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风起长安 > 487. 大唐秋色(三十一)客女

487. 大唐秋色(三十一)客女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风起长安!

其实卢照容说出这句话是很心虚的,他虽听说过紫霞的大名,而且有几次也想去一睹仙子的美姿容,但又听说去紫霞那里的不是高官显贵就是富商大贾,里面的客人个个是挥金如土,他若是去了,花的钱少了恐被别人小瞧了,若是花钱多了,他也实在拿不出来,所以卢照容实际上根本就没去过紫霞仙子的雅舍。所以卢照容担心吴冬生听出自己说谎,所以故意把特征说的很泛,他所形容的人,在京城里一抓一大把。

果然,听了卢照容的话,吴冬生皱眉沉思,卢照容所说的衣着华丽有气度这些,算不上什么特别的特征,吴冬生是听说过紫霞的大名的,能去那种地方的人非富即贵,就凭卢照容提供的这点特征,根本锁定不了那个人。

怎么办呢?怎么办?

吴冬生搜罗着脑中的办案的办法,该怎么入手?

突然,灵光一闪,吴冬生想到一个好主意。

平康坊,北曲。

远处传来一阵叫喊声:

“站住!”

“贱人,往哪跑!”

“再跑老子就不客气了。”

“看老子抓住不弄死你!”

随着叫喊声越来越近,一个女子踉踉跄跄的跑了过来,女子衣衫破烂,满脸污垢,三步一回头,眼神中满是惊恐之色。

身后五个壮汉越追越近,叫骂声也越来越清晰。

女子眼见对方就要追上,看了看四周,毫不犹豫冲向前方的院门,一边回头看向后面的追兵,一边拼命的砸门,嘴里念叨着快开门,救救我。

咚咚咚,急促的砸门声惊动了院内的人,鸨母不悦的看着大门,骂骂咧咧的喝道:“别砸了,谁呀,别敲啦,大白天的,急着叫魂呢。”鸨母不耐烦的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摆了摆手,小丫头会意,一溜小跑过去开门。

门开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女子推门闯了进来,嘴里喊着:“行行好,救救我,求求你救救我。”

那小丫头还没说什么,那女子回身就将门推上,随即就去要搬门栓,但门栓还没拴死,门便被一脚踹开了,那女子正在门后,硬生生被踹翻在地。

五个男人凶神恶煞般闯了进来,见了那女子,后面一个黑瘦小个子指着女子骂了句:“小浪蹄子在这呢,托走。”几个人上来不由分说就扑了上去。

鸨母一见这场面,忙从正堂中出来,虽然对方是一群男子,但那鸨母丝毫不胆怯,大声呵斥:“哎,慢着,你们是什么人啊,要干什么?”

黑瘦小个子嘿嘿一笑,指着已经被架起来的女子,一脸的蛮横:“干什么?少管闲事,这是我家的客女,她不听话跑出来了,我家老爷让我们把人抓回去。”

(客女,《唐律疏议》有载,客女为部曲之女。相当于部曲。)

女子被两个男人架着,一边拼命的试图挣脱,一边大声喊道:“我不是他家客女了,公子答应放了我,我给了公子五贯半赎身钱,公子说放了我。”

“公子?”黑瘦小个子嘿嘿一笑:“公子能大过老爷吗?老爷让公子当家了吗?你个小浪蹄子,我看你是外面有相好的了,想跟相好的私奔,就跟公子软磨硬泡,公子心软就放了你。”

鸨母一听是人家来抓自家的客女了,便也不好说什么,只是觉得这些人冲进到院子来抢人,有些扫面子,脸色很是难看。

“走!”黑瘦小个子见鸨母不再插手,露出胜利的得色,一摆手对手下下令:“带着她,回去交差。”

就在此时,一个女子的声音传来:“前院怎么了,这是招贼了吗?”

众人转头一看,只见一个貌若天仙的女子从正堂款款走了出来,身旁跟着两名侍女,说话的人正是女子身边的侍女。

鸨母转头一看,来人正是紫霞,笑着迎过去对紫霞说道:“是几个泼皮,闯进来拿人,说这姑娘是他家的客女。”

那女子见又出来人了,又喊道:“我不是他家客女了,我交了赎身钱了,公子答应放了我,我不是她家客女了。”

黑瘦小个子一瞪眼,对女子身旁的两个人喝道:“让她闭嘴,小浪蹄子,要不是因为你,老子我用跑这么远吗?你他娘的,再废话打断你的狗腿。”

话刚说完,左边架着女子的一个壮汉,对着女子就是两巴掌:“我叫你嚷嚷,我叫你嚷嚷,打死你这个贱人。”

“慢着,”紫霞大声叫停,见对方盛气凌人气焰嚣张,眉头微皱,冷着脸说:“即说是客女,可有凭证?”

“要什么凭据,他爹娘都是我家老爷的部曲客女,他爹娘就是凭据。”黑瘦小个子歪着脖子顶撞道。

“没凭没据就到我这里来抓人,你们也太放肆了。”紫霞目光越发的冷峻。

黑瘦小个子也不肯退让:“你想怎样,这就是我府上客女,我们占着理。”

紫霞哼了一声:“我这地方虽不是什么大雅之堂,可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来的,若是什么人都来这里抓人,说要抓他家部曲回去,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我这买卖就关张算了。”

唐代人文小趣事之(12)唐代的物价。以米价考证,初唐时,贞观朝时丰年斗米最便宜时只有二十到三十钱,一斗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30斤,也就是说一文钱差不多能买一斤米,大家可以按照现在的米价换算一下。(至于一文钱的概念,大家可以参考我昨天发的唐代的钱币一段)。到了盛唐开元盛世鼎盛时,一斗米最低只要10文钱,也就是说一文钱大概买3斤米,从米价低廉可见粮食产粮丰富。到了中唐贞元年间一斗米涨到了150文,到了德宗建中元年,宰相杨炎创立两税法,当时有人言及斗米200文,从此大唐的米价越来越高,晚唐时竟有800文一斗米的事情。当然,也有研究学者研究认为公元750年前后(天宝九年,安史之乱爆发前5年),唐帝国经历过一段长时期的干旱时期,粮食减产,粮价飞涨,民不聊生,有部分国外研究学者这也是帝国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得以爆发的原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