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一位传奇的老神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民间拾艺之赶尸匠!
这一日,风和日丽,万三带着两个徒弟,来到城东城隍庙外的庙会,这庙会非常热闹,有进香而来的善男信女,也有趁着庙会摆摊设点的贩夫走卒,更有三教九流的江湖人士,耍大刀卖艺,圈个场子赚点小钱。
程方陆石头哪里热闹哪里钻,万三却没那个凑热闹热情,他气定神闲地溜达,眼睛却仔细地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流。
街边一个偏僻的嘎啦里,坐着一个老太婆,本没什么稀奇的,老太婆们闲极无聊,搬个板凳看热闹也是正常。万三开始没有在意,走近时候,他心里一惊,他发现那老太婆的毡帽边上有个白色的图案卍,这可不是普通的图案,一般出现在死人的帽子上或者巫婆的帽子上。
万三定睛细看,确实是个卍字符号,只是比较小,不起眼,旁边还绣了花。
“这老太太是个巫婆?她在这里干什么?”万三非常好奇,一般巫婆神汉不愿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出来必定有什么目的。
万三打算盯上这太婆,在庙会上出现的老巫婆必定是对附近三教九流最熟悉的人。至于从她身上能得到什么线索,那可就不知道了,但寻访线索,自然发现异常就应该盯上。
少顷,程方陆石头来到,万三吩咐他们继续向里,与他分头行动,两人领命而去。
那老婆婆果然没闲着,过了一会儿,一个中年农夫,面色阴沉,心事颇重,来到老婆婆面前,与她攀谈。
老婆婆抓着中年农夫的手,显得昏昏然的眼睛,注视着农夫,口中喃喃自语,边说农夫便点头。万三离的稍远,自然听不清楚,但看她的神态,似乎在给农夫看相。
那老太太表面显得老眼昏花,两只小眼睛里,眼眸却是明亮的很,神光内蕴!万三暗自佩服,这老婆婆不是凡人。
看上去也不想走街串巷以看相为生的算命婆婆,这算命的事在她这里,好像是一项副业。那她主业是干什么呢?以巫术治病?
万三想,怎么接近这老婆婆呢?少顷,一番唇舌翻动后,那中年农夫频频点头,面现喜色,一扫来时的阴郁神色,看来是得到理想的指点。
中年农夫得了老婆婆的指点,给老婆婆几个铜板,而后欣然离去。老婆婆满意地看了看他,慵懒地伸伸腰,继续静静地坐在板凳上,闲看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
万三静静地看着,一时想不出办法,他只要静静地观察,便寻找机会。
又过了一段时间,一个年轻人,搀扶着一位老太婆向她走来,两位老婆婆像是挺熟悉,两人还热情地寒暄一阵,然后开始两人关心的话题,无非是向巫婆诉说她的困惑与遭遇,寻求巫婆的分析指示。那年轻人却对此没有兴趣,将老太婆安顿好,自己就在街上溜达开来。
两个老婆婆颇有共同话题,一聊就是两个时辰,才分开来。老婆婆在年轻人的搀扶下,心满意足地往回走。
万三看了看她们,有了点主意,追上去,等两人除了街口,人流稀少的时候,万三走上前,向老婆婆施礼。
“您,这是为何?”年轻人见万三拦在面前,不解其意,问。
“小哥稍等,我有几句话想请教下老太太。”万三向年轻人客气地解释下,然后对老太太施礼道:“老人家,我初到贵地,有些事情想请教老人家,可否?”
老婆婆满面笑容,温和地说:“你有何疑问,只管问来,老婆子知道的,自然会告诉你的。”
“老人家,我一亲戚,家里接连出事,听族中老人指教,希望找有道行的神婆以开光法器破解,您老经的事多,不知可知道附近有没有道行高深的神婆?”万三问。
“就刚才那费婆婆啊,她可是我们这一代最灵验的婆婆。”年轻人最快,抢先说。
“费婆婆?就路西那个角落里坐着的么?”万三明知故问,指着老巫婆的方向,道。
年轻人点了点头,说:“就是她,灵着呢?”
万三转头看向老婆婆,老婆婆也点头道:“确是如此,我们四里八乡,需要做个法事,要请她。需要求个签看个相也找她。”
“如此神奇,为何在街边一角,与人算命挣点小钱呢?”万三纳闷地问。
“这费婆婆,可不是穷人,她在街上看相,就是为了这份热闹,她说啊,她喜欢看人。在家里闷着,她闲不住,她就干脆在街上一坐,有人看个相,或者请她去做法事,也简单。她自己看人们来来往往,也图个热闹。”老婆婆说。
“这费婆婆有多深的道行,不知能否破解了我家的邪祟。”万三说。
“破布破解得了,我不敢说,反正周围四里八乡的人,家中有了邪祟,都会来找她。大多她去后,很快就能太平无事。”老婆婆说。
“这费婆婆道行如此高深,不知她家居何处,师从何人?”万三对这个费婆婆更感兴趣了,确定两人是熟人,那可太好了,总有合适的机会,直接与他掰扯掰扯。
“这费婆婆灵着呢,她的家宅,我是知道的。可师从何人,我就不知道了。”老婆婆说,“我与费婆婆认识几十年,对她知道的最深,她是中年守寡,守寡没两年,突然有了神通,加上她能言善道,就成为十里八乡最有道行的神婆了。”
“这么神奇?那她可是留下不少灵验故事吧。”万三显得有些不信,说。
老婆婆听到这里,反而来了兴趣,说:“这费婆婆的故事啊,一时半会还说不完。这样吧,眼看就倒我家,我们在门房里,叙谈叙谈吧。”
万三听了,求之不得啊,在街上这么说,时间一长,老婆婆身体也吃不消,也问不出什么事情,老婆婆主动相邀,真是太好了。
万三忙说:“那就太好了,不过初来乍到,就打扰您老人家,过意不去啊。”
老婆婆大度地摆手说:“没事没事,你一外乡人不知道。这十里八乡知道我的,路过我的门楼,都喜欢与我叙谈两句,打个招呼。我老婆子一生清贫,却也落了一片好人缘。您就不必客气了。”
万三便跟着两人向前,也就半里地远,就到了一处显得破旧的宅院。这宅院虽显破旧,却门楼高大,显然以前也是大户人家。那门楼房顶,已经长满荒草,显然这门楼建的有些年头了。
年轻人在门房给两人各拿了一只板凳,万三认真地听老婆婆讲崔婆婆的故事。
崔婆婆是开了天眼的人,老婆婆神秘地说。在崔婆婆守寡的第二年,救了一个云游的女道士,女道士当时得了痨病,倒在了崔婆婆家门前。
崔婆婆见了,也巧,她娘家爹爹就是个老郎中,她也学了些医术。她用了一个家传的土方,将女道士救下了。
女道士对她非常感激,又看她中间守寡,非常不易,便传她道术,还正经地收了她做徒弟。
女道士在崔婆婆家住了有三个月,又飘然而去,不知所踪。后来崔婆婆说,她师父是在莲台山修行的。
崔婆婆的师父走后,崔婆婆去做了这么一件事,救助周边病倒无依的乞丐。据说用了两年时间,方圆五十里的病倒无依的乞丐她救活七七四十九个。
期间她还行医治好了不少人的病,据说她有一种神奇的药水,用它治好了不少病症。两年后她在家布设了神坛,当时,她救助过的乞丐和病人,都拥到她家里,分外热闹,她热情地所有人赠送了药水。在这次开坛大会上,她告诉这些客人,经过她师父的指点,她向上天许下大愿,救活七七四十九个贫病无依的乞丐,如今功德圆满,开了天眼,她的药水有了更神奇的效验,让大家一定珍惜。在众人欢呼和赞美声中,崔婆婆升坛,正式成了远近五十里最受拥戴的神婆。
崔婆婆人好,积累的功德多,如今诺大年纪,只要她闲着,只要有求于她,都能得到她的指点。
万三听了崔婆婆的故事,深感佩服。赶尸匠们也神通道行,却只在自己的圈子和路上奔忙,从没有这种愿力与动力,去做这么大的功德。
看来,崔婆婆是个善良之人,这铜镜应不会是她放出,她毕竟是行内人,也许知道些底细线索。从破解邪祟角度讲,也许能找到更高明的办法。他打定主意,决定去拜访崔婆婆。
他问拜访崔婆婆的注意事项,老婆婆说,根据你的要求吧,你若是有大事相请,那就带足够的礼钱。若普通打卦看相之类,三五个铜板的茶钱就可以了。
万三点了点头,辞别老婆婆,他要请教这条庙会甚至周围十里八乡最好的神婆,崔婆婆。也许,从她这里就能找到答案与办法,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