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 第249章 和会之后

第249章 和会之后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巴黎和会之后,刘勇强每天都充满希望的刷新着系统。

他在等待着完成系统任务的一刻,老皇帝现在最大的念想就是回去看一看,以现在的寿命来看,回去后他还能活个40年,而在这个世界上,系统认定他最后的寿命只剩二十年。

这辈子值了,留在这里每年都是折磨。一个个熟悉的人逐渐离世的哀痛,不断打击他。

打了一辈子仗,还不能——已经不太在意这个了。

可是等了一个月,系统毫无变化,按道理说,巴黎和会签约,国际联盟建立,这怎么都该算是建立了国际秩序吧。

“难道因为不是大汉帝国主导的?”

刘勇强悲哀的猜测,如果是这样,就真没希望了,难道要发兵平推全世界?

“陛下。美国国会否决了巴黎和会。美国宣布不加入国际联盟!”

“什么。狗曰的美国,怎么这么不合群。”

刘勇强觉得找到了症结所在,没有美国这个美洲霸主参加,国际联盟不完整啊。

“那就支持巴西占一个安理会席位,美洲不能没有话事人。”

刘勇强希望让巴西取代美国的地位,看能不能忽悠过系统。

结果是失败的。

在大汉帝国的全力支持下,巴西倒是成功获得了大国地位,在国际联盟跟大汉、大英、法国、德国、奥匈平起平坐,拥有了一票否决权,但系统没有承认。

国联不能没有美国人!

刘勇强恼怒,却无计可施,这次美国国会不同意,主要都不是美国的孤立情绪,而是国联将圭亚那地区划给日本作为补偿,美国国会中的门罗主义占上风,坚决反对国联决议,派出军舰封锁圭亚那海岸,不允许有一个亚洲大国进入美洲。已经红了眼的日本派出军舰跟美国对峙,付出了一百多万人的生命换来的殖民地,怎么可能放弃。最后大汉跟日本交易,花了1亿日元,将这块殖民地买了下来。

美国肯定也不想让大汉进来,双方进行了一番交易,大汉表示不会在美洲东岸扩张,不会在圭亚那建立军事基地,驻扎海军舰队,算是给了门罗主义一个面子。当时美国不怕日本,却也不敢跟大汉起冲突,他们海军占优,尤其在美洲东岸,有能力排挤大汉,但大汉却可以通过印第安王国攻击美国,此时欧洲刚刚结束,列强无力干涉外界事务,单挑大汉无异于作死,美国只能下了这个台阶。大汉对圭亚那感兴趣,只是因为这里靠近亚马逊河,有大量华人资本在亚马逊河流域经营橡胶种植园,同时占据圭亚那可以加强对巴西的影响力,又能防止美国势力渗透进南美。所以日本在这里大汉能接受,英法荷兰在这里都能接受,唯独美国人不能来,在日本争不过美国的情况下,担心圭亚那被美国夺走的大汉亲自拿走了这里。

期间国联没起到任何作用,尽管掌控国联的大国支持日本,但国联又不敢美国人开战,连制裁都不敢,因为现在国联中的大佬们大多数都要靠美元续命。

战争结束,英法继续大量在纽约融资,战争时候打开的金融渠道,此时用起来方便,倒是让纽约瞬间成了欧洲融资的中心。上海想在这里分一杯羹,却只能得到德奥的小单子,聊胜于无。

英法现在融资,已经不是为了打仗,但却比打仗规模更大,因为现在为了稳定经济,尤其重要的是要维持英镑和法郎的稳定性,黄金都运到美国去了,战争时期超发的纸币就是一个金融地雷,如果不能稳定下来,经济系统就要崩溃。

现在在法国,法郎快速贬值,美元和汉两坚挺,国际贸易都选择用这两种货币结算。老百姓甚至宁愿以物易物,经济大受影响。英国靠强大的家底撑着英镑不贬值,但陷入通货紧缩中。

德奥比法国更惨,靠超发纸币等方式,德国在战争期间搜刮了1000多亿马克资金,现在这个窟窿要赌上,借外债是唯一的方式。

大量外债进入德奥,暂时只能用来进行贸易结算,本国货币接受度很低,克虏伯这样的财阀都储备黄金和外币。

德国新政府倒是开始稳定下来,因为柏林局势不稳定,他们选择在魏玛建立议会,通过了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款清晰严谨。现在德国是一个彻底的共和国,以前的封建君王,从普鲁士到巴伐利亚,全都流亡国外,失去了政权。总统是全国唯一的领袖,新总统名叫弗里德里希·艾伯特,是社民党的领袖,帝国总理巴登亲王知道只有他能稳定局势,于是在新国会选举之前,将帝国总理职务交给他。

巴登亲王告诉艾伯特“我把德意志帝国交给你了,帮我保护好她”,艾伯特回答“为了保护帝国,我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战争中艾伯特两个儿子战死。

德国上层比较克制的权力交接,让魏玛共和国平稳过渡,现在他们的宪法赋予总统比皇帝更大的权力。

兴登堡还是军队统帅,他同样是一个克制的人,本身是旧贵族出身,却可以拒绝皇帝镇压起义的命令,非常理性。于是开始配合总统稳定局势,总统动用宪法赋予的权力,几个月之内,动用了147次紧急权力。兴登堡奉命调动军队解散南方不受控制的工会。

军队始终没有乱,很幸运的在德皇退位之后,有兴登堡这样有威望的军官主持大局,因此德国各地渐渐平静下来。魏玛共和国议会中容纳各个派系的力量,进行各种妥协,给予妇女选举权,工人各种权利保障。很快获得了全国认可,除了少数布什维克分子,已经没有人想要继续革命。

社会共识是恢复德国的生产,复员的军人很好的撑起了农业生产,虽然有很多家庭矛盾很难解决,但不碍大局。战争中没有受到破坏,并进一步集中的工业体系开始运转,跟大汉的贸易因德国货币贬值而变得价格低廉。

德国的稳定很成功,也是一种必然。魏玛共和国的包容性,让历史上签了凡尔赛条约的德国都能保持一个基本秩序,更何况现在签订的没有割地赔款的条约呢,没有上千亿德国赔款,德国经济就能撑住。

德国能稳定,中欧地区就有了压舱石。

此时最乱的是德国的盟友奥匈帝国,奥匈帝国全境混乱,最乱的当然是匈牙利。在政治上,匈牙利是奥匈帝国的一颗瘤子,可在军事上,没有匈牙利的奥匈帝国是坚持不到战争结束。战争中,匈牙利动员了350万军队,这是匈牙利六分之一的人口,付出了200万伤亡的巨大代价,一代年轻人都没有了,不一定都死了,很多都在俄国当俘虏。巨大的劳动力只能用俘虏填补,所以匈牙利社会秩序完全崩溃,发生了革命,建立了革命政权。

兴登堡坚定的支持奥匈镇压了匈牙利革命后,斯拉夫地区的反抗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镇压完起义后,老皇帝弗朗茨仿佛完成了使命,闭上了眼睛。奥匈新皇帝正是那位斐迪南大公,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明君主。

战争中,他作为军事统帅没什么出色表现,他的军队不支持他出色。镇压完各地的起义之后,他突然发现,他有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实现以前各种无法实现的主张的条件。

费迪南皇帝以前想做的是继续沿着奥匈帝国君主共和国的道路,增加斯拉夫、波西米亚这样的国家,从而让国内更多民族享受权利。

之前最大的障碍正是为自己争取到了权利的匈牙利,匈牙利人得到权利之后,比奥地利人对权利看的更重。匈牙利的一切改革都无法通过。匈牙利人绝不愿意跟匈牙利内部的其他民族分享权利。

而之前在奥匈帝国的奥地利控制部分,已经完成了州联邦化,每个州都建立了议会,这些在匈牙利境内完全无法实行。统治匈牙利议会的马扎尔势力坚决拒绝分拆匈牙利。

在匈牙利议院中,有453名议员,除了40名克罗地亚议员的固定席位,其余的413席中有405席是匈牙利人,5席是罗马尼亚人,3席是斯洛伐克人,但是罗马尼亚人和斯洛伐克人的人口总数分别占到16.1%和10.6%。

现在匈牙利的马扎尔民族势力被革命摧毁了,费迪南皇帝立刻在军队的协助下,在匈牙利建立了各个州议会,完成了联邦化。给予了匈牙利境内的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民族与人口比例相当的席位。

改革完匈牙利体系之后,波西米亚和斯拉夫地区分别成立两个新的民族议会,建立波西米亚王国和斯拉夫王国。费迪南现在分别是奥地利皇帝,匈牙利国王,波西米亚国王和斯拉夫国王。

奥匈帝国顺利从二元制帝国转变为奥匈波斯四元帝国,四大王国权力平等,且都完成了州联邦化,下辖各州都有议会统治。最高层则是帝国议会,虽然远比不上德国帝国议会那么有权力,却维持了平衡。

战前强大到不可一世的德意志帝国变成了共和国,步履蹒跚了半个世纪的奥匈帝国却依然是一个帝国。这神奇的一幕只是因为这一地区需要这么一个帝国,德国只要不倒下,就不会允许南欧地区陷入混乱,所以一定会大力支持奥匈帝国维持稳定。

德奥用了一年多时间,才逐渐恢复稳定。此时巴黎和会已经结束,大量来自大汉帝国的贷款进入两国,至于美国,他们国会否决了巴黎和会,自然就不会有钱进来了。

大汉皇帝大撒币,分别给与了英国50亿两、法国30亿两,德国40亿两,奥匈20亿两的紧急贷款。这140亿两,以大汉帝国担保,名为重建债券,利率5%,在上海发行融资,算是保住了上海世界第二金融市场的地位,嗯现在第一是纽约,伦敦沦落到第三了。

大量金融贷款让欧洲稳定住了金融秩序,除了英镑硬撑7.2克的含金量外,法德奥都向现实低头,货币贬值一半,让他们的工业品变得极具竞争力。工厂比还在调整的农业更快的恢复开工,从军用转产民用。

战争结束两年后,各国恢复稳定的社会秩序,战争才真正在这片土地上结束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