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煤炭外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农门小团宠靠玄学发家致富!
叶大年了然的点了一下头。
就算他有心想帮,却也无力。
他让衙役开路,正要进去之时,身后传来一阵拉力,叶大年转头,就看见女儿睁着大眼睛看自己。
“知秋。”
叶大年眼珠转了转,“你是想买下这些人?”
叶知秋点头。
“城里固然有人牙子,但我们现在买他们肯定便宜。”
省去中间商,本钱便会低。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低谷期的炭火,更让人难忘。
叶大年的视线扫向难民,有的饿得面黄肌瘦,有的还凶神恶煞……叶大年面露犹豫。
然而,就在父女俩对话时,不少人跑到两人跟前跪下。
“买我吧,我吃得少还能干活!”
“买我买我,我还会木工!”
众人争相自荐。
叶大年自然没有意见,叶知秋边看了看几个人,点了几个年纪比较小的少年。
“就你们几个。”
被点到的一脸欣喜,没被点到的面露怨恨,可不远处就是衙役,他们也不敢放肆。
“你们都会什么?”叶知秋问。
“我们会写字。”
叶知秋刚才就看见,他们几个虽然脏兮兮的,可腰背挺直,目光如炬。
在这个年代识文断字儿的,要不就在大户人家里做下人,要不自己就是个少爷。
“你们是如何变成难民的?”
“回禀小姐,家道中落,恶奴欺主,我们没办法反抗,只能逃到这边。”
叶知秋端详几人,见他们没有撒谎,便对叶大年说:“爹爹,我们就买下他们吧。”
叶大年给了钱,也便宜,一人才三两银子。
“你们跟我走吧。”叶大年还要去上县衙,没办法带他们回去。
“知秋你一个人行吗?我找个人跟你一起。”
叶知秋笑笑:“我一个人可以的!”
她已经虚岁五岁啦!
加上前世年纪,也有三十了。
纵然身子小,却也不至于被人掳走。
往来路上见她和叶大年的不少。
回去的路上,叶知秋说:“你们几个识文断字儿,就留在我身边,帮我处理杂事。”
几个少年一听这个,心中升起不满。
“小姐,我们都念过私塾,只处理杂事,是不是太……”
听到这话,叶知秋脸上渗出寒意。
看出叶知秋脸色不愉,几个少年,面面相觑,说了几句软话,叶知秋就跟没听见似的,只顾着大步往前走,三个少年生怕被撵走,心里有些慌,连忙跟上。
他们跟着叶知秋来到煤厂,看到漫天的烟尘,几个人掩住口鼻,面露嫌弃。
“小姐,这就是你家?”
几人都从高门大户里出来,最差的家中也有铺子。
一路逃难,已让他们精疲力竭,现在还要住在这种破地方。
看出少年眼里的嫌弃,叶知秋冷冷地甩下一句:“住就住,不住就滚。”
她把他们买过来,可不是看他们耍少爷脾气的。
三人见叶知秋真的生气了,只好低下头跟她进去。
煤场里干活的工人不少,他们个个光着膀子,手里挥舞巨大的锄头。
看着他们从地里挖出一块块黑黢黢的东西,少年们惊讶不已。
“这是什么?”
“这是煤炭,取暖用的。”
春朝知道老爷和小姐今天要去县里买奴隶,早早地就在院子里候着。
看几人进来,他就迎了过来。
“春朝,他们几个就交给你了。”
见识过这里的脏乱,几个少年一听立马炸了锅。
“小姐,你刚才不是还说让我们跟着你吗?”
三个人还没有习惯奴隶的身份,对着叶知秋大喊大叫,他们的表现让春朝很是不喜。
“记住你们的身份!”春朝大喝一声。
春朝把几人带走了,让他们去矿井底下挖煤。
这活又苦又累,还弄得身上更加脏乱。
三人苦不堪言,叫天喊地,可没人理会。
如此七天过去,叶知秋再来时,三人已变得老实许多,春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叶知秋满意的点了两下头。
看见小姐,三个人扑过来,“扑通”一声跪下。
“小姐,我们知道错了,我们再也不敢了。”三个人一块大喊,脸上黑一道灰一道。
叶知秋笑了笑:“从今天开始,你们跟着我大哥出去跑商,亏待不了你们。”
大哥?
在煤炭厂干了这些天,他们也没见到叶知秋的兄弟。
小虎跑了过来:“小姐,大哥说你喊我。”
“你们跟他走,他是我大哥的身边人。”把三个少年交给小虎,叶知秋就去看账本了。
小虎看着三人,眉头紧皱。
“你们跟我过来吧。”故意给他们下马威似的,小虎就带着他们靠两条腿走往县城。
三个人被春朝吓唬怕了,一声不敢吭。
小虎见他们老实,心里也安心。
三人到了叶知勤手里,又会读书识字,帮了叶知勤很大的忙。
叶知勤和小虎合计一阵。
靠煤炭取暖的人家不多,可县城里这么多酒楼,只靠木炭烧火做饭,每一年费用也不少。
他们如果低价把煤炭卖给他们……
说干就干,叶知勤先联系了一家,老板爽快答应。
这让叶知勤信心大增,他又连续跑了本县的酒楼和外县的酒楼。
煤炭的销售额接连上涨,叶知秋笑得露出嘴角的两颗小虎牙。
“大哥,可真有你的!”
闻言,叶知勤摸了摸后脑勺。
“他们几个也没少帮我出主意。”
叶知秋一看,这不是那几个小少年吗?
三人看到叶知秋,下意识两腿发抖,恭敬地冲着叶知秋鞠了一躬。
叶知秋微笑以对。
煤炭生意好就行,短时间内,是不用停了。
很快就有闻讯而来的老板找上叶知勤。
叶知勤干脆在清平县城买了家铺子,算作总部。
他派小虎留守,带着剩下三人继续跑商。
叶知勤的生意越做越大,总部还兼着出售蔬菜的生意。
铺子里来来往往的商人络绎不绝。
张莲的钱匣子越装越满,几个人每日上工都更有干劲。
七月中旬,张莲又把钱匣子拿出来,大家伙一块数钱。
里面一张张的都是银票,细细数来,竟然有将近一万两!
一家人瞪圆了眼,都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