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红楼:黛玉手握主神空间 > 第352章 利国利民

第352章 利国利民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红楼:黛玉手握主神空间!

第352章、利国利民

黛玉听闻皇帝之言,微微躬身施礼,语气谦逊地道:“承蒙圣人厚爱,臣女实在不敢居此大功。推广高产粮种,本就是臣女心中长久以来的愿望,能得到圣人支持,实乃三生有幸。臣女定当竭尽所能,在最短时日之内,将一应相关之物皆整理完备,送往宫中呈交陛下御览。”

皇帝闻听此言,不禁开怀大笑起来,那笑声爽朗而豪迈。

他龙颜大悦,心情极佳,目光慈爱地看着眼前的黛玉,点头赞许道:“好!你有如此决心和担当,实乃大夏之幸啊。望汝莫负朕之所托,尽快成事。”

说罢,皇帝又温言勉励了黛玉数句,满含期许之意。

紧接着,皇帝向身旁的侍卫轻轻一挥手,那侍卫便心领神会地走上前来,双手恭敬地奉上一块精致的令牌。

皇帝接过令牌,亲自递到黛玉手中,并缓声道:“此乃朕赐予汝之通行令牌,凭此牌,汝今后便可出入宫门。若有事需面呈于朕,持此令径至宫门前求见即可。”

黛玉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令牌,再次盈盈下拜谢恩道:“多谢圣人隆恩,臣女必不负所托。”

皇帝微笑着点了点头,而后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朕等着你来。”

说完,便转身阔步离去。

身后一众侍从亦紧紧相随,渐行渐远。

黛玉及在场众人见状,连忙行礼,恭送圣驾。

一旁的三皇子眼见皇帝已走,心中焦急万分。

他原本一直想要插上几句话,与黛玉多聊一聊,怎奈始终没有机会开口。

此刻眼看着佳人近在咫尺,却因父皇离开而无法继续交流,三皇子只觉得如百爪挠心般难受。

尽管满心不舍,终究还是不敢擅自逗留。

无奈之下,他只得轻叹一声,带着些许失望之情,缓缓跟在了皇帝的队伍后面。

然而,即便人已随队而行,他仍不时地回过头来,痴痴地望向黛玉所在之处,那份眷恋与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待皇帝一行人渐行渐远直至身影消失不见后,黛玉等人才缓缓站起身来。

此时,众人的神情各异,但唯有黛玉依旧神色自若,仿佛刚刚经历的一切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而跟随在黛玉身旁的那些丫鬟、婆子以及庄头,则一个个皆露出既震惊又欣喜若狂的表情。

尤其是与黛玉一同前来巡视田庄的贴身丫鬟雪雁,更是瞪大了双眼,满脸的难以置信,她那颗小心脏此刻仍因方才的所见所闻而“砰砰”直跳呢。

雪雁心有余悸地开口道:“刚才那位……当真是当今圣上吗?天啊!我居然亲眼见到了皇上!还有咱们之前遇见过的那三位公子,原来竟是皇子啊!姑娘,您既然早已知晓他们的真实身份,为何却不提前告知于我们呢?哎呀呀,刚才可真是差点儿就把我的魂儿给吓飞啦!”

听闻此言,黛玉不由得感到一阵好气又好笑。

她瞥了雪燕一眼,耐心解释道:“之前在宫外偶遇那三位皇子时,人家显然是有意微服出行,就是想要隐瞒其尊贵身份。在这种情况下,我自然也不好贸然去揭穿他们。再者说了,就你这副心里压根儿藏不住事儿的性子,如果早早就让你知晓了真相,恐怕你会比现在还要一惊一乍。到时候,保不准整个京城,都会被你给闹得人尽皆知。”

雪雁调皮地吐了吐舌头,娇嗔道:“姑娘,您说得也太夸张啦!我哪里有那么不稳重嘛,我的嘴巴向来都是很严实的。”

接着,她轻轻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些许惋惜之色,又道:“这次多难得啊,可以在皇上跟前露露脸。可您倒好,居然毫不犹豫就把如此大的一份功劳给推辞掉了,实在是太可惜啦!”

黛玉仍是一脸云淡风轻的模样,微笑着道:“如今我们吃穿不愁,什么也不缺,有没有那赏赐又如何呢?再说了,推广高产粮种本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只要朝廷能够顺顺利利地将其广泛推行下去,使得天底下再也没有人因为饥饿而丢掉性命,那对于我来说,便是最好的赏赐了。”

其实,已然踏上修仙之途的黛玉,早已将皇家的那些赏赐看淡。

不过,如果高产粮种当真可以大规模地推广普及开来,并且借此拯救成千上万黎民百姓的生命,那么其中所积累的功德,必定会有一部分降临到她的身上。

届时,想必主神空间里也将会有一笔巨额的气运反馈入账。

对于黛玉来说,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黛玉叮嘱身边的众人,对于今天的事情要记得保密,不可在外面随便乱说,随后就匆匆的返回了贾府,关起门来开始整理有关高产粮种的相关资料。

此次,黛玉计划拿出的主要是小麦和水稻这两种在大夏朝早已广泛种植的农作物。

之所以选择它们,原因在于几乎所有的农人对这两种作物的培育方法都了如指掌。

这样一来,推广工作将会变得事半功倍,能够更快地让更多百姓受益于高产粮种带来的丰收成果。

此外,这两种作物的种子资源相对较为充裕。

如今,在黛玉名下的两座田庄里,超过半数的土地都被用于种植小麦和水稻。

这不仅保证了充足的种子供应,更为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像土豆、玉米以及红薯这类,大夏朝以前并没有、同时产量相当惊人的农作物,虽然前景广阔,但在黛玉的田庄中才刚刚开始进行培育,其种子数量仍然有限,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而且相应的培育记录也残缺不全,贸然拿出来很容易会让皇帝这样的聪明人看出破绽,因此最好还是在自家的田庄里多培育几年再说。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

黛玉觉得,一次性拿出太多的高产粮种,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一方面,朝廷在推广的时候会增加不少工作量,甚至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毕竟像土豆、玉米、红薯这些以前没见过的农作物,农民未必会有足够的信心去种植它们。

另一方面,一次性拿出来的东西太多,也会让自己成为有心人的针对目标,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还是适当低调一点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