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回中 李全接任意气风发 安风不服大打出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去南宋相个亲!
不过有一说一,李全派出的这些亲信兄弟还是十分靠谱的,他们虽然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同时并没有造成柴安风多大的损失,但他们依然是死战不退,宁可自己拼光了,也不会选择逃命。
柴安风对他们,固然带着几分敬意,然而现在是在你死我活的厮杀的战场上,任何的敬意和怜悯都是苍白和无用的,或许只有用猛烈的攻击让对手尽快失去全部的战斗意志,第一时间溃散下去,不再造成无谓的伤亡,那才是最仁慈、最好的办法。
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正当柴安风想要下令自己会下亲兵护卫转守为攻,向李全发动反击之时,却听对面又是一阵鼓角齐鸣——只见李全接任头领之位的那座高台底下,竟涌出了大队人马!
不用想,一猜就知道,这是李全和冯天羽事先预备好了,埋伏在高台里面的。
柴安风同高台近在咫尺,见到了这样的情况,恨得是牙直痒痒——原来是李全和冯天羽在建造这座高台的时候,就以预先做了准备。他们故意将高台建设得又高又大,并不是只为了充场面、摆阔气的,而是有意方便埋伏下重兵,就是为对付柴安风麾下亲兵护卫所准备的……
而从这个局面看来,之前柴安风苦心孤诣地想要挑起双方大军的争斗,原本以为一切行动都在自己的掌控之内,却没想到到头来却中了李全和冯天羽的计——要知道,自打柴安风穿越到南宋以后,除了在老谋深算的史弥远跟前之外,就从没吃过别人的亏;特别是在有了耶律楚材作为自己的谋士之后,那就更是只有柴安风算计别人的,就从没有中过别人的奸计!
制定和实施这样的计策,四肢发达、头脑简
单的李全,显然是没有这样的能力的,想必必然是冯天羽的手笔。
看来这个冯天羽此举一下子骗过了柴安风和耶律楚材二人,也可算是他人生一大成就了。
怪只怪昨天夜里柴安风一心都扑在宴请江湖豪杰、收买人心这件事情上了,满脑子都在享受着他们的奉承拍马,全然不顾诸城外之这座高台的建设情况,这才一时大意中了别人的计。并且后来想想,这些江湖人士之中,就未必没有冯天羽特意安排过来麻痹柴安风的思维的……
然而懊恼之余,柴安风倒也没有过分担心——因为这座高台虽然修建的十分气派宽敞,高度也有一丈上下,但是所能容纳的兵力也十分有限,撑死了也就六七百人而已,对战局固然有所帮助,绝对无法动摇柴安风的优势。
但这也足以造成战场形势一定程度的变化,让柴安风原本打算转守围攻、组织反击的策略,暂时有了一个延缓。
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延缓,让形势产生了更大的变化。
只见高台之后的,诸城忽然城门洞开,从城中源源不断涌出大队人马,就好像漫山遍野的蝗虫一般。
看这些人马松松散散,好似一盘散沙,身上穿的衣服、手里拿的兵器,也都是乱七八糟,显然没有进行过哪怕最基本的组织和整编,似乎就是从刚刚从田间地头拉过来的一群乌合之众。
这样的人马,柴安风是完全不会放在眼里的,可是他们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直接他们从诸城之内鱼贯而出,不断地加入战场,人数源源不绝仿佛没有一个限额。
后来柴安风才知道。这些人马是李全这几个月,从各地招揽来的绿林好汉,总数有两三万人之多,都是连夜潜入诸城
,直到今天才才突然现身了。
且不论李全别的本事怎么样,但至少这拉人头的本领是极高的,不管这些人是怎么样的出身、怎样的来历,能说服他们投靠自己,并且在这两军相战的关键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走上战场,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兵力就是兵力,哪怕再差的兵力那也是兵力!
就算不能上阵杀敌,在背后喊几声叫几声,壮壮胆色还是可以的。
柴安风可以看不起李全,但是不能看不起李全手下的这些将士。
面对数倍于自己并且还在不断增加的对手,任何人都要仔细掂量掂量。柴安风自然也不例外,他不敢贸然下达命令,而是赶紧同耶律楚材和孟银屏商量了几句。
这两位的意见倒是很统一的:看来李全是有备而来、谋定后动,已然将诸城化作了一个巨大的陷阱,而柴安风一只脚已经踩在陷阱里了,现在能做的,就是稳住另一只脚而将踩下去的那只脚收回来,才能保证整个身体不会全部陷进去。
对于柴安风的亲兵护卫来说,那就是要先谋求自保,在四周人山人海的敌军丛中全身而退,然后在伺机反击或者突围逃跑。而柴安风现在是客场作战,能够依靠的,就只有昨天认真营建起来的那一座营盘。
于是统兵作战的孟银屏抽出腰间佩剑,几条命令有条不紊地传达了下去。
柴安风麾下亲兵护卫经过了严格的训练,执行力极强,几条命令执行下去,原先阵型的后排改为前排、前排改为殿后,仗着自己盔甲坚固、兵器精良、火器犀利的优势,慢慢向自己营盘的方向缓缓退去。
李全的军师冯天羽昨天就远远地观察过柴安风的营盘,知道这座营盘
异常稳固,柴安风的队伍野战就很难对付了,要是被他退入营中,那仗着已有的工事就更加难以取胜了。
因此冯天羽接连挥动手中令旗,命令自家弟兄要立即发挥人多势众的优势,向左右两翼延伸开去,赶在柴安风进入营盘之前,就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一举奠定胜局。
然而这个时候李全队伍的劣势就毫无掩饰地展示了出来。
他的军队是仓促成军的,根本就没有重新编组过,更来不及加以训练,原来是哪个山头的头领依旧指挥着自己山头的弟兄,还都存着各自为战、想吃肥肉而不愿啃骨头的心态——这一点上就连老红袄军都不如。
因此大家都想去追击柴安风的队伍,毕竟追击敌人,看上去英勇无畏,实际上却是零敲碎打,并不会自身造成多大的损失。而到两翼包抄,则会面临一心突围的对手的全力猛攻,占不了半点好处,反而要吃大亏。
这是谁也不肯做的。
冯天羽看自己的命令下达的毫无效果,反而还似乎起到了反作用,眼看柴安风距离自己的营垒越来越近,心下就更是着急,赶忙建议李全道:“李全大哥,看样子这样不行。要是让柴安风退回营寨,那就是放虎归山!恐怕今后就更加难以对付了。李大哥应当亲率一支队伍,先截住柴安风,万不可让他全身而退!”
李全的军事才能虽然无法同一流武将相提并论,但他也并非完全不知用兵之道,一听冯天羽的话就知道了他的用意,立即十分爽快地答应下来,当即率领起自己的卫队,向右翼奔驰而去,以图截住柴安风的左翼。
然而李全的动作还是慢了一点,他终究没有能敢在柴安风回营之前将他拦住。
待
李全同柴安风的队伍接触的时候,后者的先头部队已然进了营寨大门,而后续的人马并没有争抢进城,而是有组织、有纪律地替同伴守住背后和侧翼的空挡,让对手完全没有可乘之机。
而先头部队进驻营寨之后,也没有片刻休息,立即调转枪头向外射击,努力将尾随的对手打退,好让自己的同伴能够从容进来。
这样严谨有序、纪律严明、配合无间的行动,让李全看的又是气愤又是羡慕,他也不指望自己手下的队伍能有多少战斗力,只要能有柴安风这样的纪律,何愁自己大业不成?
如果是之前的李全,见到这样的局面,他十有八.九是会仗着自己超群的武艺、凭着手中那一杆铁枪,一直杀入敌军营盘之中,替手下弟兄打开局面,顺便演出一出孤胆英雄的壮丽戏剧。
然而现在的李全却不会存在这样的幻想。
他早就领教过柴安风的厉害,更知道柴安风麾下亲兵护卫手里的那些“烧火棍”的威力,那是绝不是可能依靠轻功可以躲避的,也不是依靠凭借硬气功就可以防御的。同柴安风交锋,以相同人数互相接战,尚且难以取胜,要是单枪匹马过去挑战,那和自杀没有多少区别了。
李全的脑子还算清醒,但他新招揽在手下的那些绿林好汉就没这样的见识了。
他们还以为柴安风已成了一支溃兵——就跟惊弓之鸟差不多——只要吓唬两下就自然举手投降了。
因此他们壮着胆子,率领起本部人马,便朝柴安风的营寨猛扑过去。
接下来的情节就是柴安风给他们好好上了一堂课,教会了他们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力量,也要正确评价别人的力量的道理——要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