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晒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之麻辣衰神长姐不好惹!
第218章 晒
悠然家又招工了!
这回是到东城挖玉米桩和翻土,莫五爷带着阿宗上家里来报名,悠然直接和阿爷说,如果阿宗伯偷奸耍滑,磨洋工,她会第一时间解雇阿宗。
莫五爷拍拍胸脯,有他盯着,阿宗不敢的。
阿宗的脸一阵青一阵白。
村里的牛车被悠然包下来,每天接送人到东城干活,还从外公外婆家熬了凉茶送到田间地头。
正好悠然每日给外婆一家送牛奶。
东城田地用水远没有上禾村方便,悠然买下这片地之后倒到朱三伯那边定制了水车。
东城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周连的村,属于没人管的地方。
往年因为没水,这里的人基本就只种一季水稻,再背水种一些高粱红薯什么的。
水车定制,安装容易,麻烦的是修水渠!
住这附近的人,基本都是镇周边的散户,人心没有村里团结,大家相互观望。
悠然家瓜田菜田,因为有伯伯专职守着打理,旁人倒也没敢便坏。
只是想让他们一起修水渠,怕是不容易。
既然如此,那悠然打算从村里带人,再从镇上请人来一起修,她还不相信了。
钱的力量无限大。
有钱就有人,人多,一个人踩一脚水渠都宽多不少!
主要是她那些金叶子要想办法用正当理由取出来花掉。
存在镇上,就不完全是她的钱。
那些金子不能算她真正赚来的,花起来一点也不心疼。
不花白不花。
莫路自然能理解悠然这种想法。
于是对于在东城修水渠,立水车的事情便提上日程。
*
上京,宗学。
已是夏天,学子们一身清凉。
书童立在身边不停扇扇子,三皇子趴在书桌上,睡得正香。
今日好不容易夫子请假他们自有安排,没把宗学搞得天翻地覆,他们已经手下留情了。
靖南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手里的书,身边的陶瓷盆里搁着冰块。一丝丝凉意让他这个位置分外舒适。
书院里知了叫个不停,靖南山合上书,取出信纸潦草写了几句,便递给身边小书童。
小书童转身离开。
靖南山把今早夫子布置的策论仔细斟酌,写了下来。
写完这才发现其他人走得差不多了,除了还在打呼噜的三皇子,还有几个平日里与三皇子混在一起公子哥。
一看他们早就不耐烦了,但是苦于身份,没有叫醒三皇子。
靖南山决定帮他们一把,正好他坐久了得起来走动走动。
只见他一不小蹭到了三皇子的书。
“哟!”
“啊,夫子,夫子!我,我只是眯了一下。”三皇子用袖袍擦了一把口水,脸上甚至留了个大红印子。
“三哥,我不小心。”靖南山蹲下,把书捡起来放在书桌上。
“嗨!”对,今天夫子不在!
那他还待这里干什么?
顾不上其他,三皇子招手其他人跟着一齐溜走了。
“公子,咱们也回去了吗?”小童问道。
“嗯 ,收拾一下,去一趟云水谣。”
已经不少日子没去了,过去查一下账,顺便看看有什么消息。
太阳还没下山,靖南山在马车上闭目养神,暗暗数了数自己准备离开的日子。
秋闱他是没有准备要参加的,他没什么兴趣。
他要尽快安排好这边的行程然后去一趟港桥镇,上次他们一批东珠品质远不及之前,虽然这不是什么大事。
他还得找一下阿罗本问点事,阿罗本秋冬不会离开港桥,这让他安心不少。
莫悠然居然给阿罗本写信,求其他种子。
也不知道谁借她的胆子。
不过,他着实好奇,她又找到什么新作务。
据说户部钟大人和司空大人已经南下,也不知道这钟大人为何选这种天气南下,他那把老骨头,也不怕自己折在南下。
现在的青岭镇,无疑一座火焰山。
“公子,到了。”小童的声音打断了靖南山的思绪。
靖南山拉开车帘下了马车。
掌柜已经在门口迎接。
公子已经太久没有过来了。
云水谣座无虚席,连包间也被预定完了。
他径直上了楼,今日他查账,在房间里吃些水果就好,饭菜,打包回府和父王母妃一起用。
账本已经厚厚一沓,眼下这时间肯定是看不完了。
靖南山看似随意翻了几本。
眉头一皱。
掌柜在一旁心里“咯噔”一下。
靖南山把几本挑选出来,带着小童准备离开。
掌柜和伙计把打包好的食盒送上马车。
“回吧,辛苦了。”
“公子说笑了。”掌柜直到靖南山马车离去后才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
他匆忙上楼,看了一下刚才呈上的账本。
万幸!不是上京的。
那是哪里的?
罢了,不是他们这出事就好。
掌柜把他们的账本拿下楼,请账房先生务必再检查一遍。
*
靖南山吃过饭便回房仔细查看了账本,铃铛镇和青岭镇这个季度,一直连着涨,势头好像从去年开始,保持到现在。
青岭镇他知道,毕竟莫悠然离得近,那这铃铛镇,又因为什么?
再仔细一看,嚯!
这铃铛和青岭从菜品到食材,畅销的居然都和上禾村有关。
不,应该说是和莫悠然有关。
他很早之前就听说了莫悠然买了田地,种各种瓜果蔬菜。
现在这样的天气,这钱赚得肯定不易。
她手上应该是有香皂的吧,那么沉得住气,为什么不和他合作呢?
那么久了为什么服装厂还不复工呢?布匹他已经让苏南囤了不少。
人手不足吗?
*
人手的问题如果不算大,那烈日炎炎似火烧,才让人头疼不已。
莫悠然主动给工人加了工钱,说是高温补贴,一个人一天五文钱。
加上伙食一人三文,那一个工人一天能赚58文!
工人除了上禾村村民,还有一些从镇上招来的人。
悠然一一给他们每个人登记在册。
修水渠,要把水渠里的杂草先割掉,再运一些鹅卵石倒在水渠底下。
年久失修的水渠很快被众人清理干净,还按挖宽挖深。
众人看到一点点火,却那么多人,心里暗叹,这活做不了多长时间。
真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