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武帝:开局召唤武神赵子龙 > 第151章 国丈周奎:吴三桂决心叛国

第151章 国丈周奎:吴三桂决心叛国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武帝:开局召唤武神赵子龙!

“这?”

一听到洪承畴这样的说法,吴三桂亦有些犹豫起来。

裂土封王!

这般的奖励,世间没有人能够抵抗住的。

尤其这还是实实在在的王爵,还有封地,一应的官员任免权以及赋税归属亦由他来掌控,这是货真价实的平西王。

【国中之国】

洪承畴这话说的亦是在理,虽然说封地远在云南,有些偏远,但是这反而刚刚合适。

天高皇帝远。

如此反倒是能够让他理解皇太极的诚意,用一方偏远的云南来换取他吴三桂的拥护,助其入关,争霸中原。

这一笔买卖玩得倒是賊溜。

尼玛。

这也太精明了。

大明天下何等的广袤和富饶,一个小小的云南行省,又算得了什么,亦不过就是九牛一毛。

一张毛都没有的空头支票,妄图让他吴三桂带着辽东将门经营数十年的家底、十数万的大明边军以及【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归降他们建奴。

不得不说,皇太极的如意算盘,打得还真够响。

他吴三桂也不是傻瓜,又岂会这么容易入毂?

只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担心。

亦是他的软肋。

如今的大明新帝朱成睿明显敌视他们这些手握边军的将领,尤其是当京师被数十万闯賊围困之时,他们各大边军都没有任何人回去勤王护驾。

如果说朝廷和皇帝没有芥蒂,连他自己都不相信,如今朝廷传来新帝的旨意,在裁撤三饷的同时,又将各大边镇的军制废除。

这可不是什么好征兆?

一旦失去朝廷的粮饷,他们边镇又如何发展?

辽东将门的出路,又将在何方?

作为辽东将门目前的掌舵人,吴三桂亦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问题,这是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

如今他有些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出兵勤王?

唉!

一切已经是悔之晚矣,如今已经无力回天。

“将军!”

“十万火急。”

“探子营有密信送来。”

一位满身盔甲的男子推门闯了进来。

此人名为:吴勇。

吴氏宗亲之人。

一直亦是吴三桂的心腹之一。

“密信何在?你先呈上来。”

吴三桂虽然有些不悦,但他没有发飙。

一则,他向来知晓吴勇行事都是极有分寸的,如今这样的莽撞,一定有其原因。

二来嘛,如今还有范文程和洪承畴等盛州人在,他也不能失了自家的面子。

综上所述,他方才隐忍不发。

“将军!”

吴勇上前,将有火漆封住的信件交给吴三桂。

之后,悄悄的附耳低声说了几句。

“将军,刚刚收到密报,皇上已经派遣明军副帅陈庆之,担任征东先锋,持天子剑,巡视蓟州,整顿军务。”

说完,他悄悄的退下。

“什么?”

吴三桂虽惊不乱,脸上没有任何的异样,喜怒不形于色,不得不说,这人的城府着实深不可测。

之后,装模作样的打开密信。

这一封密信上的内容,亦是让他越发胆颤心惊。

田见秀亲率二十万大军过居庸关,入昌平,图谋营救被困在巩华城的闯賊李自成,不成想,居然又被明军算计,不到一日的时间,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之后。

闯賊头目田见秀上飞燕山马家堡避祸,在众目睽睽之下,亦被一位武艺超群的神秘人持剑所杀,取其首级扬长而去。

一众马家堡的高手,皆不能敌,眼睁睁的看着剌客从容而退。

尼玛!

这些闯賊莫不是出来搞笑的,这简直就是在给朱成睿送人头。

这也太草率了。

荒唐。

在渐渐平静下来之后,吴三桂的大脑在飞快的运转着,以朱成睿这样的威势,岂能容他在卧榻之侧酣睡?

如今这位大明副帅陈庆之顶着“征东先锋”,前来蓟州整顿防务,不就是剑指他的山海关?

先前还有闯賊李自成压制明军主力,如今,闯賊经过数次的大败,已经名存实亡,想要东山再起,已经成为不可能。

山东刘泽清、高杰又被朱成睿兵不刃血的搞定,尽收十数万大军,眼看日薄西山、垂垂亡矣的大明王朝,宁是让朱成睿给救活了。

咋办?

凭借他的六万关宁铁骑加上七八万的边军,又那里是苏成睿的对手?

闯賊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何等的威武,如今不也成为了历史。

田见秀曾经是何等的英雄,如今不也被人斩了首级。

唉!

一声无奈的轻叹之后,吴三桂看着洪承畴以及范文程,为今之计,他也只能够和建奴合兵一处,方才能够对抗明军的进攻。

“范先生!”

“洪副使!”

“这样,这时间也不早了,我们还是边吃边聊。”

“来人!”

“设宴!”

“本将军要好生款待诸位盛州使者。”

一旦心里有了决断,一边的吴三桂立马就换了新的面孔,十分热情的招待洪承畴和范文程。

他已经打算和建奴合作。

一切亦为自保。

“......”

一侧的洪承畴和范文程却是满脸的狐疑,他们也不晓得吴三桂这葫芦里面卖得是什么药。

两人面面相觑。

.......

京师!

昌平大捷的消息亦再一次在京师风传开来。

大明皇帝御驾亲征,又一次挥师荡平闯賊田见秀的二十万大军,賊首田见秀被枭首。

这一道战报的出现,令苏成睿的名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再加上朝廷屡次发布的诸多安抚民众的政令,比如说,借粮赈灾。

大部分的老百姓已经在渐渐的认可苏成睿这位新皇帝,一直认为他比昏君崇祯皇帝接地气、靠谱,也渐渐的安心。

一些不安分的东林党官员们也越发的敬畏苏成睿,他们没有想到苏成睿又一次大败闯賊,还杀了闯賊二十万人。

壮哉!

一些不安分的心思,也渐渐的收起来。

人在屋檐下,不是不低头。

一些本来还打算对抗借粮赈灾的官员们也不得不低头,该出钱的出钱,该出粮的出粮。

最主要的是,他们已经不敢在减免赋税以及裁撤三饷的事情上找苏成睿闹腾,生怕最后也被苏成睿给宰了。

当大明太后周妙云从许诸这里知晓苏成睿在昌平大胜闯賊的信息亦是大受鼓舞,她没有想到苏成睿这般的优秀。

如今,她也在为自己当初没有选择和苏成睿为敌而庆幸。

“太后!”

“刚刚宫卫来报,说您的父亲求见。”

“您看?”

周妙云的亲信侍女碧瑶入殿禀报。

“什么?”

“本宫的父亲?”

“他这大晚上的,也不晓得又犯什么事情了。”

“这样......”

“碧瑶!”

“你亲自去宫门接他进来,记住千万不要节外生枝。”

“不要让他闹事。”

周妙云亦在好奇她这位一向吝啬的父亲如今不晓得又出了什么幺蛾子。

大半夜的入宫,铁定不会有什么好事情。

“诺!”

一边的碧瑶盈盈一拜。

之后。

告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