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连失两城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状元农妻有商城!
物资,包括粮草和兵械在内,是一场战争能不能赢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在大郢,一旦战争起,不只是要考虑军士的吃食,还要考虑边境居民的问题。
因为宁御关的老百姓大多都是兵户,民风彪悍,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不可能让他们守国门,又不给吃的。
闻光寒身为工部官员,虽然主管农事,但特殊时期,人手不够用,自然什么都要参与一下。
实在忙碌,他今日回来也不能留下,“阿久,你帮我准备一点行礼,我需要直接住到工部去。”
“我知道了,你趁现在休息一下吧。”诺久书听后,虽然心疼,但也听话地为他好生准备了一番。
知道能带仆人后,直接给配了三个。
闻光寒住进工部后,诺久书也开始约束自己的家里的事。
首先是家里人,最近一段时间一定要安分守己,不能让人抓住把柄,也不能给别人陷害的机会,不然乱世重典,谁都救不了谁。
其次就是粮食,闻家是不缺粮食的。可以这么说,诺久书的无限收件箱中储存的食物,能养整个庄子十年有余,只是需要过个明路。
最后就是防护,这一块诺久书就全权交给了陈将,家里庄子在京郊,附近没有人家,孤立无援,更是容易被当成目标,陈将的狗子队最近也要加大工作强度了。
家里边的事情都安排好,诺久书这才找到正奇,“这个月,特刊一并发,在大军物资启程后就发。”
大军的物资启程,北边的战争就瞒不住了,到时候月刊上忠君爱国,遥寄军人热血,家国天下的文章和内容就会全面散发出去。
朝廷驰援北宁的一系列动作本来还有条不紊。
谁曾想不过正月下旬,北宁又来战报,北矛的骑兵,竟然趁着大雪之际行军。
后雪化三分,竟然就直接打到了宁御关,打了守城将领一个措手不及。
已然开战,也容不得朝廷再准备,物资出城,皇亲相送。
次日,诺久书的《明授月刊特别版》发行,从益侯夫人和益侯庄子里几个退伍老兵口中,找了几个戍边战士思念家乡的故事刊登。
诺久书用前世的鸡汤文学,给军队们造势,让老百姓们相信军队,尊重军士,保持对峙战争的重视。
一本月刊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此举以足以稳定后方军心。
这本刊物上还有闻光寒写的一首赞扬戍边的战士的赋。
除此之外,齐太傅、朱玉泽、易向学等人都用自己的才学,表达了戍边战士的伟大、辛苦和坚毅,还有……忠君爱国之心。
卓阳帝自然也看了,亲自给特别版杂志站街,一时间,老百姓口口相传。
恐慌大大降低,对战士们的期许也跃然心上,期许他们能将外地赶出大郢,保家卫国,热血不冷。
卓阳帝大喜,在皇后面前连连称赞,“阿寒能有阿久为妻,其大幸矣。”
这话,要是一般人听到了,保不准得吃醋呢,但皇后不愧为皇后,张口就夸,“君能有阿寒为徒,也是一桩美谈。”
这话说得好,要不是皇帝慧眼识珠收了闻光寒,他也得不到诺久书的帮助。
毕竟,若非有闻光寒撑腰,这些东西诺久书是不会拿出来的,只会扮猪吃虎,闷声发大财。
当然,这只是帝后想出的点滴,对整个大郢和闻家的生活没什么影响。
这一场战争一直到夏日,战争出现了胶着状态,若非《明授月刊》一月一个特别刊,整个朝堂的热血已然冷却,说不定好些权贵都开始享乐了。
也幸亏有特别刊,一而再再而三地调动大郢的情绪,让接下来的意外有所准备。
五月上旬,边关急报。
因镇北左将军判断失误,宁御关失守,益侯重伤昏睡,镇北右将军带着益侯后宁御关民众退守辽城。
镇北左将军将功折过,为大军撤退点后,与宁御关同存亡。
这一急报瞬间点燃了整个大郢的气氛,朝堂立即紧张了起来。
身为益侯世子的于任远也被允许进入朝堂。
正当朝堂上吵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边关再来急报,辽城、罗城失守,退守云城。
镇北右将军殉职,益侯带伤出战,堪堪守住云城。
连失两城,皇帝大怒,朝堂上彻底分为了两派。
一派以太师为首,是主战派,建议增兵救援,夺回辽城和罗城,一雪前耻,扬大郢之威严。
一派主张议和,他们认为北矛此战准备充分,很有决心,大郢不可能胜。
而他们所求不过是一点粮食,反正近两年大郢年年丰收,给他们一点点粮食也不是什么损失,就当是大郢仁义,他们必定会感恩戴德,日后不会再犯。
听到这种观点,太师顿时嗤笑一声,大骂道:“我看是这些年的鱼肉将你的脑子都变成了肥肉,竟然期望饿狼感恩,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卓阳帝亦是瞬间冷了脸,立即冷笑了一声,也不看着众臣吵吵了。
他看向闻光寒,“闻郎中,你对你的上官工部尚书这番话作何感想?”
没错,说出这种不要脸的话的人就是工部尚书,他一听皇帝这种称呼,顿时反应了过来自己说了什么,脸色苍白。
被皇帝拿来当刀使,闻光寒暗暗叹了口气,上前一步,恭敬道:“议和可以。”
这话一出,朝堂顿时一片寂静,卓阳帝看着闻光寒的目光微微沉了两分。
如果闻光寒是这样的人……
谁知道闻光寒话锋一转,道:“等将他们赶出大郢,再找他们议和。到时候让他们赔偿咱们因这场战争所产生的损失,有银子拿银子,没银子拿铜、铁来替,实在不行,就让他们用牛羊来换。”
“说得好。”卓阳帝瞬间多云转晴,目泛精光,就连一边的太子都对闻光寒笑了笑。
闻光寒被他看得一愣,这太子什么意思。
而太子已然移开了目光,“闻郎中说得对,这场战争是他们发起的,到时候咱们将士疗伤、抚恤的银两、花费的屋屋子也要由他们赔偿。”
“我儿有魄力。”卓阳帝赞赏地看了太子一眼,而后倏地起身,君临天的气势瞬间袭来。
“我泱泱大郢,岂容北矛蛮子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