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后,我被腹黑侯爷宠翻了 > 第三百一十四章 设计筹谋

第三百一十四章 设计筹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后,我被腹黑侯爷宠翻了!

“真奇怪,这样着急做什么,明儿白天送来不也一样……”

嘴里嘀咕着,脚下却换了方向,朝谢芷柔院子去。

“姐姐,姐姐你睡了没有——”

人还没进门,谢芷姝就先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正帮谢芷柔取发饰的云溪手一抖,险些戳着了谢芷柔,心有余悸地收回了手,没敢再动弹。

谢芷柔自己抬手取了簪子,搁下的同时谢芷姝推开了门。

若谢芷柔歇了,门口的人自然会拦,没拦就是可以进,谢芷姝早就习惯了。

一进门,谢芷姝就神秘兮兮地将手背到身后,仰着脸说:“姐姐,我给你带了个好东西,你猜是什么?”

“点心?”

没问谢芷姝这会儿不休息折腾什么,谢芷柔很配合地想了想,给出一个答案。

“不对,再猜。”

谢芷姝一脸狡黠,好似十分确定谢芷柔猜不出答案。

这可真难住了谢芷柔,要说谢芷姝会突发奇想带来的无非就是吃的和首饰,今儿她又不曾出门,想来就是府里的了,居然不是点心?

谢芷姝出不去,可架不住有人进来啊,谢芷柔哪里想到今儿和萧楚晟分别时他的话不是客气,别说还是半夜送来的。

见姐姐被自己难倒,谢芷姝这才笑得眉眼弯弯,将手伸向了她。

“就在袖子里,姐姐自己取吧,可要小心些。”

闻言,谢芷柔没多想,将手探进谢芷姝袖口。

指尖触及到了什么,谢芷柔将其捏在手中,摸索了一番也没得出答案,只得作罢,先把东西拿了出来。

“是姐夫让我给你的,我也好奇是什么呢,姐姐你快拆开让我瞧瞧。”谢芷姝一个没忍住,还想卖关子呢,嘴上先暴露了自己。

谢芷柔拆外头细绳的动作顿了顿,“他来了?”

“是啊,我说去后院捡石头来用,谁知道姐夫大晚上还穿得乌漆麻黑,可把我吓了一跳了,然后就说让我把这东西给你带来,对了——”

说着,谢芷姝拿出萧楚晟给她的料子,“姐夫还给我带了这个,是姐姐告诉姐夫我在学雕刻吗?”

不知该怪萧楚晟半夜胡闹还是感动他惦记自己闲聊时的话,谢芷柔半天没说什么。

还是谢芷姝待不住了,催着她要看萧楚晟到底送了什么,才叫谢芷柔回神。

既然敢让谢芷姝送来,想来也不是什么不能让她知道的,谢芷柔三两下拆了外头的层层包裹。

“呀!”

谢芷柔还没怎样,谢芷姝先惊呼了一声,两只眼睛都要贴在上面了。

“姐姐,这是最上等的玉石了吧,宫里那些贵人了不起也就是戴着这样的物件儿了,姐夫真厉害。”

谢芷柔只是静静垂眸,掌心的玉石质地纯白,是外头几乎瞧不见的颜色,做成了玉兰花的样子,带着十足的神韵,无端显出几分圣洁。

要说好东西,谢家姐妹两个开始在外走动之后见过不说,更枉论谢家铺子里那些物件,这样的却还是头一回见。

“姐姐,你怎么不说话,是不喜欢吗?”谢芷姝感慨了半晌,却始终没听见旁边的人开口,不仅转头看了她一眼。

“喜欢,只是觉得有些贵重了。”

“这有什么,不是正说明姐夫惦记着你,想把最好的都给你,你记着姐夫的好就好了呀。”

不得不说,谢芷姝想得简单,谢芷柔这会儿最需要的也就是这个简单,她不无赞同地想着,吩咐风宁找个盒子将玉兰花妥善收好。

南庆府。

最冷的季节已经过去,可当地的百姓还在最难的时候,田地颗粒无收,地窖的菜也没有多少剩下的。

朝廷的赈灾粮款杯水车薪,到了这地方,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就没了后续。

孙有勤住在当地官员着人打理出来的院子里,已经有三天没有出过院门。

灾民到处都是,长久的饥饿和寒冷让他们犹如困兽,对孙有勤哪里还有最初见到救命稻草一般的感激,恨不能将他煮进锅里吃了去。

三天前,孙有勤带着小厮出去,前脚刚出远门,拳头大一块儿石头迎面就砸了过来,要不是他反应快,这会儿脑袋上还用布包着呢。

“大人,知府大人身边儿的师爷来了,您看见是不见?”

孙有勤正在院中头疼,小厮从后头绕了过来,指了指后门方向。

“见,为何不见,我到要看看他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

孙有勤这几天憋了一肚子气,闻言气呼呼一甩袖子,“把人带到书房!”

许是为了方便出门,师爷一身粗布衣裳,看着半点没有在知府身边儿见到他时的文雅和从容。

一见孙有勤,师爷拱手同他施礼,先道了声“对不住”,后拿出一道折子。

“孙大人,这几日的情形知府大人看在眼里,也是十分忧心啊,这左思右想,不如咱们……”

听罢,孙有勤沉默良久,就在师爷以为他要拒绝的时候,他忽然说:“成,这折子即刻让人送入京城,将形势还要说得再严峻些,否则恐怕起不到大人想要的效果。”

师爷提着的心放松下来,笑着应声,也没在孙有勤这儿多耽误,转口就提出告辞。

“事关紧要,那我这就去办了,少陪。”

“师爷慢走。”

孙有勤假意要送,被师爷拦了拦,也便站在原地没动,摩挲了两下这几日来不及打理而冒出来的胡须。

“去找人在外面等着,我给殿下写封信,无论如何不能比折子晚到。”

身后人应了声,孙有勤铺上洒金信纸,提笔细书。

一路快马加鞭,不日,这道折子便递到了京中。

正值午后,合该是犯困的时候,平日里仪表端庄的几位内阁大臣却吵得热火朝天。

“不过区区南庆府,如今赈灾官员去了那么久,说什么毫无进展,刁民甚至逼至钦差门外,这不是瞎说八道是什么?”

年过半百的大臣一拍桌子,气得胡子都在发抖,“整日将心思放在如何告状,赈灾如何能有进展,要我说就是这些人不上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