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作业都塞到眼皮底下了,还不知道怎么抄?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历史系!小小清穿拿捏拿捏!
“邸报是给天下官员瞧的,没有门路的仕子都瞧不见,更别说普通百姓了。依孙女所见,我皇玛法不如命人鼓捣一款新报纸,专门面向普通百姓的报纸!”
谁也没想到,好端端的小家伙竟然会提出这么个建议。
太子习惯性皱眉:“福襄噤声,如此国朝大事,不是你个小孩子家家可以随意置喙的。”
乌那希一连串的‘路不平,有人踩。事不公,有人管。本公主也是大清公主,领着朝廷俸禄,受百姓供养。怎么就不能为百姓发声,为皇玛法分忧了’就想怼回去。
可想想那粗到拉嗓子的玉米粗面窝头,干野菜搅团。
她到了嘴边的话还是咽了回去,只在心里呸呸呸。
骂太子是个目光短浅的。
作业都塞到眼皮底下了,还不知道怎么抄。
这要是她三伯在,磕头磕出火星子来,也得把这个差事给揽了。
啧啧。
竟小觑报纸?
小公主撇嘴,再次对某太子的不识货表示抨击。
[掌管百姓喉舌,引导舆论力量。潜移默化之间,就紧密了朝廷与百姓的联系,这不比纯镇压式的文字狱强?]
提及文字狱来,不止康熙,四阿哥头皮都有些发麻好么!
就怕爱女又提及什么维民所止,雍正无头的。
到时候她心里想的有多欢实,回头自己在御前就被骂的有多惨系列。
说不准马上就要到手的亲王,又长着翅膀飞走了。
到时候爱女一怒,再次把皇阿玛丢出新世界大门……
四阿哥都不敢细想自己会有多惨。
好在他担心的这些都没有发生,没等小家伙细想,康熙就已经被报纸吸引:“专门办一个全新的,面向普通百姓的报纸?这个想法倒是新鲜,好孙女儿你细说说。”
啊?
守着满朝文武呢,这是可以细细讲来的吗?
只想当宝贝,不想当异类的小公主眨了眨眼:“细说什么呀?孙女没想太多!就是觉得邸报虽好,但能看见的人毕竟是少。”
“不能更好地将朝廷的一些政策、皇玛法的一些想法传递给百姓。若是办一个向全民公开的报纸,情况可能会好很多。但具体怎么办,福福就真的不知道啦~”
小家伙可可爱爱摊手,还很随意地指了指李光地、熊赐履几个:“这几位不都很博学多才,颇受皇玛法您的喜爱么?让他们集思广益去,肯定能琢磨出合适的法子来。”
康熙就很意外,小家伙举贤竟然没考虑她家阿玛那方面的人才?
亏得乌那希不知道他这疑虑,否则非得严正声明一下:本公主是小,又不是傻!
一废太子都没到呢,九子夺嫡还没正式拉开序幕。
她最多最多也就是琢磨在戴梓、黄履庄这样的人才未被朝廷揽走时动动小心思。哪敢明目张胆向朝臣下手?
不怕努力太过,让自家阿玛沦为史上八爷下场么?
但康熙又没表现出这方面的疑虑来,她就是想辩护也辩护无门。
自然提完意见之后就乖乖闭嘴,只在心里急急急:[哎哟喂,这磨磨唧唧的。好不容易太子二伯公平公正不耍赖一回,都亲自开口帮阿玛讨封了,这又被皇玛法给打岔打过去了。]
[呜呜呜,我可怜的阿玛呀,该不会变成大清版李广吧?]
[呸呸呸!阿玛可不是那位迷路侯,我阿玛是有真材实料的。既功劳又有苦劳,要不是被刻意压制,第一次大封皇子的时候就是郡王了。可恨……]
眼看着又有被麻子的风险,康熙赶紧清咳两声:“嗯嗯,咱们福襄说得对。大清人才济济,想要鼓捣个报纸还不容易?这个咱们过后再细说,现在这个青霉素跟黄连素的效果,各位爱卿都看到了吧?”
被问话的文武大臣们:……
看咱们必然是没看到的。
可您跟太子与诸位皇子都说好,那些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患者们也都纷纷行礼致谢,咱们还能说什么呢?
只能夸四贝勒跟小公主智慧如海,心系万民。
为了万民福祉,竟能以皇子、皇孙女的高贵身份整天跟烂柑橘、败肉汤子之类的为伍,受常人所不能受之苦云云。
恨不得把他们父女俩夸成仙人下凡,解救受难苍生。
夸到乌那希心里直忐忑,生怕皇玛法防备他们父女两个功高盖主。
康熙:……
又一次庆幸她这心声门槛高,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听的。否则这个社死程度,他。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为防小家伙思绪再天马行空 ,须臾间就又给他安排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
康熙都不敢过多铺垫了:“朕也觉得他们父女两个此番贡献颇多,正好四阿哥胤禛这几年又是整顿内务府,又是主持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的,也是劳苦功高。”
“刚刚太子还请对他们父女两个论功行赏,建议朕封四阿哥胤禛为和硕亲王呢!”
啊?
在场的文武大臣齐齐惊呆:这是臣等听错了,还是皇上您说错了?
太子爷不把所有有威胁的皇子都一个个掐死,都得说他人在御前,还保有几分理智。
知道您是个喜欢看儿子们之间兄友弟恭的。
给四阿哥请封?
呵呵。
前头敦亲王受封的时候太子爷是如何强烈反对的,臣等可都还历历在目着。
唔。
也是一直以来,太子对于其余兄弟封爵的事情很抗拒,以至于大家伙都有刻板印象了。
难得他主动一回,硬是没人敢信呢!
[嘿嘿,果然做人要厚道啊!以及您老是叨叨叨,叨叨叨,一直重复前情提要。倒是说说看,这么好的意见,您接不接受啊?]
真·慢了一点,又被吐槽一波的康熙嘴角笑容微僵,超想说朕不接受的。
可想想那被不停骂麻子,也或者再被扔出新世界大门的感觉,他还是果断从心。
爵位而已,早给晚给都是给。
何苦连累自己受那个无妄之灾?
熟练劝好自己之后,康熙直接表态:“朕几经思索,还是决定听从太子建议。即日起,便封皇四子胤禛为和硕亲王,封号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