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太清传人 > 第五章 南柯非一梦

第五章 南柯非一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太清传人!

好在路宁见机得快,早早拿话僵住敖钰,自请受罚,那敖钰却是不好开口硬罚他,胸中一口气又没出发,正作没奈何处,便听得温半江真人在一旁说道:“清河龙君处事公道,知错能改,果然不愧东海贵胄、嫡派龙子。”

“先前龙君所言阴阳易元丹之事,实在谈不上一个求字,我紫玄派灵丹虽然向不轻易许人,但本门与四海龙族素来交好,令爱又将拜入广法真人门下,看在广法师兄面上,温某也不会舍不得一颗灵丹。”

“方才温某沉吟,不过是阴阳易元丹炼制不易,如今手头也无现成的灵药,还需再行搜集药材,开炉炼制才可,故此才会怠慢了龙君,还请龙君勿要见怪。”

敖钰闻言大喜,此事才是他如今心头最为看重的,一听温半江真人提及,顿时将路宁的事情忘在脑后,匆匆站了起来,皱着眉头一扫阁中的几个妖魔鬼怪,不悦的挥了挥手。

那鳌侍卫,鼋将军连忙将妖魔鬼怪们带将下去,至于如何处置这些胆大妄为之辈,如何送那些被强索而来的生魂回去之类的事情也是不用说了,只有骂了龙君一顿的路宁没人去理会他,任由他站在飞霆阁中。

敖钰自己则是带着女儿敖令微径直走到温半江身前躬身行礼道:“真人慷慨,却叫本君如何谢真人!呃,微儿,你速去天珍楼,将本君珍藏的六件法宝和**药材取来,真人,此乃是我一点心意,还请真人万勿推辞啊!”

敖令微瞥了路宁一眼,方才依言去了,温半江却笑曰:“清河龙君客气了,灵丹虽然难得,龙君这一份爱女之心更是难得。”

“况且炼丹的药物都是天生地长,温某也不过是将其采来炮制一番,借花献佛罢了,什么酬谢温某全都不需,只是这阴阳易元丹炼制时耗用药材甚多,温某手中尚欠缺不少,只怕还要耽搁几年功夫才能开炉,却不知龙君可能等得?”

“不知真人炼丹还缺什么,可否告之?本君自有处能求来。”清河君敖钰回道。

他这倒不是在夸口显身家,只是在阐述一个事实罢了,毕竟整个东海龙族就是他的后盾,便是比起道魔九大派的家底来也不见得差了,就算偌大的东海没有,总不成天下四海都没有吧?

要不是敖钰知道紫玄派丹方非同小可,不好直接求赐丹方,否则的话,恐怕就不是问温半江真人缺什么,而是直接索了丹方,照方上所有材料十倍供给了。

温半江也知道敖钰身家与别不同,因此也不跟他客气,当下凝聚法力写下半份丹方来,里面不但有炼制阴阳易元丹所缺的材料,也有自己的夹私,皆是半江真人搜寻已久却不曾得到的天地奇珍,加在一起足有数百种之多。

那敖钰接过丹方来,也不以丹方上材料之多为异,他连送人药材都是论“库”的,又岂会惊讶于几百种材料?

故此只是略看一看内容,见光凭自己清河龙宫库藏凑不齐丹方,还缺七种极珍奇的天材地宝,便对温半江言道:“真人,此方上的诸多材料一多半本君都有,这便着人取来,还有一些,本君即日就回东海求取,不过数日功夫就能凑齐,真人还请放心。”

“既然如此,温某便留在清河一带盘桓数日,待到龙君凑齐方上的材料,再来寻温某用数月功夫开上一炉,到时自然便有阴阳易元丹相赠。”

“真人!您如此厚德,本君着实铭感于心,还请真人少歇,本君还有重谢……”敖钰满心欢喜,还待要与真人叙话讲情,却听得“啪嗒”一声,转头一看,却是自家身后不远处站着的路宁路书生,居然莫名的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敖钰见状不免有些惊讶,问左右道:“这书生怎得晕了过去,是何人所为?”

左右侍立之辈皆答“不知”,温半江却在一旁笑道:“龙君莫非忘了,适才此子犯上,曾在龙君几案上取了几个果子,半盏残酒吃了,想这些龙宫宝物,他一介凡夫俗子,又是个生魂之身,哪里经受得住?”

“如今他便是受不得果子与酒水中的天地精华冲击,神魂激荡、晕了过去,虽没有什么大碍,但是数十年内,怕是清醒不了了。”

敖钰闻听此言也不禁莞尔,暗藏的火气消了大半,暗道这小子到底是个凡人,虽然胆大包天,连自己都敢训斥,究竟还占着道理在,自己堂堂东海龙子一河之君,又何必与他一般见识?没的失了身份。

温半江在一边察言观色,适时插口道:“既然此子已然得了教训,龙君便施个恩典,赦他一命,放他还阳算了,到底是个少年,生在阳世也不曾有多少年岁,要是在此一醉数十年,醒来便成老朽,也甚无趣不是?”

温半江为路宁开脱之意昭然若揭,敖钰自然不会不明其意,他有求于人,于是也就就坡下驴,“真人所言甚是,一个无知少年罢了,本君自然不会和他计较,鼋将军,你去内库取一颗凝素丸来给他服下,解了天地精华冲突之厄,再用本君符诏送他还阳去吧。”

“何须龙君破费一颗凝素丸,温某这儿有药。”温半江止住鼋将军动作,随手自袖中取出一颗指头大小的丹药来,用手一指,那丹药便化作一道流光飞入路宁之口。

“此丹解天地精华冲突足以,鼋将军这便送他还阳就是了。”

原来温半江知道凝素丸乃是一种消弭天地元气精华的丹药,本来是用来处罚犯过的修炼之人,用此丸瓦解其体内的法力,小小一颗便能散去数十年的苦功,用来治路宁本也对症。

只是半江真人觉得路宁此子聪明机敏、胆大心细,行事也正派,很对自己胃口,奈何暗自一看路宁,虽然心性上的天赋上佳,但修道的根骨却也平常,更是个没有仙缘的,永世也感应不到天地之力,无法踏足修炼之道,心中不免有些可惜。

真人心想既然相逢便是一场缘法,干脆便再送你这少年一个好处罢,于是就从中相助,用一颗自炼的丹药换了凝素丸。

温半江这颗丹药也没什么了不得的功效,只是能将路宁如今体内磅礴的天地精华融合在药力里,化入其神魂之中,虽然这书生不能踏上修道之途,但是凭了这些天地精华缓缓发挥,也能轻松活上个百余年,而且神聪目明,至死不衰,对于凡人来言便是天大的好处了。

敖钰自是不知道温真人心中如何想法,就算知道也不会去理会,那鼋将军更是个惟命是从的主儿,见到敖钰再无话说,便告了个罪,伸手将依旧昏迷的路宁生魂摄入掌中,转身出得玄元灵水宫。

到了湖水之中,这头大妖怪便自显出巨鼋真身,四足划水,比那空中飞鸟还疾,片刻间就游出了小镜湖,沿河而上,不一时便已经重回当初被鬼差强索魂魄的小船附近。

须知鼋将军是个浑人,虽然龙君有命让他持符诏送路宁还阳,他却没耐烦做这许多麻烦事,直接使个法术从河心冲到半空,伸爪一抹,将路宁身上那些龙宫衣饰抹了,把魂魄往船头肉身上一掼便自了事,径直回小镜湖找敖钰复命去了。

暂且按下敖钰与温半江真人等事不提,单说这位路宁路公子,无端端连遭了几番风波,虽然侥幸未曾身死,还得了些好处,可苦头却也自吃了不少,这一下生魂被掼回肉身,又是一番神魂冲撞,因此就算回魂复生也不曾醒来,依旧伏在船头昏睡。

直到第二天一早,那船家起来才看见路宁“醉”在船头,似乎受得风寒不轻,连忙唤起两个老家人路忠路孝,把公子扶入船舱将养,又弄了些鱼肉姜汤喂下,直忙活到中午时分方才见路宁回醒过来,而且神情有些不清,又过了好半天才定下神来。

两个老家人见状,不免埋怨了路宁一番,只是见他神情似是还没有完全清醒,也不好太过聒噪,嘱咐几句后就让路宁一个人待在船舱里休养,倒是让他有暇能够捋一捋脑中纷乱的思绪。

原来敖钰让鼋将军拿符诏送路宁还阳,本意是要鼋将军把路宁送到太平县的城隍处,由地府鬼差将路宁解回原本身躯。

那地府中的鬼差自有许多手段,让路宁记不得先前玄元灵水宫中发生的诸般事情,也免得泄露了神道之秘。

却不想鼋将军是个浑人,自家做主免掉了地府之行,直接把路宁送回肉身之中,倒让这位路公子得了个便宜,除却前后两次昏迷之时发生的事情之外,昨夜发生的种种竟是一丝没忘。

本来路宁虽然还能回想起这些事情,却也有些迷糊,不知道这些记忆到底是不是南柯一梦,毕竟鬼差索魂、水底龙宫、怒斥龙君等事都太过离奇,虽然是自家亲身经历,此时想来却都有点匪夷所思之感,不知道昨夜之事是幻是真。

但偏生事有凑巧,昨夜鼋将军将龙宫衣饰取走时,却有一块原本系在腰带上的玉饰不曾解开,没被拿走,待到路宁魂魄归窍之后,这一块显然不是凡间之物的玉佩居然也随之出现在路宁肉身的掌心之中。

这玉佩约莫鸡子大小,五色斑斓、温润无比,用一根红色丝线系住,散发着丝丝暖意,似乎是在不停提醒路宁,昨夜那一切并非是酒醉之后的一场迷梦,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这些匪夷所思之事实在不好向人提及,故而路宁虽有满腹的心思,却只是藏起玉佩,将事情都藏在心中,转而专心养病。

他此番出门本是约好了探访旧时好友,虽然有恙在身,但将养了两日便已见好,因此也就没有回转自家的打算,而是继续按前些时日的旧例,缓缓往万年县而去。

此一走不过两三日功夫便已经到了万年县城外。

原来这座县城就紧紧挨着清河,渡口码头正在城边,路宁带着两个家人结算了船钱,来到城中,按着当初楚玉书信中地址找到了楚家。

楚玉书一见好友顿时大喜,连忙将路宁迎进家中,着意款待,只是他虽然养了几天病,但是精神依旧不是大好,楚玉书不免就问起缘由来。

路宁不愿提起似真似幻的龙宫之事,便推说是因为家中事情烦恼,随口提了几句过往之事。

原来路宁命数不济,三岁时父亲便暴病而亡,连带着母亲也因操持丧事时悲伤过度,身染沉疴,撑了没二三年也自谢世。

本来他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守着偌大一份家业,如何能撑得起来?必定要吃人算计,家破人散才是常态。

总算太平县中还有个与路宁母亲一奶同胞的嫡亲舅舅石青,为人甚是忠厚敦和,本身又有一份不逊路氏的家业,故此将这个外甥看得如同亲子一般,悉心看管照顾。

又得路氏门中一干忠心老仆侍奉,这自幼便父母双亡的路宁方能免去许多龌龊之事,不至被县中那些眼红路氏家产之人阴谋设计,霸占家业。

路宁今年已然一十四岁,得舅父一直严加管教,不欲断了路氏书香传世的门风,故此自开蒙起石青便延请诸多名师研习诗书经典,虽然路宁颇不耐进学之道,但也知道舅父此举乃是骨肉深情,与别不同,因此不得不勉强自己天性,咬着牙苦读。

他天生聪慧,家传的读书种子,故而小小年纪就学识颇足,太平县中向有神童之称,早早便考取了秀才,一时间县里不知有多少大户人家看上这小子前途无量兼家资巨万,欲将女儿嫁与这个金龟婿,只是路宁舅父一直不肯松口,怕耽误了路宁上进,想要等到他考上进士之后,再寻一家门当户对的好女孩儿。

路宁与乃舅见识不同,对仕途上进其实不怎么用心,勉强考了个秀才后便不思进学,反倒是对诸子百家的杂学爱不释手,什么前人传奇古今传记、天文地理医卜星相、神鬼妖狐佛经道典之类的书籍无所不窥。

这几年的杂书看下来,路宁把个心思都看得野了,见识虽多了些,学问却一点没长,又再不肯去考举人、进士,直气得一心想要造就个状元出来的舅父老大人几欲吐血,狠下心来几番教训,连家法都动用了,但他却总是不改。

折腾来折腾去,石青见他实在不堪,便想着这外甥既然年纪渐长、心思野了,莫若给他定下一门亲事,找个好媳妇管束,说不定还能痛改前非,再度用心在进学上。

于是就吩咐下人将此事传将出去,那太平县连带附近几县有适龄女儿的大户人家早把路宁这个神童当成一块肥肉一般,此刻听得这个消息,一时间舅父府上的门槛都被媒人踏断了三条,来来往往的三姑六婆之辈多如过江之鲫。

路宁闻听此事不免在心中暗叫不妙,埋怨舅父怎得就想起给自己找起媳妇来,此事甚是不合心意,无端端娶个不认识的女子来家,然后便要相伴一生,这便算得什么事?

因此他有心想要设法推却,这才刚好借着楚玉书一封书信,来了万年县。

楚玉书这才明白好友乃是为了躲亲而来,不免连发大笑,取笑了好友几句,晚上二人秉烛夜谈,又说了些当年读书的旧事,困了倦了便是抵足而眠,白日里则在万年县附近踏春访景,颇为逍遥。

如此一连数日,楚玉书这一天对路宁言道:“路兄,你这几日心中可曾舒畅些了么?不若我带你去散散心如何?

“贤弟要去哪里散心?”

“路兄,可知我这万年县有一处景致极为不凡,休说附近数县,便是通这万昌府也再难寻第二处么?”

路宁好奇回道:“不知玉书贤弟所言何处?”

“便是这县城往西去百余里处的龙华山,此山据书中所载,乃是道家所言七十二福地之一,果然与别不同,山势极深极广,有万般景致,四时不同,往来之客多有吟哦,便是如今朝中好几位秉政的大人,未中举之前传闻也都来过此地游历。如今你我兄弟恰逢无事,路兄你可愿随小弟去一访这座名山?”

路宁本来就是为游山玩水,散心而来,既知此地有如此一座名山,自然是要去看看的,更何况他自从经历了龙宫之事,心中便存了些特别的念想,如今听得这龙华山乃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更觉心中一动,当下忙不迭地应了。

那楚家也是当地大户,比起路家在太平县来只强不弱,两位小公子商议已定后,楚玉书便自吩咐下去,不一时家中奴仆就将一切准备妥当,两人自领着一二十仆从护院,数驾马车,十余匹健马出门,赶奔龙华山而去。

一行人路上无话,只管赶路,第二日未交午时便已到了龙华山下,那楚玉书来过此山数次,还没什么,路宁遥遥望见此山山势不凡、气魄超群,不愧有仙家福地、道门名山之称,便急着入山游玩赏景,楚玉书却不过路宁,在山下匆匆用过饭食,让几名护院看守车马,自己便与路宁趁兴上得山来。

原来这座龙华山位列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占地甚大,游人往来的不过是前山,全部看个遍也不过有三五十里山路,后面还有十数座高峰,比前山大上数十倍,深幽无比,才能算是真正的道家福地,可惜自古便是人迹罕至,无路通行。

故此来龙华山游玩之辈,多是在前山最深处龙华峰下的通古观里住上一夜,第二天便再由另外一条小路下山,可以玩赏不同风景,但想要往后山一行,却是难如登天一般。

此时路宁与楚玉书便是顺着前山的山路一直行来,果然一座好山!却见得古木乔松,路径幽深,丹崖怪石,削壁奇峰,瑶草奇花四时不谢,青松翠柏岁岁长春,条条涧壑藤萝密,四面碧峰木色新,异种蟠桃常结果,万杆修竹每留云。

须知路宁打小没出过远门,只有书本上的见识,何曾亲眼瞧得如此灵山胜景?当下不免赞叹连连、目乱神迷,只恨自己生下来时未曾多长了两只眼,此刻却是不敷使用了也!

又有那楚玉书乃是识途老马,在一旁向路宁解说这山中诸般景色,何处山石传言镇压了为恶的妖精在下,何处涧水里有异种小鱼能半夜放光,何处山崖怪松上传言有白猿往来,何处峭壁云雾之间每有华光照耀,以及种种有关龙华山的传说,神鬼妖狐之类,更让路宁暗恨连耳朵也少长了两只。

两人正行间,忽有一拨人也自山下而来,约莫有三五十人,比路宁楚玉书等行得略快些,不一时便赶了上来,领头的两个遥遥瞧见了楚玉书,顿时大呼道:“前面的可是楚年弟,且歇一歇,为兄的来也!”

楚玉书与路宁回头看去,却见那两人身量颇胖,宛如两个肉球一般,浑身的绫罗绸缎,手中摇着描金纸扇,头上飘着宝蓝色文生公子巾,作书生打扮,正气喘嘘嘘地走将上来。那楚玉书见了二人,不免叫了声:“苦也,怎得却遇上这两个夯货。”

路宁好奇问道:“这二人是谁,让贤弟一见便自叫苦?”

“路兄你哪里知道,这两个是我在万年县的同学,都是城中富户之子,一个叫钱统,一个唤作范岱,仗着家中有钱买了功名,乃是与我一科的秀才,故此才以年兄弟相称。这二人明明不学无术,却喜欢拉着小弟故作风雅,每每吟些恶诗,令人厌烦之极,小弟平日里便是避之不及,没想到今日与路兄你同游龙华,却撞见了这两个厌货,只怕此行是要让路兄见笑了。”

“既然不喜,躲开了便是,何必与他们同游。”

“路兄,小弟也没奈何,这两人与小弟同出一个夫子门下,父辈也与家父一向交好,况且前番取秀才之时,都是本县邓座师取中的师兄弟,如今见面,怎好当做不识?便是家父面上也不好看,只得虚应一番,回头小弟寻个由头,打发了他们走也就是了,误不了你我兄弟游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