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暗潮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商界游龙!
清晨的洛克菲勒中心笼罩在薄雾中。林默站在高层会议室的落地窗前,看着远处熙攘的第五大道。昨晚的晚宴像一场梦,但其中暗藏的危机却真实存在。
\最新消息。\苏晓月递来一份简报,\那些二战时期的档案开始在欧洲媒体发酵。有专家声称发现了项目主管早期研究和德国科学家的关联。\
\哪些专家?\林默问。
\主要是两个人。\李明远接过话,\一位是柏林工业大学的Klaus教授,另一位是......\他停顿了一下,\项目主管的老同事,现在在瑞士联邦理工任教。\
林默若有所思。这个组合很微妙。一个德国学者,一个项目主管的旧友,他们的联手绝非偶然。
\查查这两人最近的资金往来。\
陈芸很快有了发现:\Klaus教授上个月收到一笔匿名捐款,金额高达200万欧元。而瑞士那位教授,刚被某个神秘基金会聘为顾问。\
\有意思。\林默说,\他们想建立一个技术溯源的学术链条。让质疑看起来更有说服力。\
正说着,david匆匆走来:\情况有变。杜邦家族派人联系我,说有些事情要单独谈。\
\什么事?\
\他们发现了一些老照片。是二战末期,项目主管在瑞士的一个实验室工作时拍的。\
林默眯起眼睛:\他们想用这些照片证明什么?\
\说这证明项目主管的研究源自某个未公开的军事计划。如果属实,那这项技术就可能被认定为......\
\战争遗产。\林默接过话,\从而被纳入特殊管控范围。\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everyone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一旦技术被定性为战争遗产,其商业应用将受到严格限制。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细节。\李明远忽然说。
\什么细节?\
\时间线对不上。\李明远调出一份年表,\根据我们整理的资料,项目主管1945年8月才到瑞士。而他的核心理论构想,最早出现在1944年的笔记里。当时他还在中国。\
\有证据吗?\
\有。\李明远露出神秘的笑容,\在松本的档案库里,我们发现了一份意外惊喜。\
他打开笔记本,调出一份扫描文件。那是项目主管早期的实验记录,每一页都标注着详细的时间地点。最关键的是,这些记录都经过了日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的正式存档。
\完美的反证。\苏晓月说,\没人能质疑这种官方记录的真实性。\
\但现在还不是公布的时候。\林默说,\先让对手把牌都亮出来。\
他转向david:\告诉杜邦家族,我们很感兴趣。约个时间,详细聊聊。\
david立即明白了他的意图:\钓鱼?\
\不。\林默说,\是给他们一个体面退出的机会。\
就在这时,陈芸的电脑突然响起警报:\检测到可疑入侵。有人在尝试访问我们的核心数据库。\
\来源?\
\信号经过多重跳转,但最初似乎来自......\陈芸仔细追踪,\瑞士。\
\让他们进来。\林默说,\但要控制访问范围。\
陈芸迅速调整防火墙,设置了一个特殊的访问通道。果然,对方开始有条不紊地搜索特定内容。
\他们在找什么?\李明远凑近屏幕。
\项目主管在瑞士时期的研究记录。\陈芸说,\特别是和能量转换理论有关的部分。\
\给他们看看我们准备好的资料。\林默说,\让他们以为自己找到了关键证据。\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那些资料表面上支持了\技术溯源\的说法,但实际上处处都是破绽。一旦对方拿这些去做文章,就会自取其辱。
正说着,洛克菲勒家族的联络人打来电话。独立评估团已经组建完成,包括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行业权威。
\很好。\林默说,\安排他们先去东京。让渡边教授接待。\
\为什么是东京?\苏晓月问。
\因为真相往往藏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林默说,\让他们先看看项目主管最早的实验记录。等他们对技术有了基本认知,再来讨论源流问题。\
这个安排显然出乎对手意料。当天下午,Klaus教授就发表公开声明,要求评估团优先调查瑞士时期的研究资料。
\他们急了。\david说。
\是啊。\林默说,\因为他们知道,一旦专家组掌握了技术本质,那些所谓的历史证据就不攻自破了。\
正说着,李明远匆匆走来:\林总,您得看看这个。\
他打开平板电脑,显示出一段视频。那是项目主管1944年在重庆的一次演讲记录,内容恰恰是关于能量转换的基础理论。
\这是......\
\渡边教授刚在老档案里找到的。\李明远说,\当年日本帝国大学派人去重庆考察,正好记录下这场演讲。\
林默看着视频中侃侃而谈的年轻学者,忽然明白了什么:\准备开记者会。是时候让世界知道真相了。\
窗外的薄雾渐渐散去。洛克菲勒中心的尖顶在阳光下闪耀,像一把指向天际的利剑。
陈芸还在监控着数据库访问记录:\对方似乎上钩了。\
法务团队开始准备声明材料:\每个细节都要经得起推敲。\
一位年轻的数据分析师跑来报告:\从瑞士来的访问请求突然中断了。\
李明远正在整理演讲视频的资料:\这是最完整的一份记录。\
会议室里,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这场关乎技术源流的较量,才刚刚开始。