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 章 我觉得老二的法子甚好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想吃绝户?没门,暴富养崽爽翻天!
看到的时候都过成这样,在县城还不知道得多苦。
赵大文扒着水缸,“爹,我们没吃饭。”
“老二家里的,赶紧去做饭。”
李氏撇嘴,蹭吃蹭喝的一家子又来了,他们分家真分了个寂寞。
一家子喝饱后,互相搀扶着回了他们屋,一身的汗擦都不想擦直接倒在炕上,真特么的累死人了。
赵茹心也是啥讲究都没了,跟死鱼一样躺着,王氏跟她并排躺着。本来她不会这么累的,后半段闺女差不多整个人压她身上,她是硬扯把她扯到家的,不累才怪了。
他们一家子这样子,等到秋收的时候该咋办啊?全指望她一个,她不是得累死。
王氏眼珠子稍微动了动,看着旁边死鱼一样的闺女,她是不是不该这么宠着她了,闺女是不是也该干点活?
要是再过半年找不到好人家,她的宿命也就是嫁个村里人了。现在不学着干活,谁家愿意娶个祖宗。
王氏眼神微动,要是闺女能多干点活,她也能轻松许多。当然,能嫁个好人家更重要。
就是县城里的好人家他们确实都攀不上,听当家的说,甚至他们学堂的夫子都不愿意跟他们结亲家。
夫子一个月才多少工钱,连小富之家都算不上,最多就只能混个温饱。这样的人家都瞧不上她家闺女,王氏心里是绝望的。
虎落平阳被犬欺,她现在就是这种感觉。
茹心那,她压根就不敢说,闺女心气一向高,说了怕是她会冲动做傻事。不过这事也瞒不住,媒婆给找的相看对象也全都是不着四六的。
李氏煮了点糙米粥,稀的能看见人影,窝头她都没做一个,有糙米粥就不错了,大过节的空着手来不说,家里一点粮食都没留,挑三拣四的自己回家做去吧。
“你就做了这?”
赵老头还没说话,老孙氏先跳了出来。
“娘,你也知道今年是灾年,谁家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咱们平日里吃的啥?一大家子所有的吃食开销都是我们在出,我和当家的有多难你们知道吗?”
“那也不能给老大一家子只吃这个,老三送来的肉和粽子呢,你把粽子热了给他们一人一个,再炒个白菜。”
就那么多粽子,都给他们吃了他们吃什么?本来是他们的东西。
“爹娘,粽子是老三给的,咱们家今天也没包,现在吃了端午吃啥?”
老孙氏被她怼的没话说,“要不,要不去跟老三说,让他再送点过来。”
“娘,谁去说,你去说还是我去说,我是没这脸去跟人家讨东西。
人家老三是欠我们的吗?老大空着手回来吃老三送的节礼,完了再让老三重新给。”
老孙氏被她说的臊的慌。
“行了,不就一顿饭吗?至于吵吵成这样?老二家里的,你去再去做几个窝头,如果你们不愿意出,他们吃了多少我来贴补。”
一个两个的眼皮子浅的没眼看,不就是几顿饭的事吗?就算分家了也是兄弟,兄弟来家吃几顿饭怎么了?
他们不想出不勉强,他出。
幸好他还有点私房,要是兜里没一个子儿,老大一家以后家都不用回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李氏还能说啥,只能回厨房去做饭,憋屈的她想砸碗。
老不死的,他出和他们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他们养老,两个老的银子还不是他们的吗?
李氏气的说不出话。
粽子到底还是没蒸,她做了几个窝头,赵老头这次也没再说不满意的话。
“老婆子,给大文他们端过去。”
“啊,好!”
赵大文一家躺在炕上跟摊烂泥一样,现在就算是地龙翻身,他们也不想动一下。
“大文,你们爷几个饿了吧,赶紧起来吃饭。”
听到有吃的,几个人挣扎着坐起来,他们饿到肚子抽筋,“奶,咋就给我们吃这个啊?大过节的你们没包粽子吗?”
他们想吃粽子,想吃糯米。没有粽子,大老远的路不是白走了?糯米比白米口感还好,软糯弹牙。
“粽子明天后天过节的时候吃,后天准有。”老孙氏没敢说家里为了省银子没包粽子。
往年,就是再艰难,端午节也会包一盆粽子给大家解解馋。
哎,真是混的一年不如一年了。
炕上的人顾不得挑剔,嘴快过脑子,接过他手里的吃食就是一顿猛造。狼吞虎咽的样子看的老孙氏心疼坏了,她的儿子,孙子都受苦了。
“你们慢点吃慢点吃,吃饱了就躺下睡个回笼觉,吃完饭的时候人就精神了。”
赵大文点头,他确实要睡个午觉,吃饱后更觉得疲乏。
一家子吃饱碗筷还是老孙氏抱出来的,“老二家里的你先把碗洗了。晚饭多做一些,他们上午走路回来的,累坏了。”
合着就他们累坏了?她就不累是吧?
县城走回村到底能有多累?谁没走过?
“他们人呢?”
“睡觉了。不睡我看他们熬不住,晚上饭菜多做一些,别不够吃。”
她不敢说让做好一些,二儿媳妇也不是好说话的,要求太多她也怕把人逼急了,让老大一家子喝西北风。
毕竟,现在确实是分家了。
“老头子,你说老大念书我们难,咋他不念书我们还是那么难呢?咱们家老二,手里的银子也不少,怎么就能日子越过越寒碜了呢?”
“分家了,都开始为自己的小家打算了,也能理解。咱们当年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
老孙氏不说话了。
确实,谁分家了不为自己的小家着想,除非是缺心眼子。
“听老二说,端午后要把三个孩子都送去学堂念书。”
“三个啊,他哪供得起,老三又不肯帮忙。”
“说是就念一年,谁好留谁。”
老孙氏咂舌,还能这么干吗?
“我觉得老二的法子甚好,当年我也该这么干的,没准的家里不止老大一个人才。”
现在越看大儿子,越觉得当初看走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