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历尘劫 > 第146章 清君之侧

第146章 清君之侧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历尘劫!

御书房内,气氛凝重,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那份写着“火器乃安国之本必留之,陆苏乃国之大患必除之”的五国联合上书,就这般静静躺在书案之上,似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皇上对此早有预料,他心里清楚,销毁火器这一决策,必然会遭到各方反对。毕竟,朝堂之上,反对的声音已然此起彼伏。 然而,皇上心意已决。火器一日不除,国家便永无宁日。

封国若持有火器,朝廷对其的掌控便会愈发艰难;一旦火器流入民间,那更是犹如埋下无数颗定时炸弹,成为巨大的隐患。

刀枪之类的兵器,尚需习武之人多年苦练,具备相当的臂力与技巧才能运用自如。可这火器却截然不同,哪怕是三岁孩童,只要拿得起馒头,便能轻易扣动扳机。倘若真到了人人皆可持枪的地步,那国家将陷入怎样的混乱?恐怕届时战火纷飞,永无太平之日!

至于陆云轩和苏家,皇上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五国不过是借他们之名,找个公然抗旨的堂皇理由罢了。

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如今,究竟是谁给了这些皇子抗旨不遵的胆量?难道仅仅因为他们是皇上的儿子?恐怕根本原因还是他们手中握有的火器,让他们胆气渐壮,愈发肆无忌惮。这也恰恰印证了皇上心中的推测。

想到这儿,皇上心一横,火器必须销毁!但要达成这个目的,就必须先让他们心服口服,看来只能以战止战了!

主意已定,皇上即刻召七皇子、九皇子、陆云轩、朱焰、楚宰辅等人入宫议事。

皇上将那五国联名上书,递给各位依次阅览。 众人传阅完毕,纷纷侧身站立一旁,神色各异。

唯有陆云轩“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满脸惶恐地说道:“陛下,臣罪该万死!自朱大人将事情根由一一挑明,臣反复思量,亦觉得诸王所言似乎有理。臣愿辞去官职,以谢天下!”

说罢,他缓缓摘下头上的官帽,双手高高举起,那姿势仿佛在向天下请罪。

皇上见状,快步走上前,轻轻接过官帽,又亲自给陆云轩戴上,而后扶起他,神色平静,却透着无比的信任,说道:“陆爱卿切莫如此妄自菲薄,朕已然深思熟虑。

爱卿不但无过,反而立下不世之功。朕自登基以来,便立志以三皇五帝、秦皇汉武为榜样,做一代明君。爱卿所主持的那些大案要案,哪一件不是拨乱反正、大快人心之举。朕治下竟有如此腌臜之事,着实令朕痛心疾首。

想那北方蛮夷,一直对我朝疆土虎视眈眈,幸亏爱卿及早斩断平阳甲胄外流的途径,否则一旦养虎为患,那将是我朝子民的灭顶之灾啊!”

皇上目光扫过众人,言辞坚定地说道:“从此以后,若再有谁敢妄议陆爱卿,一律以叛国罪论处!”

众人听闻,纷纷点头称是。 随后,皇上话锋一转,神色凝重地说道:“朕之所以决意销毁火器,并非不明白此物的好处,实是权衡利弊之后,不得不做出的艰难抉择。

朕以为,火器之弊,远大于利。就说那北夷的兀赤,为何倾全族之力打造火器?还不是因为火器使用便捷,人人皆可成为杀伐利器。你们不妨想想,一个小儿便能轻松扔出流星火炮,杀伤几十人,如此一来,若任由这等杀器流传于世,天下百姓何来安全之感?”

“如今,掌握火器精妙的兀赤已伏诛,北夷百万精锐也已尽屠。想来百年之内,北方再难对我朝构成威胁。放眼四海之外,亦无他国能与本朝抗衡。外患既除,留着火器这等杀器,只会徒增内乱之忧。诸卿,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啊!”

众人听着皇上这番慷慨激昂的陈词,心中隐隐觉得有些地方说不通,可又深知圣意难违,不敢轻易反驳,只能保持沉默。

皇上见众人如此,不禁微微叹了口气,紧接着厉声说道:“人喝了酒便会胆气壮,人若有了火器,便敢起兵造反!”

说着,他用手指重重地敲了敲那份五国联名上书,怒声道:“作为臣子,竟敢公然抗旨,难道不是他们手中的火器给了他们胆量,撑了他们的腰吗?”

此言一出,众人皆心中胆寒。尤其是楚宰辅,他心里再清楚不过,这五国联合背后主谋必是宁王——他的女婿。

当下,他赶忙“噗通”一声跪地,连连叩首,惶恐说道:“陛下息怒啊!诸殿下也是一心为国分忧,绝无半点不臣之心啊!”

皇上冷冷地盯着楚宰辅,目光似能洞悉人心,说道:“楚宰辅,朕待你如左膀右臂,与你结为亲家,一心希望你我君臣同心,共图大业。如今你已位极人臣,可所作所为却让朕心寒至极!”

楚宰辅听罢,浑身颤抖如筛糠,一边不停地叩头,一边涕泪横流地说道:“陛下,陛下如此责备臣,臣无话可说。自古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啊!”

皇上缓缓背过身去,声音透着一丝疲惫与决绝,说道:“你我君臣一场,当初你追随朕,从龙有功,朕也一直厚待于你。如今看来,你我缘份已尽,你去吧。”

楚宰辅此时不再哭泣,哽咽着说道:“谢主隆恩,臣告退。”言罢,他缓缓起身,一步一步后退着出了大殿,背影满是落寞与无奈。

剩下的几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局面会陡然变成这样。 只听皇上对七皇子说道:“七皇儿,流星火炮是你一手创造的。如今你的同胞兄弟凭借火器公然抗旨。你应该清楚,若任由他们这般下去,日后你若登上皇位,面对的将是一群不听皇令的霸权之臣。

自古以来,因本家兄弟争权夺利而致使帝国崩塌的教训,数不胜数。未来你若想坐稳江山,就必须去征服他们。但朕不希望看到过多的杀戮。朕给你雄兵三十万,你去平息这场乱局吧。”

七皇子听完,瞬间呆立当场,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他心里明白,此次北夷战争,本朝虽惨胜,但朝廷主力几近消耗殆尽。

可三哥宁王的三十万大军,仅有两万火器营参与了战争,其精锐力量丝毫未损。四哥庆王的大本营十五万大军更是未曾动用,如今手上还握着二十万兵力。

五哥和二哥兵力虽稍弱,但两人加起来现成的兵力也不会少于十五万。皇伯手上至少也有八万兵力。

如此算来,他们五国加起来,足足有七十三万大军。 反观自己,仅有三十万兵力,无论如何都没有胜算。更何况,北疆一战,自己几次都惨败而归,又怎能是他们的对手?

皇上见七皇子迟迟不接旨,气得手指直指他,怒声喝道:“你难道也要公然抗旨吗?”

七皇子这才回过神来,赶忙下跪,哭丧着脸说道:“父皇,并非孩儿抗旨不遵,只是您让孩儿领兵去攻打自己的兄长,孩儿实在是于心不忍啊!”

皇上气得脸色铁青,怒喝道:“你不是不忍,你是不敢!你是怕自己打不过他们!如今有朕为你撑腰,你都不敢迎战,你还指望日后接手朕的皇位?就算你坐上那个位置,你觉得你能坐得安稳吗?”

七皇子被吓得大气都不敢喘,低着头,浑身微微颤抖。一旁的九皇子,本就不觊觎皇位,所以对父皇今日所言,倒也不觉得意外。在他看来,未来皇位多半是七哥的,只是若有机会,他还是希望能替十二弟争取一下。

皇上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下情绪,继续说道:“当年,朕的兄长为了登上皇位,排除异己,不择手段地杀害同胞兄弟,到最后,连朕这个同母的亲兄弟都不放过。

生在帝王家,若没有雷霆手段,就只能成为别人刀下的冤魂。朕实在气不过他的残暴,这才亲手杀了他。后来,因为其他皇子都死了,只剩下朕一人,父皇没得选,朕才坐上了这个皇位。

朕登基之后,广施仁政,一心希望朕的儿子们不要重蹈朕的覆辙。可朕错了,皇子众多,而皇位却只有一个。谁都想争,朕给谁都不行,选了一个,就意味着要放弃其他人。

朕在世时,尚且还能保护他们,可朕要是驾崩了,又有谁能护他们周全?朕之所以迟迟不立储,就是想尽量避免手足相残的悲剧发生。 可现在呢?他们都长大了,翅膀硬了,居然敢公然抗旨。

好,朕把皇位传给你,你却连这点担当都没有,接不住这个位子。那朕又该传给谁?你要知道,你若不坐这个皇位,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

七皇子听罢,再也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这些事,他不是没有想过,可当一切真的摆在面前,他才发现,这皇位就如同烫手的山芋,让人进退两难。

就在这时,陆云轩挺身而出,说道:“陛下,众殿下既然称臣是灾星,那就由臣出面解决此事吧。倘若能够平息诸殿下的怒火,那便是臣为陛下尽的最后一份忠心;若不能,臣便以死谢罪,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说罢,他重重地叩了叩首。

九皇子和朱焰听闻,不禁对视一眼,满脸疑惑,实在不知道陆云轩究竟想做什么。

皇上看着陆云轩,目光中既有赞赏,又有担忧,缓缓说道:“陆爱卿,自古皇家立储,便是凶险万分,你不过是他们找的一个借口罢了。皇位终究只能一人来坐。”

陆云轩神色坚毅,说道:“臣是朝廷的臣子,并非谁家的家臣;臣效忠的是国家的君主,要辅佐的是明君,而非昏君。既然他们都想争一争,那就让臣去试一试!”

此次议事,最终以楚宰辅告老还乡,七皇子被皇上一番话吓得不敢再轻言争夺皇位,陆云轩决定启程前往渭州而告终。御书房内,一场风暴看似暂时平息,可更大的风云变幻,却在悄然酝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