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大势之下,革秦八法(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女帝我不想努力了!
片刻后,顾长歌便跟着自家老娘来到了书房。
顾紫真坐在桌前,心情略显复杂的望着神色悠闲的顾长歌,只觉自家儿子开始变得让她看不透了。
她还记得上次让这孩子来书房的时候,还是他骗取了刘青蛾的信任,自作主张的算计了刘家。
正是刘家提供出来的罪证,保皇派方才借此一举覆灭了世家门阀。
而如今,他们母子二人再次来到书房,相互对坐于书桌两侧,竟是将要策论大秦帝国的变法!
这让顾紫真内心尤为感慨。
她让下人端来两杯热茶,又吩咐没有她的命令不许靠近书房。
然后,顾紫真抬手拿起茶杯饮了两口,语气已然不复之前的不以为意,反而带着几分莫名的期待。
“歌儿,你所谓的‘革秦八法’究竟是什么,可是对变法有改善之处?”
顾长歌很是肯定的点了点头。
“孩儿说了会让娘亲听了高兴,自然是对改革有利。”
听到这句话,顾紫真放下手中的茶杯,催促道:
“莫要卖关子,快说。”
顾长歌闻言不再迟疑,直接开门见山的道:
“娘,孩儿知道你与陛下都想要改变大秦数百年来积累下的弊端,防止拖延下去会致使这座‘大厦’从内部崩塌。
只是,变法虽是必要的。
可太急于求成,却会让好心办成了坏事。”
如此说着,顾长歌拿起茶杯喝了几口茶,润了润喉咙,正色道:
“孩儿也知晓娘亲你想要趁着世家门阀刚被覆灭、下一代政治门阀未曾诞生出来的大好时机,尽快断掉这种内乱滋生的苗头。
不过,削地也好、削官也罢,这些都是国内根本上的问题与矛盾。
对于官员来讲,官职就是命。
对于富人来讲,土地就是根。
娘,你们想要动人家的命根子,她们能不反抗吗?
未曾治愈明伤,便直接戳其暗疮。
那么,除了会让那些被触动根本利益的保守派势力不惜一切代价的阻碍改革之外,不会有第二种可能。
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新政施行不利,变法无所寸进。
孩儿所言至此,娘亲可同意否?”
话音落下,顾紫真不由听得愣住了。
她倒是没想到自家儿子对于陛下与凤阁的改革政策,竟是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待的。
但他这么一分析,顾紫真却觉得这孩子确实是说得极有道理。
凤阁的变法的确是做的太急了!
没等削兵的新政全部落实下去,便提前将‘四削’的新法公之于众,让保守派势力敏锐的嗅到了损害利益的风向,直接进行强烈的反扑。
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不妥的作为。
可这种不利于变法的情况,终究是因为凤阁的经验不足所导致的结果。
毕竟大秦建国至今,未曾经历过大的改革,自然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借鉴与学习,只能淌着泥地摸索正确的道路。
事态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总归还是初次经手变法、手忙脚乱的缘故。
只是,顾紫真却从自家儿子的语气中听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这孩子...
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
莫非他真的有办法能够解决现在面临的困境?
想到这儿,顾紫真猛然对那个‘革秦八法’生出了巨大的期待,朝着顾长歌摆摆手,道:
“为娘知晓你所说的意思,但凤阁如今想不出缓和的办法了。
你这孩子若是真有办法,便快与为娘讲讲。
这些对改革有意见的话,便不必再多说了。
为娘在这些天已经听过了太多人反对新法,用的理由可谓是天花乱坠。
到了现在,为娘不想听别的,就想听听你这孩子想要如何改善如今的局面。
歌儿,你便直接说凤阁该如何‘革秦’吧!”
顾长歌闻言忍不住笑了起来。
但在被自家老娘给狠狠瞪了几眼后,顾长歌顿时收了幸灾乐祸的笑容,徐徐道: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无论凤阁想要拔出哪方面的‘恶疮’,总要有个趁手的家伙事儿才行。
所以,改革需要有一把锋利的‘刀’,用来斩除一切阻碍变法的荆棘!
而这把刀,便是真正能够摆在人们眼前的新政的成果!
革秦其一,以民为先。
既然富人与官员们想要保守的是她们自己的利益,那么就放任她们紧紧保着便是。
咱们先抓老百姓,考察各地农田水利、赋税劳役等状况,并根据民间需求先颁布几条占取先机的惠政。
在有了良好的民声后,才能有孩儿第一条建议的‘均输法’!”
听到此话,顾紫真微微皱眉。
“何谓‘均输法’?”
顾长歌用手指蘸了蘸茶水,在桌面上画了两个圆圈,解释道:
“均输法,便是设置一个发运使,以此来协调各地的粮食供给。
发运使秉承的是‘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专门为调配粮食的运输与供给。
举例来说,倘若甲地粮食稀缺,便由政府出面,从甲地征收钱财,到粮食较为丰富便宜的乙地购买粮食,最后再将其供应甲地。
如此一来,便可以提高财政收支的效率,撙节购买、运输等开支。
除此之外,还能减轻农民负担,更可以打击商人‘擅轻重敛散之权’操纵市场的兼并行为。
孩儿将均输法的作用,称为‘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
话音刚落,顾紫真登时眼眸一亮,不由兴奋的一拍桌面。
“好,好,果真妙哉!”
顾紫真喝彩一声,竟是直接顺着顾长歌的思路继续说了下去。
“不光是粮食,更可以让天下的茶、盐、酒、矾等一众税收调配起来。
若是凤阁再扩大发运司的职权,拨给发运司专项资金,用于采购各类物资,赋予‘从便变易蓄买’的权力,并增辟大量的官吏。
如此一来,朝廷便能够建立起地区之间所需与发运司上供的信息沟通体制。
不仅能够让发运司预先知晓各地区的库藏状况,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籴买、税敛、上供!”
说完,顾紫真眼眸中闪烁过一道精光,思维一下清晰了起来。
这般不用旁人提点便能够在短时间内思虑全面新政的本事,可谓是将一代名臣的风范尽显。
然而,就在顾紫真刚准备大赞自家儿子身为男儿却能谋国事的时候,顾长歌却忽然笑眯眯的泼了盆冷水。
“娘,你说的这些,听起来倒是非常的美好。
不过嘛,凡事有利则有弊。
孩儿既然说是调配粮食,那就只能是粮食!
而且,还必须是只涉及国计民生中最重要的粮食!
倘若孩儿说出转输各项物资的弊端,想来娘亲可能就不会想那么多了。”
此话一出,顾紫真不由怔了一下,旋即眉头紧皱的问道:
“这是为何?”
顾长歌闻言摊了摊手,语气带着些许无奈。
“还能因为什么,自然是人心贪婪呗。”
说起来,他所说的均输法,实际上就是华夏宋朝王安石所提出的改革之策。
但结果如何,想必华夏的后人们都知道。
均输法的初衷,当然是好的。
可玩着玩着,就被官员们给玩反了。
要知道,均输法的根本目的,压根就不应该是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物资供应问题。
均输法的作用,应该作为朝廷的调节措施。
根本目的,其实是收纳富裕农户们手中的余粮,避免谷贱伤农!
如果均输法的范围当真像顾紫真所说的那样,涵盖诸路上供的所有物品。
那样的话,市场就会被大幅度干扰。
地方官员有了国家政策,自然可以顺理成章的打击商人。
但在打击完商人后,她们会在本来用于租赋的粮食的额度上增收。
因为那时的农人们,实际上已经无其它渠道可以卖粮了。
于是,官员们便会用这部分粮食骗取朝廷的均输钱。
这一大笔中间的差价,自然落入她们的腰包,同时还侵害了农人与商人、以及国家的应得利益。
用不了多久,官员们就会想出很多办法来吃肥自己。
折钱过重,折钱不均,钱米并征。
这些现象都会随着人心的贪婪接踵而来。
若是如此的话,大秦帝国很快就会变成以入粜代替租赋的国度。
原本还算平稳的局面,将会变得直接点燃起民众与官员之间的矛盾。
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只有一个。
那便是官员们有利可图!
这一点,很可笑。
可遗憾的是,这个可笑的‘有利可图’,导致了多少王朝的败落与消亡。
所以,顾长歌才会着重强调均输法只涉及国计民生中最重要的粮食。
并且,改革之初,更不要涉及过多输粜种类,只解决特定问题就好。
这场变法如果能够先解决了大秦的特定问题,其实便足以得到巨大的成果了。
一地之民可充饥,十地之民可赞誉。
十地之民可充饥,一国之民可忠心。
这柄剑,可在民心之下,变得愈发锋利!
顾长歌一字不落的将他的建议讲给自家老娘听。
除此之外,他还加了一条‘对各地粮价的监控一定要有强大力度’的意见。
而且,必须要明确到新法条文里面,决不能在今后出现价格倒挂的现象。
国家永远只能掌控宏观市场价格,调配紧急所需的物资与粮食。
所有在微观方面上伸出去的手,都可能是无意间搅乱市场的害民之举。
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顾紫真在听完他所讲的解释过后,失神了好一会儿,方才又一次感慨的叹了一声。
“歌儿啊,若为娘将你生为一个女儿,该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啊!”
顾长歌闻言一头黑线。
这话说的!
恩将仇报了属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