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七十年代,两地分居的生活 > 第303章 相见不如怀念

第303章 相见不如怀念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七十年代,两地分居的生活!

第303章相见不如怀念

七月中旬,轩贺那边传来好消息,他的结婚报告批下来了,结婚可以提上日程了。

张大哥两口子忙了起来,双方家长见面,讨论婚礼细节,要忙的事情很多。

结果,接到轩贺要参加十一部队集体婚礼的消息。

“唉,许笛,你说轩贺这孩子,怎么就决定要参加集体婚礼了呢?

也不知道女方父母会不会有什么想法,结婚可是一辈子的大事,集体婚礼,会不会太潦草了?”

林薇他们昨天晚上接到轩贺的电话,今天一早,班都没上,直接请假了,过来和许笛唠叨。

“大嫂,尊重孩子的决定吧。

轩贺不是莽撞的人,既然要参加集体婚礼,指定和她对象商量过的。

他是军人,能参加部队的集体婚礼,也不错,机会难得,意义非凡。”

许笛多少知道一些,这样的事情参与了比没参与的好。

“我也知道,这不是之前准备了很多,现在突然说不用了,心里有些落差吗?”

林薇也知道这其中的意义,只是最近心烦的很。

晨欣的录取通知书没下来呢,她心里不安稳。还有轩贺,虽然不是她亲生的,但是,这么多年相处下来,感情也不错的。

孩子二十七八了,才要结婚,有不少人说闲话。

她倒不在意流言蜚语,这样的事情,她经历的多了。

反正,就是有些烦,具体烦什么,她自己也不清楚。

“这几天天气热,我也有些烦躁。等晨欣的录取通知书到了,你就不烦了。”

“唉,这录取通知书一天不到,我这心就安稳不了。”

晨欣成绩一般,不太好也不坏,这次高考,团团圆圆帮着她报的志愿,希望不要落空。

“团团说了,晨欣的成绩应该没问题。”

轩逸和轩睿他们几个今年都参加了高考,现在结果也没出来了。

“我相信团团,就是怎么说呢,当妈的,操心的多。”

“理解。”

当年暖暖她们高考的时候,她也同样的忧心。

林薇过来和许笛叨叨几句,心里舒服多了。

“对了,许梅她儿子回来了,你知道吗?”

“茂业回来了?这我还真不知道。他这大学念了三年了,这是第二次回来吧。”

许笛和许梅平时几乎不联系,所以,她家的事情,她真不清楚。

“嗯,第二次回来。

我听许梅说,那孩子也挺厉害,寒暑假都在打工。

重组家庭的孩子,过的不容易。”

林薇和许梅关系不错,常联系。

“那倒是挺不错的,茂业和暖暖同岁,也是大小伙子了。”

许笛和许梅关系一般,对她家的两个孩子也不熟悉,不知道说什么。

而被提起的李茂业,刚从许家出来,他过来看望外公外婆。

家属院这么多年了,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他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

曾经迫切的想要逃离这里,真正的离开以后,其实内心深处,对这里还是有归属感的。

“你是许梅家的儿子吧,放假回来了?”

“奶奶好,我是许梅的儿子,放假回来看看外公外婆。”

“哎呦,这孩子都这么大了,当时回来的时候才那么一点大,还没到我的腰呢。”

老太太是许母的同事,关系走的近,对许家的事情知道的比较多。

“我都二十多了,是大人了。”

“是大小伙子了,长得俊。”

这一路,遇到不少街坊邻居。有和许家交好的,也有关系一般的。听到了夸赞的话,也听到了一些小声嘀咕。

在沪市待了三年,李茂业已经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不会受流言蜚语的影响。

晚上,许梅下班,和凤英一起回了她自己买的房子。

“妈,凤英,洗手吃饭。”

“大哥,你厉害了,这菜看着不错。”

李凤英大学没考上,现在在学理发,自己染了一个黄色的头发,化了妆,打扮的很前卫。

“之前在一个星级酒店打工,和那里的厨师学过几样。”

“茂业,你不用辛苦打工,学费,生活费,我都按时给你寄过去了,不够花吗?”

许梅看着长得和李更生有八九分像的儿子,心里也是百感交集。

“妈,我钱够花。

这不是现在有时间,闲着也是闲着。打工虽然辛苦,但是也挺锻炼人的。”

离开京市去沪市上大学,他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那时候,就想离开,也想去看看所谓的父亲。

到了沪市以后,他在学校安顿好,拿着从妈妈那里得到的地址,去了李家。

京市的胡同,沪市的弄堂。

这里的房屋布局紧凑,横着,竖着,有很多小通道,像是毛细血管一样,纵横交错。

李茂业并没有认亲的打算,他只是想看看,看看生父的家,看看他的生活。

来的时候,他做了一些乔庄,带着宽边的帽子,戴着口罩。

按照地址,找到李家所在的弄堂。

周末的早上,弄堂里到处都是端着痰盂的人,有男有女。

李茂业走到李家附近,没有靠太近,找了一个早点摊,要了一份生煎,一碗粥,慢慢的吃着。

“李更生,你去把痰盂倒了,快点,一会要吃早饭了。”

“知道了,知道了,天天催,大周末的,也不让人清静一会。”

那熟悉的名字,让李茂业抬起头,看见一位中年男人端着痰盂走出来。

看外貌,两人长得是挺像,但是和记忆中印象完全不一样。

虽然他对父亲的记忆不多,但是,还记得他总是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拉手风琴的画面。

十多年过去了,一切都变了。

“更生,你们单位这次分房,你有机会吧?”

“不知道啊,这都多少年没分房了。我家三口,一直挤在这一间房里,真是不方便啊。”

“也是,你家小闺女也十岁了,是不方便。”

一起倒痰盂回来的邻居,两人站在门前聊会天,屋里太闷了。

“可不是,睡觉没地方,写作业都是在床上支个小桌子。

希望这次分房能有我们,不然,这日子难捱。”

李更生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毕业生,在单位也算中坚力量。

这次分房,他有名额,但是,这事,不能高调。

“家家住的都不宽裕,都一样。

你家就一个闺女,怎么都好说。你看看我,家里两个儿子,愁的很。

对了,你两个侄子也到了结婚的年纪,你姆妈没找你闹?”

“怎么没闹,她哪天不想着让我出钱出力养侄子。凭什么,我有儿有女,以后还能指望侄子。”

李更生可不是愚孝的人,要不然,当年也拿不回这一间房。

“你前妻生的孩子也挺大了吧?”

“儿子二十一了,女儿也十八九了。”

李更生想了一下,十多年没见了,也不知道两个孩子怎么样了。

不过,他也不想知道,没有生活在一起,哪有什么感情。

“更生,吃饭了。”

“来了。”

门口的两个人进去了,李茂业也吃完了,付了钱,离开了。

有些人,有些事,适合留在记忆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