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唐:我真不想当太子 > 第2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第2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唐:我真不想当太子!

李承乾在等,等突厥断粮的那一天。

他知道,如今突厥国内已经无粮了,哪怕那些牛羊马匹也被卖出了高价。

过不了多长时间突厥就会彻底断粮,到时候如果一直没有其他国家对突厥伸出援手,突厥会有不少人饿死。

虽然不是李承乾所想的,但是统一突厥势在必行。

“除了提防那些突厥士兵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紧操练士兵。”

“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与突厥将会有一场生死之搏。”

李承乾目视前方,心里有些忐忑。

这一次,大唐只许胜利,不许失败!

李靖点了点头,神色也逐渐严肃起来。

另一边。

那群人把侯君集抓了,还对外宣称侯君集有反心。

一时之间,民众议论纷纷。

毕竟,当初打下了吐谷浑的,就是侯君集侯君集怎么可能会有反心?

可是这群人,是大唐皇帝的人。

他们有什么理由说谎?

这群家伙十分可耻,乘着将侯君集抓起来的功夫大肆行动。

他们以为,抓了侯君集就能够高枕无忧了?

但这恰好是侯君集和思瑶,给他们设下的一个专属陷阱。

经过一番苦心调查,思瑶的人总算发现了这些家伙的阴谋。

突然出现在吐谷浑境内的那批人,可以确定,绝不是中原人。

那群人都是颉利可汗派来的伪装的。

至于那个令牌,虽然不是伪造的,但却是颉利可汗机缘巧合之下得到的。

颉利可汗做这一手布置,其目的有三。

一为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吐谷浑为自己所用。

二为解决突厥粮草问题。

三为即便失败了,也能挑拨离间李承乾父子。

不得不说,颉利可汗的确出色,在那样的困境之中,竟还能想出这种办法。

不过,也幸好李承乾多留了个心眼,才能够发现这个阴谋。

只是他们还暂时不能动手,否则只会引起民愤。

他们只能暂且蛰伏起来,收集证据,等待时机。

“听说啊,候将军谋反,被陛下的人抓了关起来了!”

“不可能吧,侯将军/人那么好,怎么可能谋反?”

“那不然他怎么会被陛下关起来?”

“难道是因为功高震主?”

“别乱说,这不是以前的吐谷浑了,这样说可是要砍头的。”

“说来说去苦的还不是我们?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又要换主子了。”

街道上,众人对于此事,都是议论纷纷。

思瑶将此事,传给了李承乾。

侯君集已经被关押数日了,可眼下还没找到证据。

李承乾心中,也有些着急了。

稍作思考之后,李承乾决定还是主动出手。

李承乾让思瑶散播消息,说自己不日将会去往吐谷浑,亲自处理吐谷浑的事宜。

与此同时派出自己身边的人去图与文送信,确认自己要去吐谷浑之事。

既然他们不肯出手,那自己就只好帮上他们一把了。

总不能一直让侯君集呆在牢里受罪吧?

牢里。

侯君集也从玉足的嘴中,听说了李承乾要来吐谷浑,心中十分担忧。

“太子殿下怎能如此冲动?”

“以太子殿下的身份来了此处,万一出什么闪失可怎么好?”

侯君集自己入狱都没放在心上,此刻听说李承乾要来,却直接慌了神。

侯君集不知道此事的可靠性,便只好一直在牢房中来回踱步。

这时,一个小厮模样的人走了进来,侯君集认出来了,这是思瑶的人。

待到小厮靠近,侯君集连忙低声问道:

“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听传言说太子殿下要来?”

那小厮确认了一下四下无人之后,才说道:

“太子殿下忧心你在牢中的处境,怕他们对你出手。所以故意放出要来吐谷浑的消息,引蛇出洞。”

听到这里,侯君集总算是松了口气。

他就说嘛,李承乾并不是那么冲动的人。

……

而另一边。

那群人听说李承乾要来吐谷浑之后,果然慌了起来。

“将军,我等必须得尽快行动了,否则一旦李承乾来了吐谷浑,恐怕我们的计划只会功亏一篑。”

那冒牌货拱手对着黑衣男子说道。

黑衣男子皱了皱眉头,明显也是在思索此事的可行性。

过了片刻之后,黑衣男子对着冒牌货说道:

“今晚就行动,切记不可走漏任何风声。”

他们自以为行动隐秘,却不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任监视之中。

从侯君集被他们抓开始,思瑶的人便寸步不离地监视着他们。

但这群家伙很有耐心,一直都没有异常。

等了这么长时间,总算看到他们有所行动了。

这群家伙连着筹备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没顾得像侯君集。

思瑶他们发现这群人利用职业之便,在吐谷浑城中大量收购粮草。

最离谱的是,吐谷浑城中三个粮库皆被他们派了重兵把守。

这些人放出消息,说是有备无患为国家效力。

但恐怕,此事不简单。

与此同时。

李承乾在幽州,苦苦操练士兵,一日也未曾松懈。

李承乾明白,突厥跟他以往所拿下的吐谷浑和幽州不一样。

突厥这块骨头,十分难啃。

颉利可汗手段强硬,突厥大军勇猛善战,十分强悍。

而开战的地方,又是最不利于中原人的高原地形。

做不做好充足的准备,只恐怕会在阴沟里翻船。

综上所述,李承乾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要想在高原地区发挥出唐军的最大战力,首先要克服的就是高原反应。

因为突厥地区海拔较高,氧气稀薄。

中原人到了高原上都会产生缺氧,晕厥,意识不清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个情况,李承乾做了很多设想。

李承乾穿越之前去过高原,内地人去高原必备的便是氧气罐。

若说让他复刻出氧气罐来并不是不可能,不过那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而且打仗带氧气罐,这根本就不现实。

但,高原反应这种东西是可以经过后天克服的。

虽然不能够给每人配发一个氧气罐,但李承乾却能够模仿高原环境。

只要众人适应了高原环境,那么唐军便是所向披靡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