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使臣之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和宰相刘罗锅!
第141章 使臣之争
乾隆五十三年秋,京城的天空湛蓝如洗,丝丝白云悠悠飘荡。乾隆皇帝收到了远在万里之外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六的书信,书信是由一个中国名字叫贺清泰(原名Louis poirot)的法兰西人带来的,由于此人才华出众,后来不久便进入宫廷供职不提。
且说那一日,乾清宫内,烛火摇曳。乾隆屏退左右,独坐在龙椅之上,缓缓展开那封来自异域的书信。信上文字,乃是由贺清泰精心译为汉文,笔触工整,却难掩其中透着的别样风情。
路易十六在信中先是表达了对东方大国君主乾隆的敬仰之情,言辞间满是对天朝上国的倾慕。“听闻贵国,地大物博,礼仪之邦,声名远扬于四海之外。朕心向往久矣。”他这般写道,描述着法兰西对清国的诸多想象,从繁华的市井到神秘的宫廷,无一不令其好奇。
随后,路易十六提及了两国互通有无之事。“吾国之奇巧器物,如自鸣钟、珐琅制品,工艺精巧,愿与贵国共享。亦望能得贵国之丝绸、茶叶、瓷器,以解吾国民众对东方珍品之渴慕。”他详述着法兰西的特产,试图开启一场跨越重洋的商贸往来,字里行间,满是对贸易前景的期待。
信中还谈及了文化交流。路易十六盛赞中国的诗词书画、经史子集,“贵国之文化,源远流长,如璀璨星辰,照亮世界。朕愿派遣博学之士,前来学习,亦望贵国能遣贤才至法兰西,传播贵国之文明。”他提议互派学者,搭建起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
乾隆读罢,陷入沉思。手中的信笺,似有千钧之重。这万里之外的法兰西,虽远在天边,却带着如此热忱的交流之意。他抬眼望向窗外,夜色深沉,心中却思绪翻涌。这封书信,或许将成为大清与异域交往的新起点,是福是祸,难以预料。
几日后,养心殿内,乾隆召见军机大臣。“那法兰西国王的书信,诸位都看过了。说说,这事儿该如何应对?”乾隆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无人作答。许久,一位老翰林出列,拱手道:“陛下,法兰西远在万里之外,其心难测。通商之事,虽能带来些许财物,却恐扰乱我朝安稳。文化交流,亦恐生异端。还望陛下三思。”
乾隆微微颔首,未置可否。这时,另一位年轻的翰林张问陶站出来说道:“陛下,如今世界渐开,他国皆在互通有无。我朝若拒之门外,恐失良机。通商可增国库之财,文化交流亦能彰显我朝之大度包容。”
乾隆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已有了计较。他缓缓开口:“通商之事,可先试探,不可贸然行事。文化交流,可选博学稳重之士前往,亦允其派来之人,在国子监学习,务必要让他们知晓我朝礼仪法度。”
那么,路易十六来信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那咱就展示一下路易十六来信的内容:
伟大的中华帝国皇帝乾隆陛下:
我,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六,深信通过富有成效的相互交流,我们两大王国——法兰西与大清国之间的联系能够得到加强与深化。为此,我怀着最大的敬意与谦恭向您发出这一邀请。
我们法兰西,在科学、技术、文化和艺术领域取得了显着的进步。我们在建筑、绘画、音乐以及机械方面的知识或许会引起您的兴趣。同样,我们也对大清帝国丰富的文化和千年传统深深着迷,这些文化传统为世界带来了诸多智慧与灵感。
因此,我恭请陛下派遣有能力、有见识的使者前来法兰西。他们能够领略我国的奇景,与我国的学者、艺术家和工匠会面,并与他们分享中国的知识和经验。我坚信,这些交流将产生富有成效的协同效应,增进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
祝愿他们在法国度过愉快且富有收获的时光。陛下,请接受我最深切的敬意与最崇高的问候。
路易十六,法兰西国王
乾隆看后当十分高兴。因为路易十六自成为法国国王之后,就与乾隆建立了良好关系,并且成为了书信之友。路易十六此次邀请,乾隆当然高兴之至。带着让人觉察不到的兴奋再次开口道:“法兰西国王的来书,言辞恳切,邀我大清遣使回访,增进邦交。此乃大事,关乎我朝颜面与邦交和睦,众卿说说吧!”
话音刚落,领班军机大臣阿桂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遣使一事,关乎重大,需选派德高望重、才识兼备之人。此人不仅要熟知我朝礼仪典章,更要能洞察外邦形势,不辱使命。”
乾隆微微点头说道:“阿桂所言极是,众卿不妨举荐一二。”
和珅嘴角微微上扬,迈出一步,躬身道:“陛下,臣举荐自己。臣久在陛下身边,深知陛下对邦交之重视,且臣对西洋事务多有涉猎,常与洋商往来,知晓其风土人情,定能圆满完成使命。”
福康安一听,心中不悦,也赶忙出列:“陛下,和大人虽对西洋事务有所了解,但出使法兰西,责任重大,需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外交手腕。臣屡立战功,在军中威望颇高,法兰西对我大清的军事力量亦有所耳闻,由臣出使,更能彰显我朝国威。”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群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和珅机敏聪慧,善于周旋,是出使的合适人选;有的则觉得福康安战功赫赫,气势不凡,更能威慑外邦。
刘墉皱了皱眉头,出班道:“陛下,和大人与福康安皆有过人之处。然出使一事,非比寻常,既要展现我朝之文化底蕴,又要维护我朝之尊严。臣以为,需从长计议,不可仓促定夺。”
王杰也随声附和:“刘大人所言极是,遣使关乎国家声誉,不可草率。”其实王杰不想让和珅出使法兰西,他怕和珅会趁机贪腐。
纪晓岚抚了抚胡须,笑着说:“陛下,两位大人各有千秋。但依臣之见,出使法兰西,还需考虑其语言沟通、文化理解等诸多因素。”
乾隆沉思片刻后说道:“众卿所言皆有道理。和珅,你详述一番,若你出使,将如何与法兰西周旋?”
和珅自信满满,侃侃而谈:“陛下,法兰西乃西洋强国,重商重利。臣若出使,先以丰厚的礼品示好,再与他们洽谈通商事宜,许以一定的通商优惠,如此既能增进两国情谊,又能为我朝带来实惠。”
福康安冷笑一声,道:“陛下!和大人之言不可用。想法兰西乃西方军事强国,仅靠通商利诱,恐难服其心。臣若前往,先以我朝赫赫战功威慑,再以礼相待,晓之以理,让他们知晓我大清天乃朝上国,不可轻侮。”
乾隆希望通过这次出使,既展示大清的国威与繁荣,又想增进与西洋国家的交流通好,获取更多的利益,是要仔细的斟酌斟酌。
早朝结束后,和珅回到府中,脸色阴沉。他没想到福康安竟公然与他争夺出使法兰西的机会,这让他心中十分恼怒。
“来人!”和珅一声令下,管家刘全赶忙走进来。
“老爷,有何吩咐?”刘全恭敬地问道。
和珅在厅中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道:“你去打听一下,福康安最近有什么动静,尤其是与朝中大臣的往来。另外,想办法找到他的一些不足之处,若此次出使之事他敢坏我好事,我定不饶他。”
“是,老爷。小的这就去办。”刘全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福康安也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他深知和珅不会轻易罢休,此次争夺必然是一场激烈的较量。
“来人,把几位副将找来,我有要事相商。”福康安吩咐道。
不多时,几位副将来到书房。福康安面色沉重地说:“此次争夺出使法兰西的机会,和珅必定会使出各种手段。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你们去联络军中将领,让他们在朝堂上支持我。另外,留意和珅的一举一动,他若有什么阴谋,立刻来报。”
“是,将军!”几位副将齐声应道。
和珅利用自己在官场的人脉,四处游说大臣,希望他们支持自己出使法兰西。他还买通了一些宫中的太监,让他们在乾隆面前为自己美言。
福康安则凭借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得到了许多武将的支持。同时,他也让亲信密切关注和珅的动向,以防他使出阴招。
一天,刘全匆匆回到和府,一脸兴奋地对和珅说:“老爷,有消息了。小的打听到,福康安之前在一次剿匪行动中,曾私自挪用了一部分军饷。虽然事后补齐了,但这可是个把柄。”
和珅眼中闪过一丝阴冷的光,笑道:“很好,先把这个消息压着,等合适的时候再用。”
另一边,福康安的亲信也来报:“将军,和珅近日频繁与一些洋商往来,似乎在谋划着什么。”
福康安冷哼一声,“哼,他肯定又在打什么鬼主意。密切监视,看他究竟想干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堂上支持和珅和福康安的大臣逐渐分成了两派,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而乾隆皇帝面对这一局面,心中也愈发纠结,迟迟难以做出决定。
就在和珅与福康安争得不可开交之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给这场争夺带来了转机。
京城中突然流传出一份匿名信,信中揭露了和珅在过往的一些贪污受贿行为,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支持和珅的大臣们顿时陷入了尴尬境地,而支持福康安的大臣们则趁机发难。此时,“陛下,和珅品行不端,若让他出使法兰西,恐有损我朝声誉。”一位大臣上奏道。
和珅赶忙出列,跪地辩解:“陛下,此乃有人蓄意陷害,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此事。”
乾隆皇帝面色阴沉,看着和珅道:“和珅,无风不起浪,此事朕自会彻查。但在事情查明之前,你需谨慎言行。”
福康安心中暗喜,觉得这是扳倒和珅的好机会。然而,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太久,危机也悄然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原来,和珅暗中指使亲信散布谣言,说福康安在军中飞扬跋扈,经常欺压百姓,搞得民怨沸腾。一时间,京城中关于福康安的负面传闻四起。
“陛下,福康安虽有战功,但行为不检,若让他出使,恐被外邦耻笑。”支持和珅的大臣趁机反击。
福康安气得满脸通红,出列道:“陛下,这是和珅的阴谋,他为了争夺出使机会,不择手段。”
乾隆皇帝看着朝堂上混乱的局面,心中十分恼怒:“够了!你们二人争来争去,成何体统!此次遣使一事,关乎重大,你们不思如何为朝廷效力,却在这里互相诋毁,实在让朕失望。”
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群臣皆低头不语。乾隆皇帝沉思片刻后道:“此事暂且搁置,待朕查明真相后,再做定夺。众卿退下吧。”
退朝后,和珅与福康安各自心怀鬼胎。和珅担心匿名信之事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而福康安则急于找出谣言的始作俑者,还自己清白。
两人都明白,这场争夺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谁能在这场危机中胜出,谁就有可能获得出使法兰西的机会。而乾隆皇帝也在暗中观察着两人的一举一动,他要看看,谁才是真正能担当大任的人。
经过一番秘密调查,匿名信事件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原来是和珅的政敌为了打压他,搜集了一些他过往的蛛丝马迹,暗中炮制了这封匿名信。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和珅贪污受贿,但他在朝中树敌过多,也让乾隆皇帝对他心生不满。
而关于福康安欺压百姓的谣言,也被福康安的亲信查明,正是和珅指使手下人散布的。福康安拿着证据,在朝堂上向乾隆皇帝禀明。
“陛下,和珅为了争夺出使机会,不择手段,竟然指使手下散布谣言诋毁臣。请陛下明察。”福康安跪地奏道。
和珅脸色煞白,赶忙辩解:“陛下,这是福康安的诬陷,臣冤枉啊。”
乾隆皇帝看着和珅,眼中满是失望:“和珅,你平日聪明伶俐,朕对你多有重用。可你却为了一己私利,做出如此卑劣之事,实在让朕痛心。”
和珅磕头如捣蒜:“陛下,臣知错了,请陛下恕罪。”
乾隆皇帝沉思片刻后道:“和珅,此次你行为失当,本应严惩。但念你平日为朝廷也有一些功劳,暂不追究。然而,出使法兰西一事,你已无资格。”和珅心中懊悔不已,但也只能无奈领命。
福康安心中大喜,他再次奏道:“陛下,臣愿为朝廷出使法兰西,定不辱使命。”
乾隆皇帝看着福康安,点了点头:“福康安,你战功赫赫,此次朕便派你出使法兰西。你要牢记使命,展现我大清国威,增进两国邦交。若有差池,朕定不轻饶。”
“谢陛下隆恩,臣定当全力以赴。”福康安兴奋地说道。
至此,这场因争夺出使法兰西人选而引发的朝堂纷争终于落下帷幕。福康安凭借自己的战功以及在危机中的应对,赢得了乾隆皇帝的信任,获得了这一尊贵的使命。而和珅则因自己的不当行为,失去了这次机会,也让乾隆皇帝对他的信任大打折扣。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福康安开始积极筹备出使事宜,他深知此次使命的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而和珅则在府中暗自反思,试图寻找机会重新获得乾隆皇帝的宠信。京城依旧繁华,但这场朝堂风云,却让众人都明白了,在权力的舞台上,唯有坚守正道,才能真正赢得机会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