韩国不难灭,可若是楚国救援韩国,魏国救援韩国,要同时面对几个敌人。”

“最后,大秦灭掉赵国后,在赵地的官吏不足,只能是任用赵国旧的官吏。这些官吏对我大秦缺乏忠心,做事情消极,可贪污钱财,坑害民众却是积极。在赵地第一年亏本,第二年亏本,第三年亏本,到现在还没有收支平衡。”

“若是灭亡韩国,会不会也是亏本,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南阳之地遭遇旱灾,那里流民作乱不断。大秦若是出手,固然可以占据南阳郡,可还要对那里的民众进行赈灾。”..

连续说了几个问题。

打仗,从来是最为容易的。

可战争结束后,诸多的善后工作却是一个个大问题,若是处理不好,会变为负资产,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秦国在灭亡赵国后,看似领土面积扩大了,人口数量增加了。可这些土地和人口,没有转化为正面资产,反而是沉重的包袱。

连续三年对赵国进行财政补助,给予其口粮赈济,耕牛租借,债务罢免,赋税减免等等。

秦国在不断损耗自己的钱财,粮食,不断输入到了赵国,促进着赵国经济的复苏,农业生产的恢复等等。

这三年来,很多的臣子抱怨不断。

可赵政,却是靠着自己强大的威望,硬生生压制下去。

再多的困难也是必须的。

若是灭亡赵国后,只是简单粗糙的进行处理,对赵国缺乏有效的管理,对底层民众缺乏恩惠。这样的统治就是空中楼阁,可能一场大风雨后,就是倒塌下去。

现在,灭亡韩国的时机不到,还是有些早了。

卫缭说道:“大王言之有理,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此刻,时机到了,岂能放弃机会。况且三年休养生息,秦国已经变得强大富裕,不需要出动太多的兵力,只需要从南阳之地,调动十万大军,就可接管南阳郡。”

“从三川郡出兵出只需要两个月,就可灭亡韩国。”

赵政听着说道:“是寡人保守了,那何人可以灭韩!”

卫缭说道:“秦国名将辈出,善于带兵之将之多,谁都可以完成灭韩之战!”

韩国,不是赵国。

赵国领土巨大,有着骑兵,军队战斗力很强大,为了覆灭赵国,在危机时刻,可动员四十万大军抵抗秦军。

try{ggauto();} catch(ex){}

秦军连续进攻了六年。在六年不间断的进攻当中,损耗了赵国的国力,导致国库空虚,民间困乏,粟米不足,器械不足。

最后,才一举灭赵。

在灭赵的时刻,秦军出动了六十万大军,至于后勤运输的民夫达到百万,可谓是举国之战。

可韩国,领土不到三百公里,人口不到百万,军队不超过十万。

这十万韩军,不是精锐的部队,而是扫地为兵,最小为十二岁的孩童,最大为六十岁的老人,只是拿着一根长矛,就算是军队。

其中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过去的时刻,韩国能存在,不是韩国强大,而是秦国需要韩国活着,麻痹着其他六国。

可现在不需要了。

现在,要灭亡韩国。

秦国随意派遣一个将领,就可覆灭韩国,没有战略难度,没有战术难度,几乎是送战功的。

只要不是太废物,必然能领取灭国之功。

这样的战功,可以送给心腹之人。

赵政思索道:“太尉善于用兵,更是洞察人心,善于用人。不知何人可用为将?”

卫缭说道:“李信,才略出动,英武多谋,可为将领?”

赵政说道:“杀鸡焉用牛刀!”

卫缭说道:“蒙恬做事稳重,用兵谨慎,可为将领?”

赵政说道:“咸阳宫,还需要他守卫!”

卫缭说道:“昌平君如何?”

赵政说道:“昌平君为左丞相,岂能为将!”

卫缭苦笑着,猜测君王的心思有些费脑子,拱手道:“臣才略不足,才华有限,不知何人可为将!”

赵政说道:“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昌文君熊文,一个是长安君成嬌,谁更加适合?”

这俩个人,一个是外戚,一个是弟弟。

算是亲近的人,恰好给他们刷战功。

这一刻,赵政体现出了任人唯亲的一面。

不过,总体上问题不大。

毕竟,这是谁上谁都行。

卫缭说道:“大王,可以让昌文君为主将,昌平君为副将,王贲为参谋,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新郑!”

赵政点头道:“可!”

说着,两人确定了大致的方针。

接着,召见王翦、蒙武、蒙恬、李信、杨瑞和等主要的军方将领,还有昌平君、昌文君、王绾等朝廷的重要臣子等,汇聚在大堂之上,说着伐韩国的计划。

沙盘摆下。

这是韩国的地图。

此刻,韩国基本上一分为二,一个是新郑为中心的区域,一个是南阳为中心的区域。

新郑为中心的区域,主要是靠着商业贸易为主;而在南阳地区,主要是农业产区。

南阳盆地,是一个极为广阔的区域。

在这里,昔日为楚国,秦国,韩国等共同占据。

到了现在,变为秦国占据南阳盆地的大部分,名为南阳郡;韩国也是占据南阳盆地的一小部分,也名为南阳郡。

在计划当中,秦国的南阳郡将出动十万大军,前去接受韩国的南阳郡,在接管城防后,还要进行赈灾。同时,大约十万秦军从三川郡出发,进攻韩国的新郑。

同时,邯郸郡的秦军也是进入动员当中,防魏国;东郡的秦军防备着齐国;在南郡的秦军,防备楚国。

秦国只是将少部分军队,用来进攻韩国,主要是灭韩国;

而邯郸郡、东郡、南郡等的秦军动员起来,主要是防备着齐国、楚国、魏国等,防止这三个国家救援韩国,做好最坏的打算。

魏国、楚国、齐国等这三个国家已经被秦国打断了脊梁,出手救援韩国的概率很低。

可再低的概率,也代表着有可能,要防备意外。

这也是秦国的灭国模式,每次灭国的时刻,要出动三十万军队进攻敌人,就需要花费二十万军队进行防御,防御其他国家偷家。

在这样的战略布置当中,侧重一个稳。

面对强大的敌人,很是谨慎稳重。

面对弱小的敌人,也是谨慎稳重。

并不会因为敌人弱小,而心中有轻视之感,在战略布局上有大胆冒进之举。

赵政听着作战计划,说道:“太尉之言,可有意见?”

众人听着,接送机点头,没有太大的意义。

赵政开始下着命令。

听到昌文君、长安君、王贲等带兵出征的时刻,众人眼中带着羡慕之色。

秦国设立军功制,对于底层的民众极为丰厚,赏赐也是比较多。

可到了高层的时刻,不仅是升级慢,还奖励相对少。若是打了败仗,还可能夺走爵位。

可秦王政改革了军功制,军功制与食邑制结合起来,却是变得不一样了。

封侯,这是真的封侯。

秦王可一点也不吝啬。

赏赐是真的赏赐,食邑数量一点都不少。

都是摩拳擦掌,想要成为带兵的将领。

可想到昌文君、长安君等,却是叹息当中,选择沉默。

没有谁,能与这两人竞争。

不过,很多人心思在活跃着,想着在军队当中塞人,好立下大功劳。

会议结束后,很多人开始寻找机会,开始走动着关系。

打算去参战,去混功劳。

在大秦,内卷的厉害。

秦国的爵位可以世袭,可很多只能传三代;

爵位还存在递减,若是不努力,几代后就是平民了。

权贵家族,人口众多,能继承爵位的只是嫡长子,至于剩下的嫡子庶子只能分到一些家产,若是后代不努力,几代之后与平民相差不大。

权贵的儿子,也需要努力。

黑冰台报告着这些,赵政听着选择了沉默,只是告知昌文君等人要严肃军纪。

可以给予权贵子弟优惠,可必须要战场上敢于打拼,敢于拼命。

若是有畏惧,有着止步不前,军法从事。

秦国在进行着军事动员,村里面的男丁汇聚道到里正麾下,里正找着亭长,队伍在不断的扩大着,好似以的细小河流汇聚起来,化为大江,乃至是海洋。

仅仅是十天的时间,三川郡就是动员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奔赴前线。

底层的士卒更是闻战而喜,心情激动。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谁能握着枪杆子,谁就获得权力支配权,就有切蛋糕的权力。

在春秋时代,是禁止平民和奴隶参军。

不参军,就无法得到军功,也无法提升职位。

到了战国时代,因为战争规模的扩大,战争烈度的加大,军队人数和规模在扩大,只能允许奴隶和平民参军。

当奴隶和平民参军,握着枪杆子的时刻,他们还是奴隶,还是平民吗?

已经不是了,他们有了切蛋糕的权力。

君王也要将耕地,食邑、美人,爵位等,赏赐给那些有功将士。

哪怕是奴隶出生,可只要立下功劳,也能获得耕地和爵位,成为人上人。

同样,那些将领也必须要赏罚分明,不能因为某个士卒是奴隶出生,出生卑贱,就是贪墨了他的功劳,不给于赏赐。

将领们不敢。

将领敢贪墨士卒的功劳,士卒就敢于背后打黑枪,弩箭射杀将领;或是干脆驾着战车,冲到了敌人阵营当中,让将军成为俘虏。

在这个时代当兵打仗,是底层民众改变命运的机会。

当兵打仗,也是实现阶级跨越唯一的可能。

秦国的民众听到消息要打韩国,消灭韩国,不仅没有畏惧,反而欢喜和激动,机会不多了,要珍惜机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