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四合院:影视打怪系统 > 第124章 地下的东西呢?

第124章 地下的东西呢?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四合院:影视打怪系统!

春风席卷而至,小商小贩的数量不断增多。

信息相对流畅,各地物价相差不大,转卖物资的利润不是很高。

龙法借鉴了武法,几乎不存在什么有钱合法,没钱不合法。

自然资源,全部公有,民营经商的范围有限。

海淀,马家。

今年三十八岁的马丽华,确认可以经商,决定挖出埋在地下的财宝和紫檀木家具。

马家的几个人,挥舞着锄头,挖开一尺多深的泥土。

打开实木板,马丽华走进地下室。

“装大黄鱼的箱子没了?紫檀木家具也没了?”

埋在地下的东西全部消失,马丽华瘫软在地。

“大姐,地下的东西呢?”

“当初家里值钱的东西,是我们一起藏在这里的。”

“大姐,东西不见了,你只能继续当裁缝,我们几个也只能继续当工人。”

“我也不知道东西去哪了。”

“大姐,地下的东西,我们都有份,你藏在哪了?”

“那么多东西,你们经常过来看,我有能力拿走?”

“这都二十几年了,谁知道你什么时候拿走的!”

“就是,二十几年时间,我们也就最初几年,经常过来看......”

原本马丽华打算弄点钱,然后去港城投资房地产。

最近几年,港城的房地产行业非常火爆,利润异常丰厚。

把见不得光的钱财,弄到港城转一圈,她就能名正言顺的成为有钱人。

哪知藏在地下的东西都没了,没有创业基金的马丽华,只能继续去制衣厂上班。

马家争吵片刻,担心被外人听到,只得偃旗息鼓。

正阳门,牛家。

曾经不可一世的牛爷,看着空荡荡的地下室,神情陷入呆滞。

当初藏了不少东西在地下,如今全部不翼而飞。

没有大小黄鱼,也没珠宝首饰,牛家飞不起来了。

这些年来,明面上的钱,牛家挥霍殆尽。

藏在地下的财宝全部消失,儿女工作一般,牛爷也没退休金,往后日子难过了。

盗墓?私人盗墓违法,起步就是十年。

找到坟墓不难,找到有价值的古墓不容易。

即使找到有价值的古墓,还要面临各种风险。

最近这几个月,组团盗墓的人,都被人举报了。

武安国的三轨卫星,能监控整个蓝星。

小白接管三轨卫星后,只要有人盗墓,它就会联系龙警。

龙国发生的事,武安国没资格插手?

小白冒充投币电话,谁知道举报盗墓团伙的,不是龙国人,而是武安国的小白?

藏在地下的东西消失,不少人失去一飞冲天的能力。

四合院,阎家。

“爸,妈,我和解成想开一个饭馆,还差一些钱,你们能不能借一些钱给我们?”范艳神情期待的看着阎埠贵夫妇。

“你们想借多少?”阎埠贵问道。

五五年当老师,七七年退休,阎埠贵当了二十二年的小学老师。

当老师之前,小业主成分的阎家,存款有一万五千多。

阎埠贵现在的存款,已有两万五千多。

单靠阎埠贵当老师的工资,勉强够阎家每个月的开销。

工作贷......结婚贷,加上存款利息,这才让他的存款,飙升到两万五千多。

前几年银行利息最高的时候,五年定期的年利息,足有百分之十一。

上辈子的龙国,四九年的时候,把钱存进银行,年利息惊世骇俗,高达252%。五零年最初年利息156%,之后年利息降为34.8%......

“爸,妈,我们想借一万。”范艳说道。

“从银行贷款,利息11.2%,我们借一万给你们,利息收8%,怎么样?”阎埠贵笑着问道。

从银行贷款很难,他只收8%的利息,阎埠贵觉得对得起儿子儿媳了。

阎解成本想讨价还价,范艳碰了一下他的胳膊,应了下来。

租门市买东西,用了四千多块钱,范艳和阎解成找到何雨柱,让对方帮忙掌勺。

“你们一个月,给我多少钱?”何雨柱直奔主题。

没媳妇没孩子的何雨柱,只想多挣点钱。

在纺织厂上班,他每个月的工资,涨到了一百二十几块钱。

“我们每个月给你五百。”阎解成说道。

“五百就想把我打发了?”何雨柱没好气的看着二人。

在纺织厂上班,每月工资一百二十几块钱,在干十几年,他还能领退休金。

去阎解成和范艳的饭馆掌勺,每月五百块钱,看着工资涨了将近四倍,实则未来没有保障。

“柱子,我们全家出钱,给你开个饭馆。”李有容走了出来。

外面开饭馆的人,每月净利润几千上万,李有容又不是没听人说过。

何大清、何雨柱、何雨水、何自强、何雨梁、何雨晨都在上班,家里的钱加起来,少说也有两万多,弄一个普通的饭馆绰绰有余。

何大清和何雨柱的厨艺都很精湛,只要操作得当,饭馆肯定能赚钱。

“妈,我听您的。”亲爹和后妈想让何雨水和何自强,今后照顾他,何雨柱早就知道了。

何雨柱不愿去他们的饭馆,范艳和阎解成只得重新去找厨师。

趁着厂里休息,何雨柱在小妹何雨珊的陪伴下,出去找门市。

对于自己的厨艺,何雨柱非常自信。

他爹何大清,今年也才六十四,等饭馆开起来,何大清还能掌勺几年。

几天都没找到合适的厨师,阎解成和范艳商量一番后,决定开个火锅店。

找到合适的门市,何雨柱将其租了下来。

忙活大半个月,何家饭馆正式开业。

何大清、何雨柱掌勺,李有容帮忙,何雨晨和何雨梁也请了假。

厨艺精湛,价格不贵,饭馆的生意越来越好。

工作不是很好,工资也不多的何雨晨、何雨梁,都去厂里辞了职,然后在饭馆上班。

何雨梁的媳妇陈玲,把孩子送到娘家,也去何家饭馆上班了。

“今天赚了八百多,要是每天都赚这么多,一个月毛利润差不多两万五。”

“饭馆六个人,平均下来,每人月收入四千,税后收入三千多?”

“爸和大哥掌勺,他们两个应该多分一些。”

“柱子累着了,他多分一些。”

“我们是一家人,用不着算那么清楚,六个人平分。”

讨论一番后,饭馆的利润,何大清和何雨柱各占两成,另外四人各占一成。

何大清的钱再多,今后都是他们继承。

何雨柱没媳妇没娃,手里的钱,最后也是他们的。

中专毕业十多年的何雨水和何自强,都升到了正科级。

何家饭馆的生意越来越好,阎解成和范艳的火锅店生意还不错。

院里不少邻居,羡慕饭馆和火锅店的生意,接二连三的效仿。

没有厨艺精湛的厨师?火锅店的入门难度又不高。

今年四十五岁,人老珠黄的秦淮茹,只是一级钳工,每月工资四十几块钱。

小当下乡的时候,生了个女儿,下乡结束的她,独自带娃归来。

贾家的房子,是一间厢房隔成的两间,勉强够住。

六十多岁的张翠花,以易中海留下的两间房子,跟贾家搭伙过日子。

易中海死后,不到七年时间,张翠花的存款,从六千出头,下降到三千多。

年龄越来越大,张翠花的身体越来越差,她需要养老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