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每个人的人生规划(1)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张扬的青春!
真心话游戏,让于远他们之间的友情更加的牢固。
大家也从各种困惑中挣脱出来,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也更加期待。
“你们有想好到时候要到哪里读书了吗?”吴秋菊第一个发问。
于远和丁玲是已经确定了,一个上燕京大学,一个是华夏音乐学院,吴秋菊问的是其他人。
真友福第一个回答,“我的成绩估计是上不了重点大学,但在普通大学中,应该可以选个好点的学校,我想去沪市读书,那可是我们华夏的大都市,商业氛围浓厚。”
真有福的理想从来就是做一个大商人,所以他喜欢沪市这样子商业气息浓厚的都市,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建立人脉关系。
张浩,“胖子,你去沪市我也去算了,咱们俩个还是离得近一些,突然间离开太远还真的有些不习惯。”
大家都能理解,张浩和真有福吃住在一起,表演相声、小品也是搭档,有种丁不离卯的感觉。
而且,张浩的成绩只是在于远和丁玲的后面,重点大学应该是没问题,前世里,张浩是在机关混日子,闲暇里做点小生意。
看来这一世,张浩和真有福会走同样的道路。
武国华想了想,“我本来打算如果能上重点就读鹭岛大学,上不了,就在榕城读书,好在省内扩展人脉。”
“但是于远说了,想走从政这条路,还是起点高一些更好,那我就先选择燕京,那里是我们华夏的政治文化中心,如果分数没达到,再做其他考虑。”
武国华的估分也有六百多,重点大学也肯定没问题,燕京的人大很有希望,就是上不了人大,燕京的重点大学也不少。
吴秋菊,“我爸妈希望我不要离家太远,我可能会选择杭城或者羊城的学校就读,基本上是外语或者中文的专业。”
吴秋菊的成绩,从估分来看,重点大学有点悬,但也能在第二批中选择比较好的学校。
前世里,于远没有和四个女孩子有过多的接触,丁玲现在不要说了,选择自己的兴趣作为专业,吴秋菊选择的是语言和中文专业,如果是自己做的决定,应该是喜欢对外工作或者文字工作。
接下来,陈丽也说出自己的选择,“我喜欢的是新闻专业,毕业后最好是做个记者,可以到处走走看看,所以我肯定是选择相关的院校,基本上就读的地方也是京沪杭这些地方。”
陈丽的成绩很好,选择性很多,大部分的院校都在她的选择范围内,没有明确定下来很正常。
王燕看了一眼于远,“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主持人,所以首选华夏传媒大学,或者燕京师大,刚好可以和丁玲在同一个城市里作伴。”
看起来,王燕的心里还是放不下于远,所以根本没有考虑燕京之外的城市。
不过她的成绩和喜欢的专业,在燕京的重点大学中应该是没问题的。
毕竟表演类的重点院校,燕京太多了,比如戏剧学院、电影学院等。
于远对他们没有一个人选择在海西就读,一点都不奇怪。
这个年龄的年轻人,不管男孩女孩,都想离父母家乡远远的。
也可以说都想出去见见世面,近距离接触外面的世界!
前世于远读个大专,填志愿的时候都是全部选择省外的学校,最后被父母全否定了。
那时候的于远,因为没有考上本科,倒也没有和父母怄气,最后在榕城就读。
大家说完自己的兴趣和所选的专业,于远问他们,“我有个提议,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
全部人都看向他。
于远,“我想大家暑假里呆在青山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就是胖子和耗子,父母估计也不在乎你们为他们多打几天的稻谷。”
“既然这样子,不如提前去赚自己读大学的钱,从此开始独立的生活。”
张浩的性格好动,对于远的提议最感兴趣,“于远,我们现在出去,人生地不熟的。一时间哪里找得到工作?”
真有福鄙视他,“于远既然提出来,说明他早就帮我们安排好了,你读书虽然比我厉害一些,实际上笨死了!”
大家都被他们俩逗笑了。
于远笑着说,“工作的问题,肯定不用担心,最主要是叔叔阿姨们会不会同意你们提前离开家乡。”
吴秋菊,“于远,我们的志愿都还没有填,到八月份还要等学校的通知书,哪里有这么快离开青山。”
大家也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于远胸有成竹,“当然是填好志愿以后再出去,那时候,大家基本上就确定下来在哪个城市学习、生活了,直接就在那个城市开始工作,或者说是实习。”
陈丽很惊讶,“无论哪一个城市都可以?”
于远,“每一个一线的城市都可以。”
吴秋菊,“于远,你的企业到底做得多大?”
于远,“有些企业不属于远方集团名下,但都是战略伙伴,进去实习是没问题的。”
于远是打算大家从大学一开始就进入工作状态,那可是比毕业才开始工作整整多了四年的时间。
真有福,“实习有工资吗?能保证生活费吗?”
农村出身的孩子,肯定最关心的是经济问题,如果能满足自己的大学生活,可以给家里减轻多少负担!
于远,“我是这样想的,你们从现在开始,不要再用家里的钱了,上大学的钱全部向我借。”
“大学时代和中学时代是不一样的,大家要开始面对社会了,自己也要开始注意穿着打扮,我不希望我的兄弟们因为没钱,陪不起女朋友吃饭,也不希望姐妹们喜欢什么服装化妆品却不敢买。”
“至于实习的问题,因为大家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学业上面,只能在空闲的时间去参加,基本工资只能按天或者时间计算,肯定不会高。”
“但是,企业的发展是需要脑子和智慧,计算薪资报酬的不是工作的时间,而是你能为公司做出什么贡献。”
“也就是说,你们如果提出的一个建议,或者出的一个点子,被公司采纳了,而且确实是有效的,对公司的工作是有促进的,那个奖励是非常丰富的,少则几百几千元,多的几十、几百万都有可能。”
大家一下子感兴趣了,“建议有没有什么限定?”
于远摇摇头,“哪怕你能让清洁工的工作有个很好的提高,公司都有奖励。”
于远的意思就是,任何建议,只要能对企业的任何一个环节有促进,企业都会给出奖励。
这说明于远的企业在规章制度方面是比较全面和完善的。
真有福洋洋得意,“讲到出点子,那肯定我最擅长,说不准大学还没有毕业,我就已经是百万富翁了。”
张浩不服气,“我也不会输给你!”
吴秋菊忍不住刺了一句他们,“你们没听懂于远的话吗?提建议、出点子,不是要你们到处去找企业的漏洞,而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发现有意义的东西,那样的点子才会值钱,说不准一个点子就值几十上百万了!”
于远笑道,“秋菊说得没错,企业奖励制度的设立,就是为了促进大家在工作中多动脑子,而不是去钻营,怎么赚到点子钱,那样子是会得不偿失的。”
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完美,如果有的人整天就记住找清洁工、勤杂人员工作上的改进办法,那估计今天拿到几百块奖励,明天就从企业卷铺盖走人了。
真有福和张浩的脸皮厚的很,“我们也就是说说而已,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可能不懂?”
陈丽看不惯这两个死不认错的家伙,“是吗?秋菊没有提出来,我还真的一时之间没想到那里,意思是你们绝顶聪明?”
真有福和张浩终于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反正和了那么多酒,有没有脸红谁也看不出来。
于远等他们闹完,又接下去说,“我为什么说是借钱给大家?因为这些是小钱,送你们反而显得我小气。”
“再说,在大学期间,我希望大家能认真完成学业,不要去想赚钱的事情,等到毕业了,大家如果没有拿到奖励,我给兄弟姐妹们每人送一套房子和一部车,如果要创业的人,本钱我也会借给你们或者入股,但必须做出计划,我认为计划可行才会同意你们去做。”
真有福这时候很认真,“于远,你放心,你这颗大树我们是肯定会倚靠的,毕业还有四年,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你提供的这个实习的机会,已经让我们远远地走在同龄人的前面,我们几个人和别人相比都不差,到毕业的时候,说不准真的已经是百万富翁了,那时候面包会有的,房子车子也会有的。”
张浩也接着真有福后面开口,“于远,胖子说得对,我们有你站在后面,心中已经是无比的稳当,我们就应该在这四年的时间里,靠实习的机会,认真工作,我相信不论什么工作都会有大量的进步余地,那就真的能实现胖子说的积累,为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毕业后,也更应该先靠自己的能力去闯一闯,成功了就是一份我们自己闯出来的天地,就是失败了也不怕会过上苦日子。”
“这才不枉来人间这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