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诱导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文朝大闲人!
阶级观念在这个时代根深蒂固,各位家主对李逸的说法还是不以为然的,但话已至此,抱着听一听无妨的心思,才没第一时间开口。
“据我所知,士族掌控了许多技艺,还有一些今天没来的家族,以为他们掌握的是独门绝技,不用与我合作。
而且各位今日到场,也不过是想看看我这里有没有真材实料,或者说有的技艺,够不够资格与各家合作而已,至于以后我的后人能不能成为大族,那是以后的事。
这些我都能理解,各位身为一族之主,要为几千甚至上万的族人考虑,所以从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是无可厚非的。”
李逸先不说合作,而是自己将各家的想法坦言出来,众家主闻言都是讪笑着回应,被李逸道破心思在酒劲影响下也不会太难堪。
李逸继续说道:“既然说道利益,那就要好好算一下,我知道各位对现在的家族盈利还算满意,认为技不传人,就能世世代代保证家族后代的生存。但我要是说教给百姓技艺会更好,诸位信吗?”
“还请明言,为何会更好,难不成与民分利会让我等士族的盈利更高?这不可能吧,我们又不是皇上,如果说只能让全天下富饶,那不是我们要做的事。”崔老忽然在一旁开口插话。
李逸起身,环视众人,回道:“我知道各族因为地域原因,还有族人大多偏安一隅,不愿远迁,所以才将技艺互通。
比如崔家将造纸术分给王家和郑家,然后长安、清河郡、荥阳、太原所有的纸铺所得之利由三家共分。
再说炼铁,本是陇右李家的技艺,也同样传给各家,利益均分,如此一来,各家族人不用过多远行,也能获取足够的利益。
不得不说,士族之间如此模式,的确比一家一地只有一技要好上许多。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的东西只能卖给相对宽裕的百姓,而大多数耕田种地的百姓收入低微,就连一把铁器也要紧着用,纸更是难得买一次。
还有你们发现没,就算如此,一家也很难做完一郡几州的生意。”
说到这,李逸指向刚才说话的张家主,“张家主,你们张家可谓是纺织大户,请问,除了其他家的分润之外。你们张家能独自将布铺和衣铺开满河内郡的每一个州城吗?
就算铺面能看,你们家织布坊的工匠,铺面的伙计能不能安排满?你们家所有人都织布,能不能保证河内郡所有人的穿衣!?”
李逸一连几问,声音逐渐提高,张家主途中欲言又止,等李逸说完反而沉默下来。
思索片刻后,张家主坦然道:“的确不能,就算不开其它商铺,单单只做纺布和制衣营生,我们的人手也不可能将河内郡的布铺开满。可纺布制衣只有我们做,没有的地方也可以让游商带去。”
酒喝多了的后遗症来了,昏沉感让他们一时都不想说话,其他家主闻言也只是点点头,其实各家的情况都差不多,他们觉得现在这样也很好。
李逸却是摇头道:“那如果张家将纺织技艺传给郡内各州县的百姓,并与他们定下契约,凡是售卖的布匹和成衣盈利,除去两成赋税,再五五分成,张家主你觉得百姓能不能答应?布铺与衣铺又能不能开满全郡?”
“能倒是能。”张家主迟疑道:“就是这利润怕是还不如我们现在的多。”
别看这些家主们都有些晕乎乎的,一提到利益上,他们还是能粗略算清,如果没有很大的提高或损失,他们还是愿意维持现状。
李逸呵呵一笑,继续说道:“没有吗?张家种植的原料足够生产,不用从郡外采购吗?还有,郡内各州要不要运输原料或成布?听说河内郡路匪依旧不少,张家要不要打点?一旦百姓有了技艺,这些钱是不是省了?
最重要的是,百姓有了技艺,就会有生计,能过的更宽裕,那他们会不会多买衣服布匹?会不会年年置换铁器,会不会想让子孙读书?会不会添置更多的物件?
这样一来,是不是卖出的货物会更多?你们都是精于计算的家主,要不再算算?只怕最后算下来,你们族人甚至不用开铺,都能赚到不少于以往的钱。”
李逸说完坐回首位,这下没有人立刻与他说话了,都低着头在心里快速计算着李逸所说的得失比例,就连四位老者也被勾起兴趣,暗自计算起来。
李逸也不急,酒后算账,不杂也乱,他让陆逍遥端一旁点心和一壶雪碧过来,两人悠闲的吃喝着,面对一厅的静谧耐心等待。
郑祭酒不愧是算学祭酒,大约一刻钟后,他就当先询问李逸,“老朽有一事不解,你说的道理虽然不错,方法也的确可行,但以河内为例,粮食并未提高产量,百姓收成就应该不会提高,为何这银钱仿佛增加了不少?”
“因为流通。”李逸喝了口雪碧将糕点顺下去,“比如一个农户卖粮食挣了五十文,他没有存下来,而是让妻子去买一架铁犁,然后铁铺的东家收了这五十文,又让媳妇去买一件衣服,衣铺的东家想孩子读书,又让伙计去纸铺买了一些竹纸。
这样一来,粮食还是那么多,五十文依旧是五十文,但农户和铁铺、衣铺、纸铺的农户也都挣了五十,这就是流通创造盈利。”
郑祭酒依旧不解道:“但是这钱还是要出的,他们看上去都挣了五十文,可是都要交赋税,为什么五十文还有五十?”
“物品本身就是出处,粮食、铁器、衣服和纸本身的价值也是钱,只是它们成了物品,不是银钱本身罢了,朝廷收赋税或士族分润,还有百姓所得的利益,说到底还是付出劳动将自然之物变成钱财。”
李逸新颖的解说方式,慢慢将所有家主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只听他继续说道:“所以你们想要赚更多的利益,就要让百姓学得技艺,只有他们能挣更多钱财,才会舍得花钱,花钱的人多了,才能挣更多钱。
这个道理,我们的先祖应该都懂,不然也不会将手艺传下来,士族,说到底是希望后辈成为学士名仕,难道留的技艺是为了让你们做工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