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历史系!小小清穿拿捏拿捏 > 第362章 河没等着过去,桥塌了?

第362章 河没等着过去,桥塌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历史系!小小清穿拿捏拿捏!

康熙刚才拿老太后当完幌子啊!

都已经把小家伙劝得差不多了,结果……

河没等着过去,桥塌了?

还是太后这个正主亲自派人拆的。

就离谱!

她老人家倒是洒脱,娃不就我,我去就娃。

可……可谁又想过被扔在宫中的,孤零零的朕的感受?

还有……

那些张口规矩,闭口礼仪,动不动就要劝谏的臣子们呢?

这个时候你们倒是站出来说一说,劝一劝啊!

不巧。

诸位大人都在默默打着小算盘,想着怎么往新衙门里塞自家亲眷、朋友、门生呢。听到宁寿宫大太监传话也只感叹:“到底是太后娘娘一手养大的,感情就是非同寻常。”

“然也。”

“自小带大,感情深厚是一方面。再者福襄公主年少机敏,屡立功劳。谁家有这么个出息孩子,不是入心入骨的疼?”

“是极是极。”

一众夸奖中,就没有半句是康熙期盼的阻挠。

倒是刚刚还摇摆不定的小家伙瞬间坚定起来:“乌库妈妈要去雍亲王府么?哈哈哈,这也太好了吧!皇玛法,这回您就不用担心啦~”

“福福跟阿玛、嫡额娘、额娘与哥哥姐姐弟弟们会好好孝敬乌库妈妈,让乌库妈妈乐不思蜀的!”

咳咳。

眼瞅着皇父眼中希望破灭的雍亲王忍笑:“孩子小,难免词不达意,皇阿玛勿怪。您放心,皇玛嬷驾临儿子府邸,自是儿子全家的荣耀。儿子跟您保证,一定会仔细侍奉她老人家的。”

让她老人家觉得此间乐,不回宫,回了也要常过来看看。

如此,自家爱女不就能常在府中了?

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的四阿哥微笑,特别孝顺地提出要去宁寿宫接人,而更‘孝顺’的固伦福襄公主则表示要去永和宫报喜。

“虽然皇玛法已经下旨,福福可以不必往永和宫尽孝。但阿玛当了和硕亲王这么大的喜讯,到底还是该跟亲玛嬷说一声,让她也跟着高兴高兴的。”

[哼!让她瞧不上阿玛,现在阿玛最最争气,还不酸得她毛焦火燥?想想那个画面,本公主就忍不住想笑。]

咳咳。

再没想到她突然间来了这么两句惊世之语的四阿哥猛咳:“好孩子,你有这份心就已经很难得了。玛嬷清静修心,给你十四叔祈福呢,咱们还是别去打扰了。”

乖,你也少叭叭两句。

到底百善孝为先。

皇帝都讲究个以孝治国的大背景下,人们更推崇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你这点离经叛道的小想法要是被外人得知了,可就真的讨不了好去了。

乌那希长长地哦了声:“这样啊?那就听阿玛的。”

小脸失落,好像很遗憾没能跟德妃娘娘报告喜讯一样。实际上知道的都知道,小家伙,这分明就是叹没能路过顺便打击德妃一下啊!

不过跟雍亲王担心的不一样,熟知内情的众人并没有苛责小家伙的意思,只觉得德妃的想法有点问题。

当时宫规如此,妃位以下没有抚养亲子的资格。

五阿哥被抱到宁寿宫,大阿哥跟三阿哥还直接养在宫外了呢,耽搁宜妃、惠妃跟荣妃疼爱自己亲子了么?

没有!

也就是她,不敢跟皇上、跟孝懿皇后与当时的制度强梁,倒迁怒在根本无力决定一切的孩子身上。

还带厌屋及乌的。

连四福晋都已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德妃这个当亲玛嬷的却始终徘徊在门外。

光是这一点,康熙就很难不对她存着几分芥蒂。

尤其几度受罚后,德妃应该也是有了几分猜测。没少在康熙面前扮慈母、慈玛嬷,却依然听不见小家伙的心声。

就更让康熙认定了她的装,甚至有些想法想跟老四跟老十四谈谈。只是大过年的,十四还在万里之外为大清拼命,这才勉强按捺了而已。

哪料他万般思量,德妃却只有一股怒气呢?

宫中无秘密,而德妃宫中沉浮多年,却难免有几个冤家。有些事情,就算她自己不去关注,也会想方设法钻进她耳朵里。

尤其能给她添堵的内容。

比如四阿哥受封雍亲王,乌那希晋级固伦公主。

小丫头那叫一个受宠啊,连太后娘娘都为了她不惜屈尊往雍亲王府小住。

啧啧,这般受宠的皇孙女,大清立国至今也就这么一个。

可惜德妃无德,跟小家伙不和。不然若是亲自教养小家伙,皇上还不得住在永和宫?

谁说不是呢!

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了个亲王儿子、固伦公主孙女。

诶,结果爷俩一双与她处不到一处去。

这简直杀人诛心有没有?

气得德妃几欲呕血,当日就传了太医。

这边新晋雍亲王四阿哥跟新晋固伦福襄公主乌那希一左一右,把太后娘娘扶上凤辇。那边永和宫太监就追到了宫门外,求亲王跟公主瞧瞧娘娘去。

瞬间,乌那希跟太后的思绪就同频了:好端端的,她这是又在整什么幺蛾子?

乌那希担心她像之前一样,以侍疾为名,行折腾人之实。

太后则怕自家乖乖重孙女被折腾。

没等四阿哥看过来,她就先开了口:“既然如此,老四你去永和宫瞧瞧吧,让乌那希带哀家往雍亲王府,晚膳前回来即可。”

不仅如此,她还命四阿哥带上了自己的专属太医,让他给德妃好好看看。

那小态度,连乌那希都忍不住给自家亲玛嬷点蜡:[阿弥陀佛,她最好是真病得不轻。否则……]

[那笑话可就闹大了!]

[不过……不是说太后一直跟着皇帝脚步走,以皇帝的意志为意志。最多是对自己亲手养的五阿哥跟五公主多了几分宠溺,连带着对宜妃和德妃有几分香火情吗?]

[但实际上,不是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也没看出来她对德妃有多好哇!这现实也跟相关史料差的太多了吧?]

太后:……

有没有可能原本,哀家的确对德妃有几分看顾。结果却发现这人有点表里不一,嘴上各种慈母,实际上却连对襁褓里的孩子都吝啬善意呢?

然后顺着这条线一捋,太后娘娘整个对后宫诸妃的印象都颠覆了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