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 > 第四十八章 再次起兵

第四十八章 再次起兵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

儿子的话,一下把朱棣给惊醒了。

手中这封矫诏必定是假!

太祖爷已经死了,天下皆知,怎么可能还会写诏书。

若真有这封诏书,汤和会不知道么,锦衣卫会不拿出来么。

“好个朱允熥……你真狡诈啊,连老爷子的笔迹和语气,都模仿的惟妙惟肖。”

朱棣将信揉皱,丢到一旁:“高炽!高煦!高燧!”

“儿在!!!”

“传为父的王命,着所有将军,来此议事!”

两日之内,散落在江南各地带兵的人,全都到了朱棣这边。

因之前的误会,所以朱棣也重新让丘福执掌兵权。

朱棣审视众将:“列位将军,朱允熥要称帝,他是咱们的死对头,一旦他做了皇帝,本王首先就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而诸位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张玉出列拱手道:“末将愿为王爷马首是瞻!势与朱允熥拼个你死我活!”

“好!下月初八,便是朱允熥的祭天大典。他一定会去应天城外的祭天大鼎处,那是咱们最好的机会,也是他最松懈的时候。就在应天西郊,剿杀朱允熥!”

众将众志成城,现在有五十万大军,精兵也有十万。

可以先去埋伏,等朱允熥一到,便四面楚歌。

“张玉将军!”

“在!”

“丘福将军!”

“末将在!”

“朱能将军!”

“在!”

“陈亨将军!”

“在!!”

“命你四人带十万精兵作为先锋,去往应天西郊山野处埋伏。本王自会带四十万人随后赶到。”

张玉想了想,说道:“王爷,是否可以先找人装扮成客商混入城中,时时打探消息,好知道朱允熥的动向,免得扑空。”

朱棣满意道:“张将军所言,乃兵法之精髓,本王幸甚。”

看着一个个将军满怀胜利的面孔,朱棣双手抱拳:“列位将军,此一战,便是定乾坤之战,决定天下将落入谁人之手。棣——在此拜谢众位了。”

“啊?!王爷不可!”

张玉率先下跪,其余诸将也纷纷下跪。

“王爷,此一战,不成功,便成仁!我等当奋力拼杀,以报王爷厚恩!”

将军们退下去后,朱棣回头看着朱元璋的牌位。

他心里其实没有绝对的把握。

因为姚广孝临行前说过,朱允熥的智谋在他之上。

连军师都这么说了,朱棣自然也没底。

他也知道,现在出兵不是最佳时机,如果假以时日的话,拖延两年,他便能占据更多的城池,收揽更多兵马。

可是,时间不等人。

绝不能等到朱允熥继位顺利之后再想办法。

这是帝位之争,常言道:名不正、言不顺。

谁登基,谁就是一国之主。

倘若他自己在江南称帝,也是无用的,因为应天是帝都,太祖爷刚刚驾崩不久,还没有二世皇帝,就急于迁都,谁能信服呢。

换言之,如果他和朱允熥同时登基,那天下人眼中的皇帝,肯定是在应天的那一个。

“唉……”

朱高炽问道:“爹,您有担心的事,是么?”

“还是你最懂为父啊。军师说过,朱允熥才智非凡,为父能想到的,他应该也能想到。虽然咱们的兵马比他多,但,我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

“爹,您打算联合齐王么?”

“齐王?”

朱棣冷蔑一哼,齐全朱榑是个两面三刀的人,且不会打仗,这样的人只想偏安一隅,觉得朱允熥不会杀他。

让齐王来帮忙,只怕他不会同意。

“爹,依儿看,还是要给齐王修书一封,纵然他不帮咱们,也不能让他成为朱允熥的帮手。”

“我儿言之有理。”

“此外,咱们还需对大同的盛庸发去信件。儿想,他和耿炳文等人已经知道应天的事了,之前他们在朱允熥那儿吃了大亏,可以游说他帮助咱们,有了盛庸的几十万大军,咱们便能如虎添翼。”

这倒是。

毕竟,从应天传来的消息说,朱允熥只有十几万兵马。

他的祭天大典,充其量只会安置十万人。

用近百万大军去对付十万人,加上巨弩,岂有不胜之理呢。

朱棣点头,来来回回的走着:“那……谁去见盛庸呢?”

“儿愿意去。”

“不行,盛庸之前跟为父有过交战,他又是个浆糊脑子,要是他脑袋一热,把你给杀了,你让为父如何自处?”

“爹,生死存亡,儿不惜生命。”

朱棣咂嘴:“这不单单是你丢不丢命的问题。你是为父的嫡长子,大战在即,三军翘首,在这个时候,你要是出了事,对军心是很有影响的。”

儿子才沉稳,也不如心思细腻的朱棣。

朱棣想的更为周到,他考虑的是整个战局,不单单是计策的运用。

前后想了想,他对家奴说:“召张信将军来见。”

朱棣想让张信去大同,面见盛庸,同时给盛庸一封信,让盛庸出兵相助,待到夺下应天之后,加封盛庸为征南将军。

……

张信到了大同后,身着铠甲去盛庸的将军府。

在朱允熥和朱棣各自发展的这简短的一个多月内,盛庸有汤和相助,已经将瓦剌人给驱赶出大明边界。

而汤和所率的人马,就在河北。

想从大同去往应天,必经河北,而汤和像一根钉子,牢牢扎在这儿,等于遏制住了盛庸兵马的退路。

他现在是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只是打听到一些应天和江南的事情。

盛庸、耿炳文、李景隆三人都看了朱棣的信。

局势既明朗又混沌不清。

明朗的是,夺天下的人一共就两位,吴王朱允熥和燕王朱允熥。

混沌不清的是,到底谁能夺取天下呢?

盛庸和这两人都有刀兵矛盾,都打过仗,他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了。

“张信,燕王说,要封为我征南将军?”

“对。”

“燕王真的不计前嫌?”

“王爷是这样对末将说的。”

这句话可就有深意了,张信的语气并不带有肯定,他如果说‘王爷就是这样说的’,那盛庸三人会觉得可信度更高。

“燕王手里有多少兵马?他打的过吴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