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科举新风起,匠造创辉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刺杀消息很快传到皇宫,朱元璋震怒,立即下令封锁城门,彻查刺客身份。朱标虽然卧病在床,闻讯后也强撑着坐起,派人前去探视儿子的伤势。
翌日清晨,朱元璋亲临东宫,看望受伤的朱雄英。见孙儿右臂缠着绷带,但精神尚好,朱元璋稍感安慰。
\祖父,此事必有内情。\朱雄英沉声道,\这些刺客训练有素,知道我的行踪,显然是有人预谋已久。\
朱元璋目光如电:\朕已命锦衣卫彻查,定会揪出幕后黑手!\
经过三日严密调查,锦衣卫终于有了重大发现。被擒获的两名刺客经过严刑拷打,供出他们受命于一位名叫郑山的武官,而此人正是兵部侍郎魏俊的心腹。更令人震惊的是,魏俊与朱允炆关系密切,常有密会。
朱元璋闻报后,立即召见朱允炆质问。
\孙儿,朕问你,你与兵部侍郎魏俊可有私下往来?\朱元璋目光如炬,直视朱允炆。
朱允炆面色微变,但很快恢复镇定:\回祖父,魏侍郎乃朝廷命官,孙儿与他偶有交谈,但绝无密谋之事。至于刺杀太孙一事,孙儿更是毫不知情!\
\那郑山呢?你可认识?\朱元璋继续追问。
\郑山?\朱允炆装作思索状,\孙儿对此人毫无印象。\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朱允炆一眼,虽有怀疑,但证据不足,未能定论。他最终只是严厉警告:\无论幕后黑手是谁,朕必将严惩不贷!你身为皇孙,更应谨言慎行,不可有任何不轨之举!\
朱允炆连连叩首:\孙儿岂敢有不轨之心?定当谨记祖父教诲。\
朱标闻讯后,尽管身体虚弱,仍坚持召见朱允炆。
\允炆,你与为父一样流着朱家的血。\朱标语气低沉但严厉,\无论你与雄英有何政见分歧,都不该以谋害兄弟的方式解决。若再有类似之事,别说祖父不饶你,就是为父也绝不轻饶!\
朱允炆脸色苍白,连连叩首:\父亲明鉴,儿臣绝无此等心思!此次刺杀事件,儿臣确实毫不知情。\
事后,朱元璋下令加强对朱雄英的保护,同时也开始密切关注朝中各派系动向。魏俊被革职查办,郑山则被处以极刑。
伤愈后,朱雄英并未因此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推动军改。然而,他也变得更加谨慎,开始逐步疏远那些立场可疑的朝臣,同时拉拢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才,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
\此次刺杀虽未得逞,却是个警醒。\朱雄英对心腹说道,\朝中暗流涌动,我们必须更加小心行事。军改关乎国家长远利益,不容有失。从今往后,每项改革都要更加周密谨慎,不给任何人可乘之机。\
科举改革试点已满一年。这日清晨,朱雄英端坐在文渊阁,桌上摊开着一叠厚厚的报告。这是各地官员对新科进士工作表现的评估,密密麻麻的文字中,记录着改革的成果与挑战。
\太孙,新科进士们已在大殿外等候。\周谦轻声禀报。
朱雄英微微点头:\请他们进来吧。\
不多时,二十余位年轻人鱼贯而入。他们是通过改革后科举考试选拔出的首批新科进士,有的专精算学,有的精通水利,还有的擅长天文历法。这些年轻人虽然身着统一的官服,但眼神中闪烁着与传统士子不同的光芒——更加实际,更富创造力。
\诸位免礼。\朱雄英示意众人起身,目光亲切地扫过每一张面孔,\一年来,各位在各自岗位上的表现,朝廷已有所闻。今日召集诸位,一是想听听大家在实际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二是想了解各位有何创新之举,可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众人相视一眼,一位名叫陈应的年轻人率先上前一步:\回太孙,微臣蒙朝廷恩典,被派往江南主持水利事务。在实地考察中,微臣发现当地农民使用的水车效率低下,需要大量人力牛力,却收效甚微。\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小心展开:\微臣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改良型水车,利用水流冲击力和轮齿传动原理,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试验证明,新水车可减少一半人力,却提高三成出水量。\
朱雄英接过图纸,仔细端详,眼前一亮:\妙!此设计既巧妙又实用,若能推广,必将大大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粮食产量。\
陈应受到鼓舞,继续道:\目前已在江南五县试行,效果显着。当地农民称之为'神车',纷纷请求制作。只是工匠有限,推广速度不够快。\
\这个问题容易解决。\朱雄英当即决定,\朝廷可拨专款,在各地培训工匠,加快推广速度。\
另一位名叫郑元的进士也上前禀报:\太孙,微臣在户部任职,负责赋税核算。传统计算方法繁琐复杂,易出错漏,且百姓难以理解,常生怨言。\
他取出一本薄册:\微臣设计了一套简化的赋税计算方法,并编制了查表册子,使征收人员只需查表便可得出准确税额。此法既减少了差错,又使征收更加公平透明,百姓也能一目了然自己应缴多少,不会被胡乱加征。\
朱雄英翻阅册子,连连点头:\郑爱卿此举甚善!既方便了官府,又保障了百姓利益,可谓一举两得。\
一位接一位,新科进士们争相汇报自己的工作和创新。有的改良了农具,有的优化了盐铁生产工艺,还有的简化了司法程序,使案件审理更加高效公正。每一项创新,都直接解决了实际问题,都能切实改善国计民生。
\诸位的表现令孙儿欣慰。\朱雄英由衷地说,\传统学问固然重要,但实用知识更能直接造福百姓。科举本为选贤任能,而非单纯考校文章辞藻。诸位既有真才实学,又肯深入实际,正是国家之栋梁!\
他环视众人,语气坚定:\孙儿希望诸位继续大胆创新,不拘泥于旧制。有任何好的想法,都可直接上奏,朝廷必会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