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用太子之位,换娶珍珍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成炮灰原配后被权臣娇宠了!
第372章用太子之位换娶珍珍
想着他终于松了口“那咱家便在此候着王爷。”
“多谢。”肃王点点头目光看向王氏和苏晚温声安抚道“本王马上回来。”
王氏闻言终于抬眸看向他。
二人目光不期然对上她心里一跳连忙垂下目光低声道:“有劳王爷了。”
肃王顿了下温声道:“无妨你们且在这里等着。”说罢他便带着寂九匆匆离开了。
目送他走远了王氏才收回目光总是劳烦人家她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苏晚看了来她的想法拍了拍她的手“无事娘不要多想我们安心等着王爷回来便是。”
“嗯。”王氏叹了口气。
皇宫。
肃王到达静宁宫的时候皇帝和赵拓都在。
赵拓虽然陪在皇帝和太后身边但看得出来他有些紧张目光频频朝外张望。
然而他没等来传旨太监回宫复命却等来了肃王。
看到肃王赵拓一愣起身迎过去“肃王公怎么进宫了?”
肃王瞥了他一眼“太子殿下怎么也在这里?”
赵拓避重就轻地说:“孤陪皇祖母说说话。”
肃王自然知道他在此的目的却是没再说什么而是看向太后和皇帝直接道:“皇上、太后臣想收珍珍姑娘为义女还请成全。”
“什么?”皇帝和太后俱都一愣。
赵拓也握紧了拳头不明白肃王为何突然来这一出?
若肃王收珍珍为义女了那他不就不能娶珍珍了?
想到此他眉头紧紧皱起。
肃王叹了口气“臣孤寡半生膝下无一子半女如今珍珍姑娘甚得臣的眼缘便想收其为义女还望太后和皇上成全。”
太后本就怜他年纪不轻了至今仍旧孑然一人因此在听了他的话后心里也有几分难过。
只是……
“你来得太迟了哀家和皇上已经答应了太子将珍珍指婚给他当太子妃。”太后无奈地说。将珍珍指婚给了太子便不好再让肃王收珍珍为义女否则关系就太乱了于礼不合。
皇帝也颇为惋惜地说:“你们都看中了珍珍姑娘但你们关系摆在那里实在不好再让你收珍珍为义女。”
赵拓闻言心里一松主动道:“若是肃王公不嫌弃孤日后愿意侍奉王公左右。”
肃王闻言重重叹了口气无限伤感地说:“臣这一生忠于大晏社稷无所他求好不容易珍珍姑娘得了臣的眼缘想收她为义女竟然也不能得偿所愿。”
这话听得太后和皇帝都很过意不去。
因为肃王虽然贵为王爷向来清心寡欲几乎没有主动要过什么。
而且他是先帝仅存于世的兄弟他们也不忍他过得太凄凉他现在好不容易看中了珍珍想收她做义女他们实在有些不忍拒绝他的请求。
想着二人目光看向赵拓。
赵拓心里一沉连忙道:“肃王公京城中不乏性情贤良的贵女若您想要女儿可请父皇和皇祖母为您重新再物色人选。珍珍姑娘……孤甚是心悦实在不想错过她还望肃王公成全。”
皇帝和皇太后闻言心里叹了口气。
二人之所以突然下旨将傅珍珍选为太子妃也是听了赵拓这些话的缘故。
可现在肃王也相中了珍珍想让她做义女二人顿时便为难了起来。
肃王也没想到赵拓会说出这番话而看样子他是认真的。
他蹙眉沉默了一会儿才道:“呈如太子所言京中不乏性情贤良的贵女太子殿下又何必与臣争抢珍珍姑娘你大可择选别的贵女做太子妃。”
“可是肃王公孤很早以前便看上了珍珍姑娘她是个很好的姑娘孤认为她很合适做孤的太子妃别人都不合适。”赵拓的语气蓦然强势了几分大有不容质疑的架式。
肃王见他如此只好看向太后和皇帝“那便请太后和皇上定夺。”顿了顿又道“左右臣已经习惯了孑然一人大不了下半辈子依旧一个人。”
赵拓听得此言眉心跳了跳。
果然下一刻便听皇帝轻咳一声然后道:“太子你是晚辈肃王是你长辈你理应理让长辈这样吧朕重新帮你择选太子妃人选珍珍姑娘……便让你肃王公收去做义女好了。”
太后虽然不忍心疼爱的孙子失望但也不想看到肃王真的孤寡一人膝下一子半女都没有便附和点头“皇上说得不错太子你便让让我肃王公吧。”
肃王闻言心里一松
而赵拓却心下一沉。
看着座上的太后和皇帝他张了张唇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可是要让他放弃珍珍他实在做不到。
此时傅珍珍的倩影在他脑海里越发清晰了起来。
一颦一笑都能牵动他的思绪。
今日他特地进宫来求父皇和皇祖母二人也已经答应了将珍珍指给他做太子妃眼看他的心愿便要成了却没想到杀出个肃王。
他在相府住了那么久若真看上了珍珍想让他做义女之前为何没有动作却偏在皇祖母派人去传旨后才突然求进宫来。
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有意为之。
他并不笨很快想清楚了症结所在。
看来是傅璟琛不想他娶珍珍。
想到此他抿紧了唇突然道:“父皇、皇祖母我能否用太子之位换娶珍珍?”
此言一出惊了殿中三人。
不止是皇帝和太后便连肃王也是吃惊地看着他。
皇帝率先反应过来皱眉沉声问:“你说什么?”
赵拓沉默了下重新道:“我想用太子之位换娶珍珍还望父皇和皇祖母成全能将珍珍嫁予我。”
这回皇帝终于确定自己没有听错失望且不敢置信地看着他“你为了一个女人竟然连储君之位都不要了?”
“儿臣不想欺瞒父皇其实储君之位儿臣也想要但是如果能用储君之位换珍珍儿臣愿意放弃。”赵拓垂首道。
皇帝闻言怒不可遏抓起手边的茶杯便狠狠砸向赵拓。
“赵拓你这个混账东西在你眼里储君之位竟是可以拿去换女人的?那在你眼里大晏之于何地大晏江山、百姓之于何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