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去踏青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农门小团宠靠玄学发家致富!
叶大年点了点头,又回屋去看望女儿。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响动,竟然是闻讯赶来的钱多多和闻嘉。
两个人一同坐着马车,两人从马车上跳下来,长工尽职尽责地搬礼物。
等叶大年从屋里钻出来,就见自家的院子里堆了好大一堆。
他有幸见过钱多多和闻嘉,热情地打了招呼,听两人说他们是来探望叶知秋的,赶紧把人迎了进去,还让张莲去给两位少爷倒水准备点点心。
叶知秋刚刚醒过来,并没有困意,见钱多多和闻嘉一前一后地走进来。
她想要起来,却被闻嘉摁住。
“你快别起来了,养伤要紧。”
叶知秋顺势躺了回去,叶大年和张莲放下东西以后就走了,不耽搁几个小朋友说话。
“知秋,你快好起来,等你痊愈,咱们一起去踏青。”
叶知秋笑了一下。
钱多多打包票:“那就约在立夏,闻嘉作证!”
就在此时,衙门忽然来人让叶大年回去一趟。
叶大年不好意思,不得不跟闻嘉二人告别。
闻嘉消息灵通,他知道最近县里乱得很,要不是身边跟着侍卫,家里人肯定也不许他过来。
“叔叔,您去吧,我们陪着知秋就好。”钱多多年纪不大,却有一身江湖义气。
“谢谢闻少爷跟钱少爷!”
叶大年转身正准备走,叶知秋却抓住他说:“爹爹,你替我给胡县令带一句话,就四个字。”
叶大年附耳过来,将四个字默记于心中。
返回衙门,看到胡县令,想到小女叮嘱,他忙道:“老爷,知秋托我给您带句话。”
“她说,堵不如疏。”
胡县令恍然大悟,他笑着点头:“好好好!”
看到胡县令的反应,叶大年一怔。
县令高兴了,手底下的人也松快了些。
胡县令命大家去城外统计难民的人数,并一一记录在案。
难民们闹得厉害,眼见城门口的衙役就堵不住了。
又一大帮人赶到,以县令为首,他站在城门楼上,对着底下大喊,把嗓子都喊哑了,底下的人才安静下来。
留在清平县可以,但要以劳动换取机会,大家伙的热情被调动起来。
胡县令命叶大年等人将所有识文断字的,或者有特殊本领的,一一写清楚,并单独写在另一个本子上。
一天功夫,人数全部清点完毕,流动到清平县的难共计三千零二百六十八人。
人数不少,但老弱幼也不少。
胡县令仔细查看,青壮年难民也不少,大概占了三分之一,如果全部都利用起来,应该能给清平县增加不少劳动力。
除此之外,胡县令还特地挑选出一部分更加精壮的青年,扩充最近几年的徭役数量。
这样一安排,所有难民都被安排好了。
胡县令捋着黑胡须,笑了。
因为这一手,胡县令往上递文书的时候,被上司看重,也因此,在胡县令的功劳簿上被添了重重的一点红色。
人逢喜事精神爽,胡县令特地把叶大年找来:“这一次多亏了知秋的办法,明日你将家里人都带来,本官要好好感谢她!”
叶大年受宠若惊,次日去往县衙时,他依照县令吩咐,把家里人全给带了来。
胡县令的府邸就在县衙后。
没跟县令这么大的官儿打过交道,张莲很是拘谨。
县令夫人倒是很和蔼可亲,亲自把一家人迎了进去,还过问了叶知乐的学业。
就连叶知勤现在做的营生,夫人也问了两句。
叶知福也没被落下,兄弟三人受宠若惊,连连道谢。
都问候过一遍,县令夫人温柔地说:“我有心想收知秋为干女儿,不知道你们可——”
“这是我们叶家的幸事!”叶大年欣喜。
也没有太多繁琐的过程,叶知秋给县令夫人跪下来,又给敬了茶,叫一声干娘,认干亲这回事就算成了。
胡县令在一边看着,神情上也带着几分欢喜。
叶知秋这孩子精明聪慧,还有天赐一般的手段,被她喊一声干爹,他不亏。
胡县令亲自招待,请几人在家中用饭。
菜肴自然是极好的,还是胡县令亲自让人从天仙阁采购回来的。
临别前,胡县令忽然叫住叶知秋,并从身后下人手里取过一只玉佩,交到叶知秋手上。
“谢过县令。”
胡县令皱了一下眉,叶知秋赶紧改口,“谢谢干爹!”
胡县令跟夫人对视,都笑了。
从县城回去,叶知秋一家人都很是欢喜,跟县令攀亲戚,搁到以往,他们是万万不敢想的。
从县令家中归来,叶知秋伤病好得差不多了。
时间不等人,她开始忙碌家中的大棚跟煤炭场,即便有张莲在旁协助,还是把她累得够呛。
累是累了些,赚到的银钱却是喜人的。
煤炭厂不断扩大,叶知秋也主张多找些人,专门负责往县城送菜,不然就这么几个人,太辛苦了。
张莲就近找了四个手脚轻快能吃苦的妇女,让她们两个负责种菜摘菜,另外两个负责往县城的各大酒楼送菜。
日子过得有条不紊,很快就到了五月中旬。
天一点点热起来,大家伙也脱下厚实的棉袄,换上稍微轻薄的衣裳。
叶知秋从县城进学回来,张莲给她缝制的背包里,还装着几本从夫子家中借来的书本。
临别前,她觉得赵氏好像有话要跟她说,但嘴唇动了动,就让她快走,别耽搁了回家的时间。
回家路上,叶知秋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以往赵氏看她的眼神很温柔的,可今天却带着一点儿欲言又止的感觉。
出事了吗?
还是赵氏不想教她了?
三天后,叶知秋人在家中,还在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课文跟常识,外面就传来母亲招呼的声音,还有喊她出去的声音。
“知秋,快出来,赵夫子来了。”
赵氏?她怎么来了?
放下书本,叶知秋跳下木椅。
赵氏就站在院子里,也不进门,但张氏热情,又拿凳子又端水的,把赵氏安排得舒舒服服。
见到叶知秋,赵氏笑起来,冲她招手喊:“知秋,快过来。”
叶知秋跑过去,她人小,一个猛子扎进赵氏的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