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林赋的阻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心声泄露,携系统同闯架空王朝!
他匆匆赶往覃芊落的院子,求见锦瑞昭王。
见到覃芊落,林赋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双膝跪地,身体前倾,额头几乎触碰到地面,许久才缓缓起身。
待他抬起头时,脸上满是崇敬与恳切之情。
他声音洪亮而清晰,带着几分激动地说道:“昭王殿下,近日听闻殿下于锦绣郡之内大力兴办教育,决意兴建学院。
初闻此讯,臣内心的钦佩与赞叹犹如汹涌澎湃的江海,翻涌不息,难以抑制。
殿下此等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之举,实乃恩泽万民、功在千秋的无上善举。
这不仅是对封地百姓的深厚关爱,更是为整个天玄的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无比壮丽的蓝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此举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不可磨灭的一笔,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殿下以非凡的智慧和果敢的决断,开启了天玄教育的新篇章。
为无数寒门子弟点亮了希望之光,为整个天玄的文化繁荣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微微顿了顿,脸上的神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语气也愈发深沉:“只是殿下也十分清楚。
科举制度作为天下士子晋身朝堂的唯一正途,其重要性犹如泰山之重,无可替代。
无数寒门子弟,十年寒窗苦读,在昏暗的灯光下日夜苦学,熬过无数个寒冬酷暑。
皆盼望着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抱负,光宗耀祖,改变家族的命运。
如今学院兴办,臣心中实在是忧虑重重,寝食难安。
日后锦绣郡内的学子参加科举应试,不知是否会因为学院独特的教导内容、新颖的教学方式。
在对考制的精准把握、文风的独特呈现上与其他郡县的考生产生显着差异,进而影响他们的前程。
毕竟科举考试,公平公正乃是第一要义,是天下士子命运的转折点。
稍有差池,便可能改变众多学子的一生轨迹,决定他们是飞黄腾达还是抱憾终身。
臣深知此事干系重大,实在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掉以轻心,每念及此,便如芒在背,夜不能寐。”
“再者,殿下您看,锦绣郡内的百姓们一直以来质朴纯良。
他们遵循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各安其业。
过着平静而祥和的生活,宛如一幅宁静美好的田园画卷,充满了烟火气息。
倘若学院大力开启民智,激发众人的思想活力,引得百姓们追求更多的机遇与改变,是否会打破这份延续多年的安稳局面?
新思想的涌入可能会带来观念的冲突,改变现有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臣明白殿下深谋远虑,必定早已洞察其中利弊,对未来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和把控。
但臣实在是忧心忡忡,心中的疑惑如乱麻般难以解开。
还望殿下不吝赐教,为臣拨开眼前的重重迷雾,指明前行的方向,解臣心中的诸多困惑 。”
天色向晚,落日余晖透过雕花窗棂,在书房的案几上洒下一片片暖黄。
覃芊落搁下手中饱蘸浓墨的毛笔,那刚劲有力的字迹在宣纸之上徐徐晕染,散发出淡淡的墨香。
她抬眸,脸上浮现出一抹温润浅笑,望向匆匆踏入书房的林赋。
只见林赋神色略显急切,袍角随着步伐微微晃动,额间还带着赶路后的薄汗,不难看出他前来的匆忙与急切。
“林尚书,莫急。”覃芊落的声音低沉而温和,仿若春日里的微风,抬手示意林赋入座。
随后亲自执起古朴的茶壶,为其斟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茗。
那茶汤清澈透亮,升腾的热气中裹挟着悠悠茶香,动作行云流水,举止间尽显悠然气度。
然后她在茶香袅袅中缓缓开口:“林尚书不必挂怀。
本王于封地创建学院,实乃深思熟虑之举。
想来尚书您关心科举规制,忧虑学院学子扰乱朝廷选官秩序,这份心思本王十分理解。
但学院初立,学子们学业未成,一两年内难有所成。
即便学有所成,本王也断不会做出扰乱朝廷铨选制度之事。
陛下向来知晓,本王封地内工厂与研究场所众多。
若无一定学识傍身,百姓又怎能在其中谋得一职,施展拳脚呢?
本王此举,不过是为了培养可用之才,以助力封地发展。
短期内,这些学子都会在封地内各司其职,至于开启民智,也只是为了发掘更多人才,壮大地力,绝非他意。
林尚书深明大义,想来定能体谅本王的这番苦心。”
林赋听闻昭王话语的瞬间,心脏猛地一缩,一股寒意自脊背蹿升而上,整个人如坠冰窖。
这段时间,足以让他对昭王的脾性了若指掌,这一声“尚书”叫得疏离又严肃,显然,昭王已然动怒。
可开民智这等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锦绣郡的根基与天玄的未来走向,身为朝廷命官,肩负社稷重任,他退无可退。
林赋牙关紧咬,齿间咯咯作响,双手不自觉地攥紧衣角,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深吸一口气,他屈膝跪地,腰背弯成一道谦卑至极的弧度,额头几乎贴于地面。
声音微微发颤,却又透着破釜沉舟的决然 ,恭敬且恳切地说道:“昭王殿下。
自殿下主政锦绣郡以来,宏图大略尽显,一心只为百姓谋福祉。
忆往昔,殿下推行农桑革新,不辞辛劳,亲赴田间地头,引入新的耕种器具与作物品种。
在推广初期,百姓心存疑虑,殿下便亲自示范,耐心讲解,最终使得锦绣郡粮食产量大幅增收,百姓得以饱腹。
而后,殿下又大力整治水利,烈日下,您与百姓一同勘察河道,规划疏通方案,疏通后的河道让农田灌溉无忧,旱涝保收。
这般高瞻远瞩的智慧与勤勉用心的态度,满朝文武有目共睹,臣更是打从心底里深感钦佩。
此次殿下兴办学院开启民智,足以见得您对锦绣郡未来发展的深远考量,这实实在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举措。
只是臣才疏学浅,见识短陋,这些时日,此事在心中反复掂量,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还望殿下恕臣冒昧,容臣斗胆直言。”
林赋看到覃芊落微微颔首,顿了顿,似是在整理语言。
胸腔剧烈起伏了几下,最后稳了稳心神,接着缓缓说道:“长久以来,锦绣郡的百姓安居于桑麻陇亩之间。
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清晨,伴着第一缕阳光,田间便有百姓劳作的身影,傍晚,荷锄而归,炊烟袅袅升起。
他们民风淳朴至极,心思纯粹简单,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哪家有了难处,全村人都会伸出援手。
他们所求的,不过是岁月安稳,衣食无忧,每日过着怡然自乐的生活,处处皆是祥和宁静的景象。
然而一旦广开民智,恐怕就如同在平静无波的湖面投入一块巨石,起初只是泛起层层涟漪,随后便可能掀起惊涛骇浪。
人心一旦被学识激起波澜,原本笃定无疑的生活轨迹与安稳有序的劳作节奏,或许就会在不知不觉间被打乱。
虽说如今锦绣郡工厂众多,可其中大部分事务,像是在纺织厂操作织机,只需简单学习便能上手。
在砖瓦厂烧制砖瓦,凭借百姓的质朴勤劳便足以胜任,对学识的要求并非必不可少。”
他缓缓抬起头,挺直腰背,目光中满是忧虑,直视着昭王的眼睛。
诚恳地说道:“再者,人一旦学识逐渐增长,眼界不断拓宽,难免会滋生出更多的欲望与追求。
当他们知晓了外面世界的繁华,见识到了更多的新奇事物,内心便难以再安于现状。
倘若这些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心中的落差与不满就会不断累积。
便极有可能成为不安定因素,破坏如今这来之不易的太平景象。
殿下对天玄的赤诚之心,日月可鉴,您的每一项举措,无疑都是为了天玄的长治久安。
臣衷心恳请殿下,在推进开民智这件事上,还望审慎权衡、斟酌再三。
切莫因为一时的锐意进取,而对锦绣郡乃至天玄的长久繁荣产生哪怕一丝一毫的影响。”
覃芊落手持茶盏,那温润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就在她正要将茶盏送至唇边的瞬间,动作却如被定格般陡然一滞,凝在了半空。
她脸上依旧挂着那似有若无的浅笑,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恰到好处的弧度。
可那笑意却全然未达眼底,眸中仿若藏着千年寒潭,幽深得不见底,散发着拒人千里的冷意。
书房里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窗外鸟鸣,打破这片刻的宁静。
过了许久,她才不紧不慢地放下茶盏,精致的瓷盏与桌面轻轻触碰。
发出一声清脆而短促的轻响,在这静谧的空间里显得格外突兀和清晰。
紧接着,她不慌不忙地从袖间掏出一方素色手帕。
手帕质地上乘,细腻的纹理间绣着雅致的花纹,在光照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她轻轻擦拭唇角,动作优雅从容,举手投足间尽显不凡气度,却又隐隐散发着一股令人不敢轻易冒犯的强大气场。
“林尚书。”覃芊落终于打破沉默,声音低沉醇厚,却又裹挟着丝丝凉意,仿若冬日里的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