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管账不容易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空间:重生农女逃荒记!
姜瑶瑶哭笑不得,准备明日将账目厘清。若以后记账需要用许多账本,那简直是麻烦至极。在她看来,自家的账本分门别类那么多名目,实在是没什么必要。
翌日,她起了个大早,拆了昨日的账本,重新归档。
那本记录不当得利的账本不能动,其他的倒是可以整理一番,算在一起。
姬彭山坐在门槛上编竹筐,时不时回头看一眼拿着纸笔摆弄的小姑娘,不由频频摇头。
“老太太这是难为你呢,你爹娘都不想沾手,也就你这傻丫头乐意碰这个。一家子人不多,账目倒是乱七八糟。”
“等着吧,我快弄好了!”
这东西既然到了她手里,自然要一分一毫厘清,哪怕是一个铜板,都要明确到底。
“老彭啊,你的那些钱财还有十几两,充公。”
“啊?那是老头子的买命钱,爱咋地咋地。”姬彭山根本不在乎这个,那一百两银票是他买命用的,若不是姜家人出手,他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熬过那一劫。
如今有吃有喝,浮生安稳,还有姜家兄弟做靠山,不用再东躲西藏,简直是梦里的日子。
“池昭那个狗东西,用不着单独列出来,想到他就头疼,充公充公。”
原先池昭化名郑从心在家中居住,给过一笔不菲的住宿费医药费,阿奶单独记账,已经从里面支取了不少银两,姜瑶瑶想都没想,直接把剩下的钱财全都算在公账上。
“秦霖的给他留个大头,下次买地,如果有合适的,也给他置办一些家业,留一半给秦奶奶养老。剩下散碎铜板,充公!”
“刘家嫂子的账,她自己算,以后每个月豆腐坊的一成利直接给她,免得还要单独给她记一份。还要给一份工钱,直接走公账。”
小姑娘嘴里念叨,手上不停,已经将好几个账本拆了重新组合。
“小胖子家里给的那一份,是买命钱,充公!”
“……充公!全部充公!”
姬彭山停下手里的活计,重新帮她缝账本。
昨日厚厚一沓子账本,在她近乎于霸道的充公之下,只剩下三份。一份家用日常支出,一份经商记账,一份不可为外人道的不当得利。
她琢磨着定了每月家中支出的数额,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经商记账也分了日月年三个类别,争取每日的毛利清晰可见。
这段时日,她和宋唐盘账倒是积累了几分经验。好在家中账目虽杂乱,却称不上复杂,她能应付得过来。
“好了!以后谁也别想从我手里多拿一个铜板!”小姑娘气势十足。
姬彭山咧嘴,把卖竹筐新得来的铜板递过去。
“记吧。”
九枚铜板一字排开,新旧不一的铜板在姜瑶瑶看来简直是个麻烦。
“老彭啊,这些铜板你留着。”反正她不想天天记这些散碎铜板。
“以后每个月专门定个日子,用老彭你编筐赚的钱加餐!你想吃什么,买什么,让阿爹阿娘做。”
姬彭山在家里存在感不高,一心一意看大门,一个月都不见得出门一次,姜瑶瑶都觉得这人要在家里发霉。
“成吧。”姬彭山眼里根本看不上这些铜板,只是闲来无事打发时间,这笔钱用来干什么,他都不在乎。单纯就是觉得小丫头好玩。
吃过晚饭,李素芸翻看女儿折腾出来的账本,见她以一己之力,霸道地把婆婆原本分开按照人头记录的账目全都归拢在一起,不由嘴角抽了抽。
“你阿奶说不定是想着以后遇到事了,把钱给他们呢。”
“我给秦霖留了。老彭也用不着银子,他看大门挺高兴的,我以后要给他养老哒。秦霖也说了,他若是死在战场上,要我帮忙给秦奶奶养老哒。我会很努力不让老彭和秦奶奶饿死的。”小姑娘拍胸脯保证。
倒是应承的事情不少。
李素芸哭笑不得,说起来秦家那孩子,还真能说出这种话。
想到一把年纪的姬彭山,李素芸倒是没说什么。人老头子不容易,又给了一百两银票,虽说那钱财是家中三叔坑的,可这两年老头子兢兢业业,人也和善,从没做过什么偷鸡摸狗的猥琐勾当,干活也上心。
家里多养一个这样的老人,李素芸是没意见的。秦家奶奶不容易,如今和他们家一起过活,秦霖也是特意给了钱财的,家中婆母应允,做儿媳妇的自然不会对着干。
至于女儿说自己要给姬彭山养老,当娘的此刻只觉得是小孩子懵懂言语,当不得真。
“那郑从心给的一大笔银两,你直接贪墨?”李素芸觉得女儿这事情做得欠妥,“若是以后人找过来,怕是不好交代。”
用得着给池昭那狗东西交代?
姜瑶瑶翻白眼,成功收获来自阿娘的脑瓜崩。
“交代什么,那是三婶给他看病得来的钱。还有住宿费,药费。”她捂着脑袋退后一步,避开阿娘的攻击范围。
姜瑶瑶敢打赌,池昭那个狗东西这辈子都不会再出现。
人家是京城里的富贵公子,受祖辈荫庇,享的是蜜里调油的富贵荣华。
他们一家子不过是颠簸劳累,夹缝求生的寻常百姓罢了。不出意外,根本就不会再见。
她不想和池昭有什么交集,当然也不可能再有什么交集。
“这不叫贪墨,这是三婶治病应得的。要不是我们家,郑从心和那个大和尚早就饿死了。”
李素芸觉得这话也有道理,可总觉得有些不对,女儿说起姬彭山,倒是安排打点过,还问了老头子的意思,一副好商量的模样。
说起郑从心,却有点子不讲理在里头。
想来那郑从心以后也不会出现,说起来这笔银子,算医药费还真的问题不大。李素芸不好打击孩子,便由着姜瑶瑶去安排了。
“你这样安排也行,不过若是以后遇到人家,要把事情说清楚。你三婶治病,也用不了那么多银钱。
阿娘要支一笔银钱,天要暖和起来了,家里人都要做衣裳。你阿兄在书院里,书院有衣裳给他,鞋袜却要自己做。家里其他人的衣裳鞋袜也要准备了。”
姜瑶瑶抓紧钱袋子,警惕道:“要多少!”
在一旁泡脚,始终没有说话的姜二壮见女儿这样,当即笑出声来。
丝毫不知道自己被套路的姜瑶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阿奶:你管账,我管钱。各论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