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即将出现的结果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要去火星!
此时在深潜器中的高征星,正回顾着人类这几十年来在木卫三的发现,自从当年王猛登陆木卫以来,那海底的异常生物,一直进步,似乎人类的接触导致了它们的变化,至于变化的具体原因科研人员, 并没有搞清楚,但这些年留的记录能清楚的看到这种变化过程。因此为了安全起见,乘坐深潜器的高征星,要尽量保持在这种奇特的未知鹦鹉螺生物的上浮极限范围之下。而随着深潜器的深度继续加深,下潜的速度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慢,终于在到达距离海面271公里的位置时,深潜器停止了下潜,高征星也在着漆黑的海洋中正式开始工作,在与地面进行过通信后,只见一个带着钩锁的探测机器,从深潜器上脱离下去,向着海底而去,而在深潜器上的高征星操控着探测器,向地面汇报着情况:“现已开始第一次手动探测工作!”“地面明白,注意声呐信号!”“是!”……数小时后,高征星通过耳麦再次汇报道:“探索机器人已经下降到了298公里!目前距离海底102公里!”“检测到异常声呐源正在接近!”随着高征星的声音,他眼前的声呐显示屏上也出现数个光点,这时地面回复的声音也到了他的耳麦中:“注意观察,若是出现问题,立刻断开探测机器人!”“明白!”随着光点的接近,很快高征星便看到了那类似蓝星鹦鹉螺,但又体型极为巨大的生物,所幸这样的生物,他在视频中看过无数次了,因此并不感到惊讶。“鹦鹉螺生物, 已经接近,准备开启微射线探测装置!”“地面明白!”随着高征星按下了深潜器的几个按钮后,他再次看向了探测器传回的画面,而看到画面里的内容,他的眼中不避免的出现了失望的神色:“未知鹦鹉螺生物出现了逃避现象!”“地面收到,暂时停止任务,准备返回中继站!”“明白!”高征星似乎听到了耳麦中传来了一声叹息,他也知道这叹息声的原因是什么,随着这些年与海底未知生物的接触,人类探测器对于海底未知生物的吸引力似乎有所下降,那些未知的海底生物,以往会对于探测器表现出疯狂的追随行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海底生物的这种行为模式开始变的克制起来,尤其是在地面使用用红外放射的方法对巨型鹦鹉螺进行照射后,这种鹦鹉螺的行为方式变有些诡异起来。对于这种行为,地面的科研人员,怀疑是放射红外法伤害到了这种海底的未知生物,这才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毕竟他们用的方法与人类医学中所用的X射线透视法有些类似,只不过X射线的局限性很大,无法用于远距离拍片。因此地面便选则了更为强大的放射性射线,尝试对这种海底生物予以照射,而因为缺少成像所用的金属背景板,他
们便用光谱红外法,去检测射线在巨型鹦鹉螺身上留下的离散能量,再经过程序分析以获得图像。而对于这种方法,一开始遭到了很多专家的反对,用强辐射去照射巨型鹦鹉螺可能会对其造成破坏,这很可能是一种残害生命的行为。但这种说法并不能站住脚,虽然人类发现这些巨型鹦鹉螺生物,能发出声呐信号。但这种声呐信号的复杂程度并不高,远比不上蓝星鲸类生命声波信号的复杂度,即使人类还无非准确的破解这些信号的含义,但在一些科研人员看来,这些鹦鹉螺生物,可能不是高等智慧生命。若非高等智慧生命,人类便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毕竟人类科技发展到现在,还无法准确的翻译动物的语言。如果真的不是高等智慧生命,那这些巨型鹦鹉螺也就不具备某些权益。可能就等同于人类生活中常见的小龙虾,或者是贝类生物。而对于这样的生命人类不知残害了多少,尤其是这些在木卫三上的生物学家,他们大学的第一节课可能便将一些小白鼠,或者小青蛙,活生生的解剖,或者是在之后的实验中,使用药物,观察药物的副作用,为人类的医学生物做出贡献。因此许多生物学家,对那些圣母心泛滥的社科类专家予以驳斥,并建议大都方面开发这样的技术。最终大都地面指挥中心听取了生物学家的建议,在同物理专家的努力下,花费了数年的时间,研制出了第一台高压水下红外射线透视仪,并通过飞船送到了,木卫三,而后通过新建好的通道,送到木卫三冰下海洋,对巨型鹦鹉螺发动巨量的强辐射,而这样做的效果也很显著,人类终于看到了鹦鹉螺壳内的一些模糊景象,壳内剧烈扭动和挣扎的东西,也预示着木卫三的鹦鹉螺和蓝星上的鹦鹉螺终究是有所不同的。但可惜的是,因为技术不成熟的原因,所照射的影像极为模糊,只能看到一个大概。回想着这件事,再联想到当前的情况,高征星心中也在怀疑是不是当初强辐射照射伤害到了巨型鹦鹉螺。“这恐怕也是当初地面紧急叫停强辐射探测的原因之一吧!”不知是想到了什么,高征星也叹息了一声,“既然探测器行不通,看来地面是准备实行第二套方案了!”此时,深潜器开始慢慢向上浮去,高征星也难得的稍微喘口气,他这时又打开了头盔上的信息投影面板,看着上面父亲的照片,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存在,一个向人类告知木卫三海底有着生命迹象的存在。“父亲所说的王猛真的存在吗?”回想起父亲告诉他,那些关于王猛的事迹,他一直都在怀疑这个存在是不是真的人类。那些听起来极为离谱的事情怎么看,都是不是一个普通人类能做到的事情。但想到父亲的为人,又想到王猛的事情只有他成为真正航天员后,在父
亲的申请下他才看到了关于王猛的一部分文件,他才知晓,真的存在这么一个人类,而且这个人类,现在已经到达了距离蓝星将近六万个天文单位的距离上。谷唹并且大都地面指挥中心还与王猛有着联系。可纵使这样,每当想起这样一个存在,他的心中都会蹦出同样的一个疑问:“那真的是人类吗?”不但是他,凡是知道王猛存在的航天员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说起来,父亲与王猛还有过接触!虽然这种接触不是直接面对面的。但要是王猛不是人类,那父亲岂不是成为第一个达到太阳系边际的人类,而且还是与外星高等文明接触过的第一人!”想到这里,高征星失笑一声,摇了摇头。他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出现这样幼稚的想法,收敛心绪后,他耐心的等待着深潜器的上浮,所幸上浮的速度要比下潜的速度要快一些,因此他很快便看到了中继基地,通过深潜器传回的图像,他看到了这个处于深海中的中继基地,相较于处于海面下50公里的海下基地,中继基地因为所处深度更大,所以建筑规模要更小,也更紧凑一些。而除此之外,还有一条直通海洋上方的线缆,因为海底漆黑的环境,这条闪着红点的线缆,仿佛一条通天的绳索,直通天际。而这条线缆的存在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无论是核聚变发电装置还是中微子通信装置的体积过于庞大,若是进入更深处的海域,便需要建造更为庞大的抗压系统,去放置这些巨大的装置。可纵使这些年里,各项科技有了飞速的发展,但要建立这样庞大的抗压系统,依旧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因此更深海洋的中继基地,便选择了这样折中的建造方法,通过线缆连接传递电力和信号,达到精简大量的设备,减低建造难度的目的。至于线缆面对一百多公里的距离能否有效的传输电力和信号,这完全不需高征星要担心,毕竟早在几十年前,地面的特高压技术便已经处于蓝星领先地位,上千公里的电力传输对于那时的地面并不是困难的事情,至于更复杂的海洋环境,当初在大都南部海域,为了保证那个南部大岛,以及上面海昌发射基地的电力运转安全问题,当时已经可以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铺设上百公里的海底高压电缆。而在几十年后的当下,这样的问题并没有难度,若是不是因为当前的飞船的运力以及预算问题,木卫三地面指挥中心,甚至想着往更深的地方建造中继基地。……此时,高征星已经进入了中继基地中。在休息了数个小时后,恢复精神的他,再次返回了深潜器中,他这次的任务,将不在是上次那般浅尝辄止,而面对这次需要执行的任务,不论是他,还是留在中继基地和海下基地的队员,还是在木卫三地表的指挥人员,都是一脸的严肃
,因为接下来的任务并不简单:“这次下潜一共两个大任务!”“经过商议研究,地面指挥中心决定,先执行海底探索任务!”“明白!”高征星回应了一声便开始为这项任务做准备。所谓为的海底探索任务,并不是要他开着深潜器降落海底。纵使人类当前的技术,已经有了降落木卫三海底的可能,但那巨型鹦鹉螺生物的行为极为怪异,声呐探测的数据又显示,海底可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鹦鹉螺生物,因此让开着深潜器进入海底可能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所以,要通过探测机器人,对木卫三的海底进行探测,收集这种鹦鹉螺的生存数据,以及确定木卫三是否如一些地质学家所预测的一样,是多层结构。即冰下海洋的海底也是冰层,在冰层下还存在着一层冰下海洋,带着这样的目的,带着线缆的深潜器开始下潜,两个小时后,深潜器到达了预定位置,在高征星的操作下,一台水下机器人,脱离深潜器继续下潜。对于木卫三地面指挥中心来说,这次的任务,意义极为重大。这将是人类第一次对木卫三海底世界开展的真正探索,以往的几十年里,人类虽然也尝试性的向木卫三的海底投射过探测器,可这些探测器因为鹦鹉螺的存在,很多探测器还未到海底便被捕获,为了防止被捕获,地面也尝试过将探测器做的更小,更不容易被发现,可纵使是这样,到了海底总要开机进行探索,最后的结果还是很快便失去了信号。至于为何这样,对于漆黑的海底来说,落下的探测器,也许就像开着灯光,在人类头顶上呼啸而过的外星飞船一样显眼。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对于木卫三海底的情况知道的并不多。所幸在大量的失败案例中,人类也摸索出了新的办法,开发出了隐形性能更好的水下探测器,若是再给这样的探测器赋予更快的速度,也许还能逃避巨型鹦鹉螺的追捕。因此在不断的实验下,新的水下机器人便出现了。而这种机器人的出现,也需要人的操作,在隔着海洋和冰层的情况下,机器人的操作存在着一定的延迟,面对复杂的海底环境,和鹦鹉螺的追捕,这种延迟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而这次高征星,进入深海的原因,便是要做到及时的操控水下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在有人操控的情况下,不但可以变的更灵活,还能及时调整方向,看到人们想看的东西。此时水下机器人还在继续下降,很快到达了距离海底50公里的位置,原本干净的海水似乎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漂浮物。而随着水下机器人的继续下潜,下方所在的一片区域,便是异常声呐源的聚集区,而那里是也人类一直好奇的一个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