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招人才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
\向党,你帮我留意今年退伍的兵里有好手。\荞麦对郑向党说,\最好有特长的,愿意跟着干的。\
郑向党早有准备:\我看好几个,等你去见见。这几个小伙子都是好样的。
第二天,郑向党带着几个退伍的战士来见荞麦。一见面荞麦就眼前一亮。这些年轻人精神抖擞,站姿笔直,眼神坚定而明亮,正是她想要的人才。
\这是李强,当过通讯员,嘴皮子特别溜,最会做人。\郑向党介绍道。
一个精瘦的小伙子站出来,笑容灿烂:\嫂子好!我会开车,还会修理各种电器。\
李强二十四岁,山东人,在部队当了五年通讯员,不仅能修理各种通讯设备,还是连队的宣传委员,办黑板报、写稿子都很在行。
\这个是王明,当过文书,写得一手好字,算盘打得贼快。\
王明腼腆地点点头:\我还会些简单的会计。\
王明比李强小一岁,湖南人,当过两年文书,处理过大量文件,做事认真细致,从不出错。
\边防军出来的赵军,当过侦察兵,身手特别好。\郑向党又介绍。
赵军身材魁梧,敬了个军礼:\报告嫂子,我还会开大卡车。\
赵军是东北人,在边防部队当了六年兵,身体素质极好,能扛两百斤的货物走一公里不喘气。
后面是两兄弟张虎、张豹,也是侦察兵出身;还有开过坦克的牛大力,修过飞机的周小峰。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而且都是即将退伍的军人,正在为未来的工作发愁。
荞麦仔细打量着这些小伙子,心里已经在盘算着怎么用他们的特长。她笑着说:\先跟着我干一个月试试,每人六十块钱。过几天去趟深市进货,路费我包了。\
年轻人一听这工资,眼睛都亮了。那时一般工人也就二三十块钱一个月,工厂里的技术工人也不过四五十块。六十块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工资了。
\好嫂子!\大家齐声应道,精神十足。
\李强、王明跟我进货,学习怎么谈生意。其他人准备装货卸货,也要保护货物安全。\荞麦安排道。她早已想好了分工。李强会说会道,适合跟人谈生意;王明做过文书,会算账,适合记录交易;其他人身强力壮,适合做体力活和保护货物安全。
看着一群精神抖擞的小伙子,荞麦心里有了底。最近生意扩大,正缺人手。这些退伍兵忠诚可靠,又各有所长,正是她需要的。
郑向党在一旁笑道:\这些都是我精挑细选的,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荞麦花了一周时间做准备工作。带着钱联系了郑向党兄弟的运输公司,租了三辆大卡车,准备去深市拉货物。
出发前一天晚上,荞麦召集所有人开会。
\明天我们就出发去深市,\她严肃地说,\这一趟很重要,关系到我们以后的生意。大家都要打起精神,按分工行动。\
\放心吧嫂子,我们保证完成任务!\李强代表大家表态。
一行人坐火车南下,运输公司的三辆大卡车也出发了。一路上,荞麦向李强和王明讲解她的生意计划。
\现在南方特区的商品丰富,价格便宜,如果我们能从深市批发货物回来,肯定能赚不少钱。\
李强和王明听得认真,不时点头。他们虽然在部队里见多识广,但对商业还是比较陌生的。
到了深市,荞麦直奔批发市场。她之前通过一个朋友打听到了几家靠谱的批发商,现在正是去见识的时候。
\这布料不错,手感好,\荞麦仔细摸着衣料,\这种年轻人最爱穿。\
她对老板说:\这喇叭裤我要三百件,每个尺码都要。能便宜点不?\
老板报价十五块一条。
\太贵了,\荞麦摇头,\我要这么多,十块钱一条,你不亏。\
讨价还价一番,最后十二块成交。这样每条可以省三块钱,三百条就是九百块,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
\李强,王明,你们看好了,\荞麦对两个小伙子说,\这种款式现在最火,布料结实不褪色,以后就找这家进货。\
两个年轻人连连点头,心里佩服荞麦的眼光和谈判技巧。在部队里,他们习惯了服从命令,没想到在商场上还需要这样的手段。
接着又买了花衬衫、吊带裙。\这裙子漂亮,料子也好,一共三百件。大衣和羽绒服也要,反季节衣服便宜\
荞麦一边挑选,一边向两个小伙子解释她的想法:\现在的年轻人开始注重打扮了,这些时髦的衣服在城里已经很流行,但咱们那还很少见。\
装满一车后去批发手表。荞麦挑了几款适合年轻人的:\儿童表要卡通的,成人表要时尚点的,各买500只。\
\这么多?\李强惊讶。
\放心,现在手表少,肯定好卖。\荞麦讲价时的气势让两个会说话的小伙子都佩服不已。她像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每一步都胸有成竹。
最后又订了太阳镜和皮包。\这些都是年轻人爱用的,\荞麦说,\咱们得把眼光放长远。\
电器市场是荞麦特别关注的地方。她知道,电器是现在最紧俏的商品,利润也最高。
荞麦仔细查看电器价格:\这台21寸的彩电,出厂价1200,我要三十台,你给我算1000一台。14寸的黑白的给我二十台,400一台。\
老板不肯,荞麦就要走:\深市这么大,卖电器的多得是。\
老板赶紧拉住她:\行行行,就按您说的价。\
冰箱也是一番讨价还价:\这双开门的要十台,单门的十台。您看这价格......\
\别说了,大家都是批发价。不然我去别家。\
老板最后都依了她的价。李强和王明在旁边记录价格和型号,心里佩服得不行。他们没想到荞麦这么年轻的女子,谈起生意来这么老练,一点都不露怯。
\记住了没有?\荞麦问他们,\以后就你们来进货,价格不能比这贵。这些电器现在紧俏,但咱们不能坑顾客。赚钱要赚长远的。\
两人连连点头。看着一车车的货物,他们才明白荞麦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人来 - 光是看管这些值钱货就够呛。一车衣服价值几万,一车电器价值更多,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夜幕降临,荞麦带着一群人去了海鲜档。
\都累了一天了,好好吃一顿。\她点了一大桌海鲜,\螃蟹、虾、鱼都尝尝。\
退伍兵们面面相觑,今天看老板花了12万多,现在又这么大方。衣服花了两万,手表三万,皮包太阳镜1万,电视3万8,冰箱2万,再加上其他零零碎碎的商品,总共十二万多,这在他们眼里是一笔巨款。
\嫂子,\李强小声问,\这一趟花了这么多钱,您不心疼啊?\
荞麦笑道:\做生意要有魄力。这些货运回去,能赚一倍不止。你们以后就明白了。\
她的自信感染了所有人。这些年轻人在部队里学会了服从和团队协作,但商业思维对他们来说还是新鲜的。荞麦的决断力和商业头脑让他们佩服不已。
吃完饭,荞麦又带大家去逛街。每人都买了些土特产:\给家里带点深市的特产。\
她自己也买了台洗衣机和几台电风扇:\家里缺这些,正好带回去。\
这一举动更让年轻人们感动。荞麦不仅给他们高工资,还关心他们的家人,这样的老板去哪找?
两天后,三辆大卡车启程回家。车上装的货值十几万,退伍兵们分两班轮流守着。这些货物不仅价值不菲,而且体积大,需要人手看管。
\你们四个先睡,我们守到半夜。\李强安排道。他已经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群人的领头,安排起工作来井井有条。
\这些货可金贵着呢,\王明说,\得看牢实了。\
赵军和牛大力负责开车,张虎和张豹兄弟负责警戒,周小峰负责修理可能出现的故障。每个人都各司其职,配合默契。
看着满载的货车,年轻人们都暗暗兴奋。跟着这样有魄力的老板,前途一定广阔。荞麦不仅给了他们工作,更给了他们希望和方向。
荞麦坐在副驾驶座上,望着前方的路,心里盘算着回去后的计划。
路上,她时不时地回头看看后面的大卡车,心里满是自豪。这一趟深市之行,不仅带回了丰富的商品,更带回了一支可靠的队伍。有了这些退伍军人的帮助,她相信自己的生意一定会越做越大,不仅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也能给这些年轻人提供更好的未来。
\荞麦姐,前面有个休息站,要不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开车的赵军问道。
\好啊,大家辛苦了,休息一下再赶路。\荞麦笑着回答。
这一路漫长而充满希望,就像她即将开始的商业征程一样,虽然辛苦,但充满期待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