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宁县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阿姐,我中举了!!
空中白云连绵,遮掩了刺眼毒辣的阳光。
顺着官道下坡,一座修建在河谷地带的古老城池顿时映入眼帘。
城池一眼看不到头,远远看过去就像是一头匍匐在地面上的猛兽。
一条宽阔的长河宛如银色丝带,自上而下,蜿蜒穿过城池,不知流向何处。
陈及冠双眼发亮,心里猛的松一口气,总算到县城了。
走了快一天路,饶是他身体强健,也感觉有些疲惫。
往前走一里,县城更加清晰。
斑驳的灰色城墙包围着这座城池,城墙主体采用夯土结构,并辅以砖石加固装饰。
县城虽然只是一座普通县城,但城墙却相当完善,墙体、城门、瓮城、角楼、敌楼等一应俱全。
城墙高三丈,也就是十米,城门上面有一块巨大的木匾,上面从右至左写着宁县两个字。
城门呈现圆弧形,厚重宽大,表面还镶嵌了铁质门钉,城洞处有两个兵士。
这两名兵士穿着红色长袍,外罩山文甲,头戴飞碟帽,手里握着红缨长枪,腰板挺的笔直,如青松。
陈及冠不由多看了这两名士兵一眼,他本以为古代的士兵装备应该很简陋。
不对,是宁县的武备很简陋,毕竟只是一座普通县城,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位置,没成想这些士兵却看起来很精锐。
精锐好啊,说明现在是太平盛世,县令也是个有能力的,社会安定,不会发生动乱。
他现在就是需要安稳的环境来读书科举,不然要是动辄发生天灾兵祸,那他也不用想着读书科举了。
干脆直接起义入伍,在战场上搏出一份功劳来算了。
想着这些有的没的,陈及冠和苏虎跟在陈大山后面,排队朝城里走去。
宁县入城不需要缴纳城门税,或者说古代很少有城池会要求缴纳城门税,特别是在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
除了两名士兵以外,城门还有几名衙役,这些衙役主要是盘查商队,检查路引和防止携带违禁商品。
在本县辖区范围内行走是不用路引的,但涉及到跨县或者跨州的话,就需要路引,大景王朝对于人口流动查得很严。
陈及冠三人自然是没什么好盘查的,衙役多看了两眼面冠如玉的陈及冠,心里赞叹好一个俊俏后生,便放他们进城去了。
来到城里,街道明显要比白马镇宽敞许多,足以容纳两辆马车并排通过。
地面同样是土坯地面,但两侧栽种有树木,来往的行人更多。
而这些行人的穿着也要好上许多,很少见有人穿着麻布衣裳,偶尔还能看见有人穿着颜色鲜艳的细布衣裳。
陈及冠好奇张望,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十分新鲜。
两人来到城里,先是找了一家食肆,各自要了一碗阳春面。
连面带汤吃了个干干净净,三人这才感觉活了过来,精神气恢复了不少。
陈及冠本想拿出银子结账,但小二苦涩看着他,低头哈腰道:“客官,这,本店只是小本买卖,哪里找的开银子?”
一碗阳春面也就十二文钱。
陈大山笑呵呵拿出铜钱,数了三十六文给小二。
走出食肆,陈大山去找路人打听了一下,随后摇头回来,“冠哥儿,牛市已经关了,明日清晨才会开启。”
陈及冠也不失望,“那我们在县城歇息一晚,明日再去买。”
三人无事,便在城里闲逛,陈大山和苏虎虽然来过几次县城,但都是服徭役,还真没正儿八经逛过县城。
越往县城里面走,肉眼可见更加繁华,哪怕是下午时分,路边依然能看见不少小贩。
苏虎来到一处卖糖葫芦的人旁边,花了六文钱买了一串糖葫芦。
这是稀罕吃食,上面裹的糖衣是难得的好东西,糖在古代太珍贵了。
苏虎拿给陈及冠,憨笑一声,“冠哥儿,你吃,这个好吃。”
陈及冠接过去,反问道:“姐夫,你咋知道糖葫芦好吃?莫不是偷偷吃过?”
苏虎连忙摆手,“没有,没有,俺只是听别人说过。”
陈及冠不再逗他,咬了一口,酸酸甜甜的滋味在口腔中弥漫开来。
一边吃着糖葫芦,一边走在街上,感觉十分惬意,如果街上的灰尘再少些就更好了。
陈及冠走在路上,回头率出乎意料的高,行人有意无意都会看他两眼。
特别是有些小娘子,见了他顿时眼前一亮,脸颊上飞起两朵红晕,也不知道心里在琢磨什么。
甚至有人大胆招呼,“小哥,看看奴家的豆腐吧,吃了咸菜滚豆腐,天上神仙不及吾。”
陈及冠缩了缩脖子,女子不应含蓄一些吗,怎的如此大胆?
他还只是个孩子!
快步离开,不知不觉离开了土坯街道,跨上了青石板路。
周围要安静许多,街道两旁全是高墙黛瓦,一看就知道这里是宁县大家族聚集的地方。
陈及冠正想离开,却看到了斜对面的四海钱庄,犹豫一下,还是迈步走了进去。
四海钱庄修建的磅礴大气,门口有两座一丈高的石狮子,口中衔着石珠。
拾阶而上,雕梁画栋,地面铺着光洁木板,里面不断传来算盘敲打的声音,隐约间还有一股铜银味道。
陈及冠却不觉得这是铜臭,这味道分明好极了。
陈大山和苏虎不敢走进这等地方,就在门外等候。
“不知小哥前来所为何事?”
一个穿着暗灰色细布长袍,留着山羊胡,戴着黑色高帽的老者看了他一眼,问道。
陈及冠拱手,“小子是想换些银子。”
八十两的银票,面值太大了,很少有地方能找开,还是换成银子来到方便。
老者看了他一眼,领他来到柜台,示意陈及冠将银票给他。
陈及冠从怀里拿出保存完好的银票,老者接过去,拿了一个放大镜出来,仔细观看。
陈及冠愣了一下,大景王朝已经有放大镜了?
不对,放大镜古代自古有之,也算不上什么稀奇的事情。
老者查验之后,肯定点头,“银票属实,不知小哥想取多少银子。”
陈及冠说道,“八十两,全部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