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戏班子斗戏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桃源仙村!
中秋节请戏班子唱戏,是仙源村和附近几个村子独有的习俗,至少在附近十里八乡是比较独特的。每到中秋节,附近几个村子,都要轮流请戏班子唱戏,然后其他村子的人跑过来凑热闹。唱戏一般是从中秋前一天开始,持续三天。有些豪气的村子,让戏班子连唱个五六天也是可能的,这个没有定数。不过肯定不会唱四天就是了,这个数字不太吉利~当然,中秋节唱戏,并不是请戏班子来唱个戏就完事了。放烟花,烧宝塔,燃天灯,各种各样的活动应有尽有。所以爱看戏的能来看戏,不爱看戏的也有的玩,不管什么人过来,反正不会觉得无聊。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习俗,为什么只有仙源村和附近几个村子才有这样的民俗,那就不知道了。林一凡知道的是,最近几年,附近已经有其他村子,开始玩起了这套习俗,热闹并不比仙源村这边的差。嗯,跟习俗有关的事情,怎么能叫抄呢,这叫借鉴!反正只要够热闹,其实乡亲们是不在乎多一项习俗出来的。当然,仙源村这边的习俗流传的久,牌子硬,爱凑热闹的人,大部分还是愿意来这边凑凑热闹。没到那时候,附近十里八乡,甚至县里省里都会有不少人慕名而来看戏,让唱戏的那个村子连续好几天都人声鼎沸。所以中秋节唱戏,对附近这几个村子来说,就是最有牌面的时候了,每一次都不能马虎。从挑选戏班子,到搭建戏台每一处都要精益求精,确保不出错。不然,那可就丢了全村人的脸面。往年仙源村对于中秋节唱戏这种事情,做的是最敷衍的。因为没钱呐,就算想做的好一点,没钱那也白搭。不过今年不一样了,仙源村靠着农家乐和各种产业,那是赚了不少的钱。随便漏一点出来,都足够把中秋节唱戏安排的明明白白。那些戏班子的掌班,个个也都是人精。仙源村一发出邀约,他们就跟闻见腥味似的,一窝蜂地跑过来了。村里的那些个老人,基本上都是戏迷,林启贤和李秀花也不例外。现在戏班子过来了,家里又没人,他们自然只能是去凑热闹去了。见家里也没什么吃的,几人也没在家继续呆着,干脆也去凑凑热闹。他们都不用询问戏班子现在在哪里,因为他们已经隐隐约约听见一个方向传来了唱戏的声音。几人往那个方向走了过去,果然没一会儿就到了地方。村里的小广场,其实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人群中,不时有唱戏声从里面飘出来,不过人们的叫好声更是响成一片,完全把唱戏声给高祖了。林一凡他们凑近了,才听清楚了唱的是什么。“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人人夸我潘安貌原来纱帽罩婵娟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我考状元不为作高官为了多情李公子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几句戏
词,随着流畅明快,抑扬顿挫的唱腔,传进了他们的耳中。“好!”听完戏的村民们,毫不吝惜自己的掌声,把巴掌拍的震天响。“这是什么戏啊?”没听过戏的颜思茜好奇道。“这是黄梅戏女驸马。”周围的环境太过嘈杂,林一凡回应的时候,声音都忍不住提高了不少。不过没一会儿,嘈杂的声音就消失了,因为另一个人开腔了。前来看戏的村民们那可是非常有素质的,人家一开腔他们就噤声。要是村里开大会的时候也能这样,村长估计能感动哭。“刘大哥讲的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比刚才的唱腔要铿锵有力不少的戏腔,唱出了几句戏词,然后就停住了。显然,这些人是再挑一个戏段比唱功呢。“好!”这人一唱完,又收获了和刚才那人一样的待遇,也不知道到底谁更好。“这人唱的戏,好像跟刚才那个不太一样吧。”即便是颜思茜这个没听过戏的人,也听出了前后两人唱的戏,有明显的差别。“没错,这人唱的是豫剧里面花木兰的一个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是要比黄梅戏听起来豪迈大气一些。”林一凡点了点头说道。“这怎么还是两个剧种呢,村里人的口味这么杂的吗?”颜思茜闻言,很是惊讶道。“你说对了,村里人的口味,还真就是这么杂,什么戏都能听一听。”林一凡淡笑着回应道。两人闲聊的当口,又换了个人开腔了。“秋风起落叶飘秋月挂天上,剪不断缕缕忧思绕愁肠。不料想一池静水生波浪,我夫君射死九日,惹恼了他们的父王。”这唱腔,又和前两人有所区别。“这又是什么剧,该不会又换了个剧种吧?”颜思茜都觉得自己不该问,明显又有区别。“听这唱腔应该是京剧,不过他唱的是什么戏我就不知道了,还真没听过。”“不过按内容来看,应该跟嫦娥后羿有点关系。”之前一听就听出是什么戏来的林一凡,这次有些不确定了。其他的村民们,也跟他有同样的疑惑,所以人家唱完后,他们都忘了给与掌声,窃窃私语起来。“这位掌班,请问这是什么戏,我们怎么从来都没听过?”林启贤代表村民询问道。“各位老板,这戏啊,叫嫦娥奔月,是梅兰芳梅大师为了应中秋的时节弄出来的,不过后来失传了。”“前些年,梅兰芳大师的儿子梅葆玖大师,觉得这剧失传太可惜了,就让他的弟子肖迪复原。”“这不,就把嫦娥奔月给复原出来了,我也是新学不久,各位老板觉得可还好?”被提问的掌班,不慌不忙地把嫦娥奔月这部戏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好,唱的真好!”“中秋的时候听嫦娥奔月太应时了,要不就定这一家吧。”“这部戏都没听过呢,当然要定这家,其他
戏都听过好几遍了。”村民们听完他的话,立马给与了热情的反馈,还不忘相互讨论,把这家戏班子给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